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到现在形成的周期表经过了众多化学家的艰辛努力,历经142年,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位构性的关系,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G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写明周期和族)。
(2)Sn的最高正价为______,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As的气态氢化物为_______。
(3)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
①阴影部分元素氢化物热稳定性最高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H3AsO4、H2SeO4的酸性强弱:H3AsO4______H2SeO4(填“>”、“<”或“=”)。
③氢化物的还原性:H2O__H2S(填“>”、“<”或“=”)。
(4)可在图中分界线(虚线部分)附近寻找________(填序号)。
A. 优良的催化剂 B. 半导体材料 C. 合金材料 D. 农药
(5)请设计实验比较C、Si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可供选择的药品有:CaCO3固体、稀硫酸、盐酸、饱和NaHCO3溶液、饱和Na2CO3溶液、硅酸钠溶液,化学仪器根据需要选择)。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与结论 |
在试管中加入_____,再加入_____,将生成气体通过_____洗气后,通入_____; | 现象:_____;结论:非金属性C>Si |
3、某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4组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若实验I左边试管中放的是碳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II所示的实验,若固体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较小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3)III、IV所示的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_______。与III相比, IV的优点是_______(填选项序号)。
a.IV比III复杂 b.IV比III安全
c.IV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III不行
(4)若用IV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应该是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稳定性较好的是_______。
4、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硝酸常显黄色,原因是_______,实验室保存硝酸的方法是_______。
(2)铜与足量浓HNO3反应时,表现酸性和氧化性的HNO3物质的量比为_______。
(3)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后无明显变化,但加入适量某种盐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铜粉质量减少。
①该盐不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FeCl3 B. NaCl C. KNO3 D. Cu(NO3)2
②写出铜粉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从某金属粉末(含有Au、Cu、 Ag)中分离出Au,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填试剂名称),写出Ag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1)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溶于水发生反应:NaBH4+2H2O==NaBO2+4H2↑(已知:NaBH4中H为-1价),用双线桥分析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2)已知8NH3+3Cl2=6NH4Cl+N2反应中电子转移数为1.806×1023,则被氧化的物质的体积是_________(标准状况)
(3)在一定条件下, RO3n-和氟气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________
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①写出Fe2(SO4)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②FeCl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③写出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2)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制取高铁酸钠所发生的反应如下:
______Fe(NO3)3+______NaOH+______Cl2=______Na2FeO4+______NaNO3+______NaCl+______H2O
①配平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②该反应中Na2FeO4是______(填“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
③若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3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消耗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L。
④黄色气体ClO2可用于污水杀菌和饮用水净化,ClO2可将废水中的Mn2+转化为MnO2而除去,本身还原为Cl-,该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3)已知M2O可与R2-作用,R2-被氧化为R单质,M2O
的还原产物中M为+3价;又知c(M2O
)=0.3mol•L-1的溶液100mL可与c(R2-)=0.6mol•L-1的溶液150mL恰好完全反应,则n值为______。
7、某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残液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两种物质.小刚取少量该残液,分别盛在A、B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取滤渣或滤液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将A试管滤出的滤渣洗涤后加入到稀盐酸中 | 有气泡产生 | 从A试管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是
|
向B试管得到的滤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B试管滤出的滤渣的成分是
|
8、NaHSO4通常为晶体,易溶于水,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______。NaHSO4水溶液能否与Zn反应_______(填“能”或“否”),如果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________(如果不能此问不作答)
(2)某同学探究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的关系,做了实验,滴定管是用于滴加溶液的仪器。
①若烧杯中所盛液体是NaHSO4溶液,滴定管内是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的滴加,灯泡逐渐变暗,当滴加至溶液呈中性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②若将NaHSO4换成NH4HSO4溶液,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3)由NaHSO4和Mg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
9、(1)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___________。
(2)写出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盐酸与纯碱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4)写出碳酸钙与盐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写出Al2(SO4)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10、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用途,贯穿古今。
(1)当人体缺铁时,往往需要吃补铁保健品。人体能够吸收的是+2价的铁,但是+2价的铁很容易被氧化。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转化为二价铁离子。由此可推知,维生素C具有_______(填化学性质)。
(2)常用于焊接,在焊接铜器时可用
除去铜器表面的氧化铜,便于焊接,其反应如下:___
____
___
____
___
___
。
①配平上述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
②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填化学式),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名称)。
(3)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工业上制备的反应为
。
①用双线桥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
②在杀菌消毒的过程中会生成副产物亚氯酸盐(
),需要将其转化为
除去,下列试剂能实现其转化过程的是_____(填序号)
A. B.
C.KI D.
(4)双氧水是公认的绿色氧化剂。已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向
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酸化的双氧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Cl2、H2O2、ClO2 (还原产物为Cl-)、O3(1个O3转化为1个O2和1个H2O)等物质常被用作消毒剂。相同数目的上述物质消毒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11、利用反应Zn+CuSO4===Cu+ZnSO4,设计一个原电池。
(1)选用________为负极材料,________为正极材料,电解质溶液为________。
(2)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正极________。
12、实验室现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较多量的饱和氯水。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装置甲:_______;
装置丁:_______ ;
(2)证明氯水已饱和的现象是_______;
(3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
(4)有如下改进措施或建议,请作出评价:
①在装置乙和丙之间增加如图(a)所示的装置,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
②在装置丙的长导管下口处,接如图(b)所示的多孔球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
13、“84”消毒液能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某同学购买了一瓶“84”消毒液,其说明中有如下信息:NaClO质量分数25%、密度1.20g•cm-3、1000mL,稀释后使用。请根据信息和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84”消毒液中 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1。(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2)现实验室需要480mL 0.4mol•L-1的NaClO溶液,某同学用NaClO固体配制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用托盘天平称取 NaClO固体_______g。
(3)若用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制备NaClO,理论上每消耗标准状况下22.4L Cl2,转移电子总数为_______。
(4)工业上常利用次氯酸钠在碱性条件下氧化三价铁离子来制备高铁酸钠(Na2FeO4),若过程中消耗3mol NaClO,则制得Na2Fe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14、化学反应过程不仅发生了物质变化,还存在能量的变化,最主要的能量形式为热能和电能。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I.
(1)已知键能为拆开或形成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和
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已知:
的键能为
,
和
中
键键能分别是
和
。计算化学反应
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kJ(用a、b、c的代数式表示)。
(2)在100℃时,将放入
的真空容器中发生反应:
。测得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时间/s | 0 | 20 | 40 | 60 | 80 |
0.4 | 0.26 | ||||
0 | 0.05 | 0.08 | 0.08 |
①上述条件下,前内以
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达到平衡状态时,
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填“>”、“=”、“<”)。
Ⅱ.
(3)铅蓄电池是常用的化学电源。汽车中的电瓶使用的就是铅酸电池,工作时电池总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pH增大
C.充电时,理论上每消耗硫酸铅,外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
D.充电过程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甲醇()—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能、轻污染的车载电池,以
为电解质溶液。通入氧气的电极为燃料电池的_________(填“正”或“负”)极,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15、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1)图Ⅰ、Ⅱ所示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填化学式)。
(4)将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
①当澄清石灰水过量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当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请设计实验检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