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下列物质:
①Cu ②SO2 ③NaCl溶液 ④HCl ⑤BaSO4 ⑥NH3 ⑦酒精 ⑧硫酸溶液 ⑨NaOH ⑩氯水
(1)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
(2)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
3、钠、镁、铝、铁是四种重要的金属。请回答:
(1)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______(填“强”或“弱”)。
(2)钠与水反应,观察不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填编号)。
a.钠沉到水底 b.钠熔成小球 c.小球四处游动
(3)跟S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4)铁在高温时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将镁铝合金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A.Na+ B.Mg2+ C.OH- D.
4、下表列出了A-R9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填元素符号)
周期/族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
|
| E |
| F |
|
|
3 | A | C | D |
|
|
| G | R |
4 | B |
|
|
|
|
| H |
|
(1)这9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___;G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A、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A、B、C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
(4)F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该氢化物在常温下跟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___7。(填“>”、“=”或“<”)
(5)H元素跟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高温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___________色。
5、在1~18号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回答下列问题(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
(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
(2)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
(3)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_。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化学式为___________。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___________。
6、已知以下四个反应:
①4HCl(浓)+MnO2MnCl2+Cl2↑+2H2O
②(浓)
③(浓)
(未配平)
④
根据以上四个反应,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反应①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写最简整数比)
(2)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写最简整数比)
(3)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氯气,①②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写最简整数比)
(4)请将反应③配平:(浓)=
________
(5)请用单线桥表示反应④的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
(6)将,
,
按由强到弱的氧化性顺序排序___________。(例A>B>C)
7、写出下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SO2气体通入氯水后,漂白性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除去铁粉中混有铝粉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Al3+ 恰好完全沉淀,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澄清石灰水和少量小苏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CuSO4:___。
(2)KAl(SO4)2:___。
9、现有五种有机物:乙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苯。
(1)请分别写出其中含有以下官能团的有机物的名称:
① 醇羟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CO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四种有机物中,(填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①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聚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苯加入到盛有溴水的试管中,液体会出现分层现象,充分震荡、静置,出现橙红色液体的一层在__________层(填“上”或“下”)。
10、回答下列问题
(1)①写出重晶石的化学式___________;
②乙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2)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稀硫酸除去多余氨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11、回答下列问题:
(1)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SO2和SO3,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所含原子总数之比为___,所含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_。
(2)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3.44L,质量为24.8g,则该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____g,CO2的体积为___L。
12、Ⅰ.如图是实验室制乙烯的发生装置和乙烯性质实验装置,反应原理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乙烯气体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通入乙烯(如图2),溶液的颜色很快褪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试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①、②、③、④装置盛放的试剂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_(将正确选项填入空格内):
①:A;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D。
A.品红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5)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
(6)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
(7)确认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3、(1)32g铜投入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铜完全溶解,共收集到NO和NO2的混合气体8.96 L气体(标准状况)。
①计算产生NO的体积(标准状况)___________ L;
②将盛有此混合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为___________L。
(2)向100 mL 0.8 mol·L-1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Fe、FeO、Fe2O3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 mL,且测得溶液中铁只以Fe2+形式存在,为使Fe2+完全沉淀,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NaOH溶液___________mL。
14、某工厂的废金属屑中主要成分为Cu、Fe和Al,此外还含有少量Al2O3和Fe2O3,为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流程,用该工厂的合金废料制取氯化铝、绿矾晶体(FeSO4•7H2O)和胆矾晶体。
请回答:
(1)写出步骤I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试剂X是_______,溶液D是_______。
(3)在步骤II时,用如图装置制取CO2并通入溶液A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会逐渐减少。为避免固体C减少,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
(4)由固体F制取硫酸铜溶液,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将固体F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
方案二:将固体F投入热的稀浓硫酸中,然后通入氧气;
方法一的缺点为:_______。
(5)工业上常用溶液E制得净水剂Na2FeO4,流程如图:
①测得溶液E中c(Fe2+)为0.2mol·L-1,若要处理1m3溶液E,理论上需要消耗25%的H2O2溶液_______kg。
②写出由Fe(OH)3制取Na2FeO4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已知NaClO还原为NaCl)
15、铁、钴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其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用途:
(1)用废铁皮制取铁红(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步骤Ⅰ中的硝酸是三大强酸之一,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曾出若温度过高,将导致硝酸分解,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步骤Ⅱ中发生反应:4Fe(NO3)2+O2+(2n+4)H2O=2Fe2O3·nH2O+8HNO3,反应产生的HNO3又将废铁皮中的铁转化为Fe(NO3)2,硝酸的还原产物为硝酸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利用钴渣[含Co(OH)3、Fe(OH)3等]制备钴氧化物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Co(OH)3难溶于水,具有很强的氧化性。Co(OH)3溶解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铁渣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在空气中煅烧CoC2O4生成钴氧化物和CO2,测得充分煅烧后固体质量2.41 g,CO2的体积为1.344 L(标准状况),则钴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