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
A.开眼看世界
B.实业救国思潮
C.中体西用
D.新文化运动
2、冼夫人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岭南杰出俚人大首领。她贤明统率本部落民众,引导他们多做好事、善事,后归附隋朝被加封谯国夫人。她的生平载于《二十五史》的《隋书》《北史》和《资治通鉴》等正史。冼夫人文化在粤、桂、琼地区极具感召力。冼夫人故事的流传体现了( )
A.社会危机下人们对英雄的期待
B.主流价值影响生活观念
C.文人借女性英雄题材抒发抱负
D.民族认同意识逐渐加强
3、出土的秦简显示,秦代先由朝廷职掌手工业的官署统一制作各种度量衡标准器,并将其颁发给各地的郡县官署,再由地方官署根据标准器组织制造实用的计量器具。同时,据各地出土的秦量、秦权等实测结果,各地计量器具的误差最大值还不到1%。这表明秦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助推市场统一
B.度量衡制得到严格执行
C.手工业生产服务于百姓生活
D.封建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4、1990年,欧共体和加拿大分别提出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议案。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上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关贸总协定。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说明( )
A.发达国家操控经济全球化步伐
B.发展中国家享受更多全球化红利
C.国际金融发展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基础
D.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加具有优势
5、1918年,日本众议院通过法案,建议“予以留日之中国学生以便利;在中国内地设立日本人经营之高等学校;在中国内地普及日本语”。据此可知,这一法案旨在( )
A.缓和中日民族矛盾
B.传播资本主义文明
C.对华进行文化侵略
D.扶持中国高等教育
6、据清《续通典·食货》:交子三年一届,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溷用而不便于携;迄神宗时,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认,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这说明宋代( )
A.货币趋向单一
B.政府规范了纸币的管理
C.榷场交易频繁
D.纸币成为单一流通货币
7、汉代刺史制度中有六条关于监察职责的具体内容。除第一条针对豪强大户外,其他都是针对两千石郡守。这表明汉代( )
A.中央政府重视对地方监管
B.郡守监守自盗情况严重
C.官员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
D.刺史代表中央位高权重
8、1900年5月,慈禧太后借义和团运动之势,向英美等11国宣战。次月,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协议。“东南互保”的重大影响是( )
A.俄罗斯军队趁机侵占中国新疆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为辛亥革命爆发提供有利条件
D.严重动摇满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9、据记载,因感到“辱国病民,莫此为甚”,广州地区及粤省士子,参加“群众的政治运动”,并因而“蒙昧启辟”、“渐知天下大局之事”,从此滥觞。这一现象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新文化时期
10、1945年12月,中共中央确定了新的工作方针:在一切新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减租减息运动,工人酌量增加工资,使广大群众在此运动中翻过身来,并组织起来,成为解放区自觉的主人翁。该方针( )
A.改变了农村地区阶级关系
B.推动了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
C.巩固了抗日战争胜利成果
D.奠定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基础
11、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分工出现了新变化,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地理变迁。首先是消费类电子产业从美国向日本转移,然后由日本向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与地区转移,形成了雁阵结构,其中日本是头雁,亚洲四小龙紧随其后。上述变化( )
A.推动了国际经济重心的转移
B.说明发达国家丧失了经济优势
C.体现出世界经济新秩序形成
D.显示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12、在今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发现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岩石洞穴壁画。该壁画有6000多幅,既有描述男性在放牧的,也有描述女性在收割的。这反映出古代该地区( )
A.原始生产方式的多元化
B.性别分工在生产中凸现
C.早期文明已经领先世界
D.初步具备农业生产条件
13、11世纪以来,天主教会一直追求统治世界,就事实而言,它在西欧大肆宣扬君权神授理论,而教皇则是神的代言人,只有教皇能处理皇帝:它还将所有“异教”邪魔化,频频动员各国君主组织军队加以“狩猎”或征伐。据此可知,中世纪后期的天主教会( )
A.受到人文主义思潮影响
B.重新诠释了教规和教义
C.得到各国王权大力支持
D.极力扩充政治上的权势
14、《九章算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其主要例题以解决土地的丈量与赋税计算、粮食加工与兑换比率、徭役均输的征发摊派、商品流通与关税等问题为主。由此可知,《九章算术》( )
A.佐证两汉民众赋役负担较沉重
B.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C.与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密切相关
D.说明古代赋税制度臻于科学完善
15、洋务运动和新政是清政府进行的两次改革。下面对两次改革的共同点评述正确的是
①发生在列强侵华战争之后 ②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④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6、黔西州在明代属于水西土司管辖,其行政范围内生活的几乎全是当地苗民。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后“客民”开始进入该地区,到乾隆时期,该地区的汉族人口总数已达129585人,而当地苗民总人口为45263人。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是( )
A.清政府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
B.高产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
C.中原人口增加激化人地矛盾
D.设立理藩院缓和了民族矛盾
17、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
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
18、顾炎武严厉批判魏末正始(240—248年)名士,认为他们“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导致“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咎哉”。这说明顾炎武意在( )
A.否定魏晋玄学崇尚空谈
B.捍卫传统儒家三纲五常
C.重实践以恢复明朝统治
D.借鉴历史解决现实问题
19、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具有“临事制刑,不预设法”的传统。到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破旧的法律传统,如郑国子产“铸刑书”、郑国邓析“作竹刑”、晋国赵鞅“铸刑鼎”。这一转变( )
A.反映等级秩序走向瓦解
B.说明法家思想更适应现实需要
C.适应阶级关系变动需要
D.表明郑国和晋国率先走向法治
20、如图为乾隆时期郎世宁等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万树园赐宴图》局部,观察该画作可以用来研究( )
A.内忧外患的形势
B.清军入关的史实
C.民族事务的管理
D.摊丁入亩的成果
21、研究表明,两汉时期人口总数大体在5000万上下波动,其峰值约为5600万;经三国到西晋统一时期人口总数约2000万;到隋朝初年人口增长到3500万左右。从魏晋到隋初三百余年间人口的回升,主要得益于( )
A.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B.南方地区的持续开发
C.南北对峙局面结束
D.均田制度的全面推行
22、事实表明,自1999年欧元诞生后,欧元区各成员国逐渐分化,北部国家偏好于重长线投资、 轻即时消费的文化理念,形成了高储蓄、低通胀的经济特征;南部国家则相反,长期处于过度消费状态,形成了持续负储蓄的经济特征。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欧洲联合呈现多元化
B.欧盟尚未实现政治统一
C.成员之国文化的差异
D.欧盟各国分歧日益扩大
23、1897-1931年间,环渤海湾的大连和威海迅速崛起,一战后“东三省与美国贸易额的90%”经过大连,威海卫的商号和洋行竟达700余家。而此前较早开埠的烟台、牛庄和天津地位逐渐下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独立的实现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殖民侵略的扩张
D.民族工业的发展
24、英国人在印度建造的道路、铁路网、电报、港口和非军事建筑中留下了引人注目的遗迹,然而它更可怕的一面,却是与这个时期那么多殖民战争同时出现的流血、掠夺和抢劫。这反映了( )
A.殖民地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B.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手段
C.殖民地文明进步代价沉重
D.近代民族自决的必然趋势
25、1789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___________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___________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6、阶段特征
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____________音乐过渡的时期。
27、中国古代商业在________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________.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28、雏形出现: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________时代,阶级阶层分化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________的初始形态。
29、发展杜会经济
类别 | 措施 |
货币政策 | 改革币制,将________权收归中央 |
专卖制度 | 实行________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
物价政策 | 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
工商业政策 | 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
30、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撰写了《________》,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他还在《________》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31、_______年_______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2、计算机
(1)成就
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②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⑪___________。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意义
①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②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3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________空前严重。
(2)建立1937年9月,________,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作用:①实现了________。②是________的根本保证。
34、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____________的目标。
近年来,日本积极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
35、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起止年代?领导人物?政治文献?结果分别是什么?
36、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3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间?目的?确立了什么制度?地位?
38、秦朝暴政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39、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你对毛泽东的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