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
A.“扑朔迷离”“吴下阿蒙”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
B.《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C.《陋室铭》作者刘禹锡。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美国诗人,《自由颂》是他的代表诗作之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通“只”)有剩骨。(《狼》)
B. 虽然(即使这样),公输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C.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致歉)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D. 伛偻(腰背弯曲)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醉翁亭记》)
3、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机灵”“悠闲”“苍白”都是形容词。
B.“自信”“热情”“善良”的感情色彩相同。
C.“快乐固然让人兴奋,苦痛又何尝不令人美丽?”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下列对名著《西游记》基础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
B.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祖师,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叫如意金箍棒。它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
C.《西游记》全书共三大部分。前七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八至十二回写唐僧的身世遭遇,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第十三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D.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乱蟠桃宴大圣偷丹。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B. 扬州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C. 今年钢材、光纤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率就不高的电子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D. 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6、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匿笑(偷偷地笑) 喙(鸟和昆虫的嘴) 不毛之地(不长毛的地方)
B.乌有(虚幻,不存在) 倏忽(忽然,很快)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兽类)
C.清冽(清水) 枯涸(干涸,没有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D.伫立(长时间站立)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滑稽(引人发笑)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汗大点兵 文不加点
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闻鸡起舞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土邪 无为而治
D.及鲁肃过寻阳 望尘莫及
8、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
③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 ④传不习乎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9、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____________,多不接世,___________,将复何及。(《诫子书》)
(4)_____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天上的街市》)
(5)思乡是戍边战士,在外游子共有的情怀。“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乡思,在征人的失眠时;“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乡思,在游子的书信里。
(6)读诗歌,我们深深地感叹:有了第一等襟怀方才有第一等的诗歌。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驿路梨花(节选)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③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④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⑤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⑥“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⑦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2】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①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②那洁白的梨花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
【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种顺序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4】根据本文的中心思想,请你给“驿路梨花处处开”拟个下联。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关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好使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
“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袖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说来,谁也不及他。”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连一根线出没有放到织布机上去。不过他们还是照常继续在空机架上工作。
过了不久,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工作进行的情况。
……
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然后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因为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节选自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1】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
①“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好使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②皇帝听后非常高兴,于是传令下去让两个骗子开工。
【2】开篇画横线句子点出这种布独有的“特性”,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3】当皇帝去看新装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安排两位诚实的官员问皇帝布料美不美,并且大肆渲染布料的美呢?
【4】一个小孩子说出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后,他爸爸说“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大家在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却是“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试从人物身份、大家对真相的接纳过程的角度分析这三句话的妙处。
【5】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12、作文。
只要你留心生活,身边处处有风景。美丽的大自然,是一种风景;天真烂漫的童真,是一种风景;助人为乐,是一种风景;辛勤的身影,是一种风景;埋头苦学,是一种风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是一种风景……每一种风景都令我们陶醉,每一种风景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请以“我眼中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