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七台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在极端艰难困苦中弦歌不辍,大师辈出,赓续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这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现场还有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③我市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指引之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争取早日让更多市民生活在优美恬静的林下风气之中。

    ④写议论文,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首鼠两端,那不是大论文家的态度。

    ⑤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与宫廷舞相比,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的太多是与人们休戚相关的生产生活。

    ⑥“君子慎其独也”,是说在情势还未显露,人所不知而己独知的时候,就要慎独慎微,充分体现了古人在修身上临深履薄的谨慎态度。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④⑤⑥

    D. ②③⑤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亚特兰大的“大中华”超市简直能拿来当作华人生活的陈列馆。在国内我都没见过这样的地方:既能找到北方人熟悉的菠菜、花菜、大白菜,也有岭南人爱吃的菜心、芥蓝。

    B. 马尔克斯“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过非凡的想象,将现实与神话、传说融为一炉,营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

    C. 站在2017年的起跑线上,回望曾经的风云激荡、前瞻远方的漫漫征途,我们不禁感到自豪和喜悦,不由得不生出憧憬和渴望。

    D. 现实生活中,面对功名、地位、金钱这些使人利令智昏的东西,一些腐败分子毫不自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徒步三千,流亡万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硕果仅存的一次悲壮的师生长征,堪称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可歌可泣的文化长征。

    ②要形成良好风气,赢得群众信赖,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认识,率先垂范,这样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能从根本上好转。

    ③从南极洲的血色瀑布到毛里求斯近海的“水下旋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既古老又充满生机,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④射击比赛开始,小刘第一个上场,他趴在那里,目不交睫地盯着靶子,不慌不忙,一勾扳机“叭”的一声,打出了九环的好成绩。

    ⑤杜甫写景的作品不多,而全诗都写景的更是鹤立鸡群,在他西行途中,却被太白山的美景所吸引,写下了《喜达行在所三首》。

    ⑥前三季度五500余只可比债基净值平均增长1.68%,这一成绩与前两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在“资产荒”背景下,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⑥

     

  • 4、下列相关文学常识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玉台新咏》

    南朝

    《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

    焦仲卿

    B

    司马迁

    汉朝

    《廉颇蔺相如列传》

    历史散文

    缪贤

    C

    老舍

    现代

    《茶馆》

    话剧

    虎妞

    D

    巴尔扎克

    法国

    《欧也妮·葛朗台》

    戏剧

    葛朗台

     

     

    A.A B.B C.C D.D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郑九条”“限购限贷”等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郑州市区房价趋于稳定,不少害怕涨价而四处看房的人也暂停了求田问舍

    B. 大型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邀请明星或音乐家等作为“经典传唱人”,用歌唱方式演绎经典诗词,让文化经典历久弥新,传唱不衰。

    C. 在那流金铄石的危难岁月里,英雄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拯救我们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不容调侃和侮辱。

    D. 在2018年3月5日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寻梦环游记》,注定要成为国际电影史上有口皆碑的影片。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消失的舌头

    徐永辉

    二丙的舌头没有了。

    那天,邻居三婶迎头遇到二丙,招呼他。二丙的嘴张张合合,却没看到他的舌头,也听不到他说的话。三婶一惊,忙问:“二丙,你咋回事,舌头没有了?”她不肯相信,走到近前往二丙嘴里一看,只有牙齿。

    我们晓庄是远近闻名的雄辩村。大人、孩子,走路、干活,甚至吃饭睡觉的时候,嘴巴都不闲着:

    “那是谁家的羊,咋不拴起来?”

    “为啥说是羊,叫它狗不一样吗?”

    “羊就是羊,怎么能叫狗呢?”

    “它叫啥,不过是老辈子传下来的,如果当初叫它猪,你现在还说是羊吗?”

    据村志记载,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由于世世代代训练,我们的舌头变异了,厚、长,又特别灵活,伸出来,可以轻而易举到达额头。用它洗脸,画画,写字的,不乏其人。据说,以前有个人,舌头比象鼻子还长,不仅能擀面、纺车,还能把棍棒舞得虎虎生风。为了炫耀,我们都把舌头耷拉在下巴底下。

    为了激励后代,先人们还自发组织了辩论会,三年举办一次,年满十八周岁的男子必须参加。先以家庭为单位选出优胜者参加家族辩论,再选出家族中的第一名参加决赛。一方把另一方驳得哑口无言,算胜出。

    凡是在辩论上不发言,或撒谎骗人者,舌头会自动消失。凡是没有独立见解,跟着别人学舌的,舌头会失去一半。

    二丙是几十年来唯一受到惩罚的人。他是孤儿,老实,木讷。平时,你问一句,他哼一声。只要不问,一年半载也难开金口。在家族辩论会上,也有人试着引导他,徒劳。

    半晌午,我们几个蹲在路口上议论二丙的时候,三婶走走停停,东张西望地过来了,还没到近前就问:“谁看见一只公鸡了吗?”她边说边比画,“这么大,毛通红,闺女给拿的,没舍得吃,你看,一转眼不见了。”

    我们都安慰她:“不能少,不定跑哪旮旯里去了,再仔细找找。”

    我们村古风犹存,好多年没少过东西了。

    被三婶一搅合,我才想起来是去找乌木的。乌木家大门洞开,我站在院子里大喊:“有人吗,有人吗?”

    没有回应。突然,厨房里传来轻微的响动。我走过去,一把推开紧闭的门,咯噔愣住了。乌木也愣了。他手里抱着一只没褪完毛的红公鸡。晚上,乌木请我喝酒,炖的公鸡肉。三杯酒下肚,乌木说:“咱打开窗户说亮话,等一会儿我把鸡毛埋在二丙家门前,明天你就说是他吃的。”

    “这……”

    “这什么这,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他反正不会说话。”

    “这不是欺负人嘛?”

    乌木脸一寒,酒杯一顿:“事不大,你看着办吧。”

    我为难死了。乌木是出名的小诸葛,坏点子一眨巴眼一个,得罪他,我这辈子别想安生了。又怪法律太仁慈,如果抓住小偷就砍头,老子怕他作甚。又后悔的要命,干嘛去那么巧啊?

    天刚一亮,我就带着三婶扒出了赃物,还说的有鼻子带眼:“昨天傍晚我路过二丙家的时候,听到砰砰地剁骨头声,偷偷伸头一看,案子下的鸡毛还没掩埋呢。”

    大家都深信不疑。

    乌木先骂开了:“二丙,看你狗日的平时老实巴交,原来是装的。”

    在我们这儿,偷盗是被认为最无能、最无耻的事情,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往他身上吐口水,任何人都不再搭理他。

    二丙张着大嘴,扑腾扑腾直踩脚,又啪啪地拍自己的大腿、屁股,眼泪像屋檐下的雨水,连 成两条线。

    三婶不忍,说:“算了算了,一只鸡,谁吃不一样?”

    其他人也软了心肠,反过来安慰二丙:“你也是个苦人,一年到头不见荤腥,一时嘴馋也正常,算了算了。”

    二丙喘着粗气,泪珠依然滚滚不止。渐渐地。清亮的泪水变成了红色——他在流血。我的目光像受惊的苍蝇,仓皇地乱飞,两只手互相搓来搓去,嘴张开几次,又合上了。

    当鲜血浸透胸前衣服的时候,二丙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我终于受不了了,大声说:“鸡是乌木偷吃的,他逼我赖二丙。”我正要把昨天的事情详细说出来,忽然感觉发不出声音了,嘴里也空空荡荡。

    一个孩子指着我大叫起来:“舌头,他的舌头没有了。”

    我的头一蒙。我不死心,拼命张嘴,依然发不出丝毫声音。我掐自己的肉,撕扯自己的头发,如果,如……果。

    没有如果。

    (选自《芒种》2016年第九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构思奇特,“舌头”是小说线索,纵向上追溯晓庄的雄辩传统,横向上与人物命运紧密相关,使文章内容浑然一体,结构完整。

    B.小说通过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揭示出复杂人性,村民们开始对二丙“偷鸡”义愤填膺,后又予以原谅安慰,这份善意让蒙冤的二丙感动释怀。

    C.在小说结尾孩子喊出“他的舌头没有了”,既与前文“二丙的舌头没有了”相照应,又属情节陡转,让读者在意外惊悚中感受到无穷的艺术魅力。

    D.小说语言犀利,像“为了激励后代,先人们还自发组织了辩论会”就语带嘲讽,而最后的“没有如果”短促有力,明显含有对“我”无德之行的否定。

    2小说为什么花较多笔墨写晓庄的雄辩传统和风气?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荒诞文学往往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变形来反映生活真实,请从“荒诞”与“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_______”,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表明了君子的智慧、道德通过广泛的学习和自我反省的结果;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问,对秦王朝极尽贪婪的掠夺和肆意无度的挥霍,表达强烈的愤怒。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4)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盘盘焉,_______________,蜂房水祸,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杜牧《阿房宫赋》)

    (6)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寢以思,无益,_______________《论语 卫灵公》

    (8)居安思危,_______________,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__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4)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5)________________,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 10、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最能体现岳阳楼长联上“范希文两字关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只能“赢得仓皇北顾”。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了广泛学习与不断思考的关系,他指出君子只有通过____________,才能达到____________的效果。

    (2)《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曹操 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一代英雄形象。

    (3)《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营造了阔远澄清的意境,流 露出黄庭坚了却公事后登阁远眺、暂得放松的喜悦之情。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贺铸的《青玉案》中写道:“锦瑟华年谁与度。”这个句子化用了李商隐《锦瑟》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白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描写沙漠冰封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旁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米还要多。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呈蒋、薛二友

    赵师秀

    中夜清寒入缊袍,一杯山茗当香醪。

    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

    春来拟约萧闲伴,同上天台看海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写穿衣、饮茶的特点,刻画出了一个生活清贫但志趣不俗的形象。

    B.颈联两句对仗工整,使用比喻和对比手法,表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C.尾联与题目形成照应,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和乐于清贫的淡泊心境。

    D.全诗尽管没有议论语句,但在叙事和写景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浓厚的理趣。

    2请简要赏析本诗颔联“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报刘一丈书   宗臣(明)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钟基译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B.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C.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D.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又称“名刺”“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用的名片。官场套交情、拉关系常用,新春拜年时也会“望门投刺”。

    B. 南面:坐南朝北之位,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时皆南向坐,因此称居帝王之位或其他尊位为南面。

    C. 相公:既是旧时妻子对丈夫的敬称,又用于对富贵人家子弟或年少之人的敬称,也有如本文的意思,指丞相。

    D. 伏腊:伏日与腊日,夏祭曰伏,冬祭曰腊,同时也是两个佳节。“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冬季十二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长者来信提到的为官须知的两点告诫深有感触。对这两点告诫,作者表面上自责不足,实际上是为后文讽刺时弊做铺垫。

    B. 本文通过对客者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再现了客者费尽心机、奴颜婢膝,自始至终毫无羞耻心的丑陋形象。

    C. 本文的讽刺力量不仅来自对奴颜婢膝的客者、敲诈勒索的门者、故作姿态的主者的生动的描绘,还来自精当的议论和有力的反问。

    D. 客者召见前低三下四,召见后得意忘形,前后对比,判若两人,反映出当时官场所谓“上下相孚”实际是权钱交易的结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2)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间是万事万物存在的刻度,1秒钟,电影放映24帧画面,猎豹在草原上飞奔28米,蜂鸟振动翅膀55次;1分钟,登山队员攀登珠峰顶峰58.3厘米,“复兴号”前进5833米,6000万元的货物完成进出口。时间创造无限可能,有人努力奔跑,用全力以赴的冲刺突破极限;有人砥砺前行,以日复一日的坚守辛勤耕耘,原本匀速流动的时间,正是在生生不息的奋斗与坚守中,确定意义,体现价值,进而定义生命的精彩,定格历史的脉动。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今年,也是你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高中即将毕业,新的“路程”即将开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该如何定义时间和人生呢?请写下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