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某温度时,在一个2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3)若X、Y、Z均为气体,反应达平衡时:此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_______倍
(4)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过4min时,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c(B)=3:5,C的反应速率是0.125mol·L-1·min-1,A在4 min末的浓度是_______, x的值是_______。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23年3月,科研成果“温和压力条件下实现乙二醇合成”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该成果有望促进煤化工的绿色发展,降低我国乙二醇产业对石油的依赖。
乙二醇是我国需求量非常大的一种化工原料,塑料瓶、纺织品、水箱防冻液等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都离不开它。传统工艺中,乙二醇主要以石油为原料合成得到,但我国石油高度依赖进口,开发利用我国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代替石油生产乙二醇,意义重大。
煤制乙二醇,催化是关键一环。原有合成方法中,催化剂稳定性差,且需要高压氢气,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产品纯度也不高。我国科研工作者将富勒烯与铜催化剂相结合,改进了一直以来煤制乙二醇的技术“卡点”,实现了在近常压和低于200℃的条件下制备乙二醇,大幅提高煤制乙二醇的安全性、效率和纯度。
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乙二醇属于无机化合物。___________
(2)由乙二醇作水箱防冻液,可推测乙二醇溶于水。___________
(3)煤制乙二醇可在温和条件下进行,无需使用催化剂。___________
(4)该科研成果有望降低我国乙二醇合成工业对石油的依赖。___________
4、某非金属单质A经下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
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B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氯水和B皆可作漂白剂。若同时使用于漂白一种物质时,其漂白效果是________(填“增强”“减弱”“不变”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上述原因 ;
②D的浓溶液与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气体。
①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D的稀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B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某烃经李比希元素分析实验测得碳的质量分数为85.71%,氢的质量分数为14.29%。该烃的质谱图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0,该烃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烃的实验式_____、分子式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
6、钠是很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Na2O2。Na2O的制取可以通过如下反应完成:
Na+NaNO3⟶Na2O+N2↑(未配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反应中,N2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Na2O时由于设备密封性不好而进入了少量空气,导致制得的Na2O产品中含有Na2O2杂质。某学生设计了实验来测定该样品中Na2O的质量分数,实验数据如下:24.8 g Na2O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后所得固体质量为28.0 g,该样品中Na2O的质量分数为____。
7、(1)14.2gC12含_________个氯气分子,_______摩尔氯原子,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________升,与这些Cl2分子数相同H2的质量是__________g,它们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氯化氢气体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摩尔,质量为________g,在标准状况下是_______升,将产生的氯化氢气体溶于490.4 mL水中,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若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01g/cm3,则该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 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在下列物质:① 烧碱②SO3 ③ 铁片④ 石墨⑤ 甲烷 ⑥醋酸 ⑦盐酸 ⑧硫酸钡,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请填序号,下同),其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既不属于电解质又不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1 体积水能溶解448 体积HC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2g/mL,该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8、在 2L 恒容密闭容器中 3种气态物质间进行反应,X、Y、Z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反应到 t分钟时 ,v(X)正__________v(X)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若 t=3min,Y 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到 t 分钟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X的转化率是_________。若此时刻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向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则X的转化率将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9、蔗糖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形成“黑面包”,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__________性。
10、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______和制造_______,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
11、现有A、B、C、D四种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把四种气体分别通入酸性硝酸银溶液中,通入B、D气体时立即出现白色 沉淀,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并生成D。把无色无刺激气味气体C通入澄清石灰水时变浑浊。
(1)A、D的分子式分别为:A________ D________。
(2)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与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与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与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方法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等相关问题。
(1)用NaOH溶液和FeSO4溶液直接反应,方法如图。该方法能观察到白色的Fe(OH)2沉淀,但沉淀颜色快速发生变化。请分析沉淀颜色变化的原因: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小组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Fe(OH)2制备效果的影响,以Fe(OH)2沉淀白色持续时间(t)为指标,t越大,实验效果越好。部分实验数据如表(w代表质量分数):
实验 | 序号 | w(FeSO4)/% | w(NaOH)/% | t/s |
i | 2.5 | 15 | 149 | |
ii | 5 | 15 | 138 | |
iii | 10 | 15 | 93 | |
iv | 5 | 25 | 142 | |
v | 5 | 35 | 180 |
①实验i、ii、iii的目的是___。
②该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推断:其他条件不变时,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越大,实验效果越好。推断的证据是___。
③由绿矾晶体(FeSO4•7H2O)固体配制250mL0.10mol•L-1FeSO4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药匙、玻璃棒、烧杯、托盘天平、250mL容量瓶、___。以下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中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体积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
(3)若向FeSO4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13、(1)8.5g氢氧根离子含有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
(2)3.1gNa2X含有Na0.1mol,则Na2X的摩尔质量为______,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3)若1gCO2中含有x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_______。
(4)由硫酸钾、 硫酸铁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中c(H)0.1mol/L,c(Fe3)0.3mol/L,c(SO42)0.6mol/L,则c(K)为_______。
(5)相同物质的质量浓度的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铝溶液,分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当生成沉淀的质量之比为3:2:1时,消耗三种盐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
14、从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两个维度研究物质的性质及转化是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氯及其化合物有重要用途,以下是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写出Y、Z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高氯酸是强酸,写出高氯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中盐酸表现出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酸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4)“84”消毒液使用说明中特别提醒不可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氯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B.
C.是氧化剂
D.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5)某游泳池常用来抑制藻类生长,工作人员一次错用
消毒,因两种物质相互反应,使游泳池的藻类疯长。已知该反应产生了
和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5、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综合利用
对构建低碳社会有重要意义。完成下列填空:
I.工业生产中可以以与
为原料制备清洁能源甲醇:
(1)已知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消耗
,此时下列速率数据不正确的是
A.消耗
B.生成
C.生成
D.消耗
将和
按下表所示加入到两个体积均为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并达到平衡(已知
):
实验组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 ||
1 | 1 | 3 |
| 0.8 | ||
2 | 1 | 3 | 0.7 |
|
(2)实验1中以表示的到达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反应物浓度变化与起始浓度的比值成为该反应物的转化率,则实验1中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
A.
B.
C.
D.
(4)由已知信息,可以判断实验1和实验2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无法判断
(5)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6)图为的平衡转化率随某一物理量变化的曲线图,则横坐标
表示的物理量除压强外,还可以是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提高起始浓度
D.分离出
Ⅱ.研究发现可与生成:
。将原料气
和
置于体积为
的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T)下发生上述反应时,
随时间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7)温度为时,反应达到平衡时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温度时,达到平衡
的浓度为___________。
(8)由图分析,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