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常温下,在27.5g水中溶解12.5g CuSO4·5H2O恰好达到饱和,该溶液密度为1.2g/cm3。试计算
(1)求该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
(2)求该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的浓度_____。
(3)20ml该CuSO4溶液与2mol/L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求需要NaOH溶液_____毫升?
3、化学电池在通信、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B、
。
①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
②如果可以,请在下面方框内画出原电池装置图,注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等___________。
(2)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在氢氧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_____。
②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③工作一段时间后,当3.2g氢气完全反应生成时,有___________个电子转移。
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VA | ⅥA | ⅦA | 0 | |
2 |
|
|
|
| ① |
| ② |
|
3 | ③ | ④ | ⑤ | ⑥ |
| ⑦ | ⑧ | ⑨ |
4 | ⑩ | ⑪ |
|
|
|
| ⑫ |
|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
(2)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④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
(3)在①—⑫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均填元素符号)
(4)元素⑦与元素⑧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___。
a.常温下⑦的单质和⑧的单质状态不同 b.⑧的氢化物比⑦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⑦和⑧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5)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序号),跟它同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序号),它们可以形成_____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如下:___________。
(6)已知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它可与⑧形成一种AB4型化合物,请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
5、在肉制品加工中,常使用来硝酸钠作发色剂,但必须严格控制亚硝酸钠的用量,以确保使用安全。亚硝酸钠(NaNO2)也是一种常见的水污染物,在工业废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如不做处理排放在环境中,对人体、水生物有毒害作用。
I.某一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NaNO2、H2O、NO、I2、NaI、HI,已知该反应中NaNO2只发生还原反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___,该反应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的微粒数之比为____,当有n个氧化产物生成时,转移电子数为____e-。
(2)误食NaNO2会导致血红蛋白中Fe2+转化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以解除NaNO2引起的中毒。下列关于上述中毒、解毒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中毒过程NaNO2是还原剂
B.解毒过程维生素C是还原剂
C.解毒过程,维生素C能把Fe2+氧化Fe3+
D.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还原反应
II.工业废水中亚硝酸盐的处理这一研究已有很久的历史了,传统常见的方法有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生物及反硝化法、化学还原法和化学催化硝化法,其中化学还原法是利用加NH4Cl处理含亚硝酸根()的废水,利用归中原理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进行排放。
(3)写出该处理方法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相关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黑火药主要是硝酸钾、硫黄、木炭三者粉末的混合物,在点燃条件下,其化学反应式主要为2KNO3+S+3C=N2↑+3CO2↑+K2S。上述反应中,一个硫原子参与反应时___(填“得到”或“失去”)___个电子。
(2)上述反应中用到的KNO3属于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请写出KNO3的电离方程式___。
(3)已知存在下列反应:①ClO+5Cl-+6H+=3Cl2+3H2O②2FeCl2+Cl2=2FeCl3。则ClO
、Fe3+、Cl2三种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
7、从下列五种有机物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A.淀粉 B.乙醇 C.乙酸 D.油脂 E.氨基酸
(1)植物油、动物脂肪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能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的是___________。
(3)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
(4)蛋白质在酶等催化剂作用下也可以水解,最终生成___________。
(5)交通警察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装置中,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当其遇到___________时由橙色变为绿色。
8、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称为一周期,每一纵列称为一个族。_________;
(2)FeCl3与Cu的反应为置换反应。_________;
(3)1 mol Na2O溶于水中形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_________;
(4)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_________
9、(1)3.6 g H2O的物质的量是____,含有水分子的数目是_____,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
(2)1.5molCO2和______g CH4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相同的体积,其体积为___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100mL某气体的质量为0.179g,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4)现有mg某X2气体,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_______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L。
1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⑩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
|
| ① | ② | ③ | ④ |
|
3 | ⑤ |
| ⑥ | ⑦ |
| ⑧ | ⑨ | ⑩ |
(1)画出①和③两种元素的原子1:2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
(2)元素①-⑩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在③、④、⑤、⑥这些元素形成的最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物质与碱性最强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由元素③、⑤、⑨形成的一种常见的杀菌消毒剂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
11、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空气;②铝;③H2SO4(液态);④饱和氯化铁溶液;⑤碘酒;⑥乙醇;⑦烧碱固体;⑧氨气;⑨熔融硝酸钾;⑩氯化钠溶液
(1)其中属于混合物的___(填序号,下同),可以导电的纯净物有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
(2)将④的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可以用___方法除去其中的Cl-以达到净化胶体的目的。
(3)检验⑦在空气中是否完全变质的方法是___(填序号)。
A.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看是否放热
B.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加入酚酞溶液,看是否变红
C.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加入足量稀盐酸,看是否有气体放出
D.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看溶液是否变红
(4)将⑧通入④中得到红褐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12、某小组同学利用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性质。
请回答:
(1)写出装置①中制取氯气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在反应中,是利用了MnO2的_________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装置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3)③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4)用离子方程式解释④中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
(5)取一支试管,加入2 mL ③中橙黄色溶液,再滴入几滴KI-淀粉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通过以上实验,能否得出结论:Br2的氧化性强于I2 _________(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_。
13、将32.64 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请回答:
(1)简要阐述上述产生混合气体的理由(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2)NO、NO2的体积各为多少升?
(3)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250 mL 5 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多少?
14、侯氏制碱法是在索尔维制碱法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新的制造纯碱的方法。具体工艺流程图如下:
Ⅰ.根据以上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与索尔维制碱法相比,侯氏制碱法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
A.原料利用率高 B.设备少 C.生产方便
(2)碳酸化这一步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3)侯氏制碱法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___。
(4)Y物质是___________。
Ⅱ.工业上碳酸钠大多采用侯氏制碱法制取,所得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的NaCl,现欲测定某碳酸钠样品中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取样品b g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如图连接装置(除B外)并加入所需药品。
②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
③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④连接上B。
⑤打开分液漏斗F的活塞,将稀硫酸快速加入D中后,关闭活塞。
⑥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⑦称量并记录B的质()。
⑧计算
(5)操作⑥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
(6)根据题干所给的数据列出样品中的质量分数表达式___________。
(7)经实验发现最终所得的的质量分数超过100%,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5、如下图是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与水、铁不反应)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1)已知该实验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了研究一定时间内铁粉的转化率,设计了如下实验: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反应,测量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铁粉的转化率。
①该同学应该先点燃_____________(填“A”或“B”)处的酒精灯(或酒精喷灯),测量气体体积不可以选用上图中_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装置。
②称取5.6g铁粉与适量石棉绒混合,然后加热反应一段时间。若测出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0.448L,则铁粉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