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悯农馆”需要张贴表现古代农人农事的诗句的书法作品,下列诗句与要求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B.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C.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D.青裙老姥遥相语,今岁春寒蚕未眠。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据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500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但也大约有500人却在攀登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个统计数字不折不扣地表明:__________
A. 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惨重。
B. 珠峰无限风光,唯有攀登者才能领略得到!
C. 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
D. 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峰巅之感一定惊魂动魄。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越南老兵吴日登回忆说,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但也看到了中国士兵秋毫无犯粮仓和百货商场,并在门外贴上封条。
②民警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对这对几十年的老邻居进行了多次思想教育和沟通工作,经过细致耐心的调解,冲突双方握手言和,矛盾涣然冰释。
③东南亚各国现有铁路的规格并不统一,在轨道设置标准方面各行其是,而且各国在寻求外资和技术的时候,分别对日本、中国等国家的高铁技术各有偏爱。
④距村庄一百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家采石场,每天放炮炸山不但响遏行云,还石粉满天飞,有的房子甚至被震裂了。
⑤古往今来,围绕老子《道德经》进行解读的著作汗牛充栋,大家为的是能探寻其中的奥秘,真正把握《道德经》的真谛。
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身先士卒,用行动影响他人。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4、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特朗普上台后,高调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对他国事务指手画脚,多次在不同场合对中国人权、安全、教育、文化和经贸等方面频频发难。
②生态环境治理,涉及到大气扩散、液体排放和垃圾处理等方方面面,只有综合协调,齐抓共管,做到无微不至,才能打赢这一场硬仗。
③弹指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走过四十个年头,留在记忆深处的雪鸿泥爪,似乎都成为历史陈迹,或悄然隐没或恒久闪烁,皆令人叹息。
④太平洋非常大,盛得下中美两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舰船,何必要剑拔弩张!尽管我们始终虚怀若谷,美国航母却总是咄咄逼人,寻衅滋事。
⑤摄影艺术家只有深入自然与生活的第一线,采撷的镜头,才会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那些拾人牙慧的艺术作品,也就是差强人意而已。
⑥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总是试图制造一些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消息,或夸大其词,或掩饰事实真相,以谋取发行量或点击率的节节攀升。
A. ②③⑥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5、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载客(zǎi) 遁辞(dùn) 陨星(yǔn) 国殇(shāng)
B.辐射(fú) 贮存(chǔ) 蚩尤(chī) 鹢首(yì)
C.膨胀(péng) 炫目(xuàn) 生吞活剥(bāo) 惋惜(wǎn)
D.一瞥(piē) 棒槌(chuí) 良莠不齐(yǒu) 缱绻(quǎn)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兜风
刘心武
按说职业司机对坐车兜风不会感兴趣,可“的哥”青岭却发出这样感叹:“要能跟倪叔一起兜兜风就好啦!”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倪叔到青岭他们那个村子“蹲点”,吃“派饭”轮到去青岭家。“蹲点”指的是干部下基层工作一段时间,从“点”上取得经验,以后再往“面”上推广。“蹲点”干部一般住在生产大队队部,吃饭呢,则由生产队干部分派到一些农户,轮流供应,以一定的“工分”作为补偿。青岭那时候八九岁,他娘给倪叔安排的饭菜好香,光那一盘炒鸡蛋,就让青岭馋涎难禁,可是爹娘不许孩子们上桌,青岭只能扒着门缝偷看,没想到坐在炕上炕桌边的倪叔瞅见他了,就坚持要他进屋上炕同吃,他爹娘怎么代辞也无效,只好唤他进屋,青岭那顿吃得好香!吃完饭,倪叔还留青岭玩,青岭给倪叔说了自编的顺口溜:“河边有个庙,庙里盘个灶,灶上蒸白薯,惹来大老鼠,老鼠甩尾巴,想把白薯拿,狸猫猛一蹦,老鼠忙钻洞,白薯滚出锅,变个大青骡,四蹄呱哒哒,跑到老虎家……”倪叔听了仰脖大笑,如今青岭已经想不清楚倪叔的五官,但那天大笑的倪叔脖颈上暴突的筋腱,只要一回忆,还总能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
后来有一天,倪叔结束“蹲点”,要回市里去了,市里派了一辆吉普车来接他。那年头,青岭他们那村子,有拖拉机,也来过大卡车,可是很少有小轿车出现,吉普车更是头一遭进村。不知那最早见到吉普车的人是怎么嚷嚷的,顿时全村轰动,说是“现代化来了”,那时候也不懂什么是“现代化”,反正一听说“现代化”就感觉幸福从天而降,连小脚老太太也忙出屋去开眼迎福。结果,村东的姚奶奶,不慎摔了一跤,磕落了门牙--当时痛苦,几年后家里富裕了给补上了乱真的假牙,她老人家逢人就先嘻开嘴唇,然后说:“可不是现代化了嘛”,这是后话--且说倪叔把行李放上车以后,执意要找到青岭,说是要让青岭上车,跟他在村边转转,兜兜风。当时车边围着多少大人孩子啊,多少人想坐进那车里,跟着兜兜风,享受一下“现代化”啊,可倪叔只是一迭声地找青岭。偏那天青岭在河里摸鱼,人们好不容易才把他找到,簇拥着来到倪叔面前,倪叔好高兴啊,热情地让青岭上车一起兜风,可青岭那时不知怎么地超常羞怯,任凭倪叔催、同伴推,就是没有登上“现代化”……后来倪叔只好让司机开车出发了,挥手向所有的乡亲告别。
关于倪叔的一切,若不是有偶然的线头牵动,那相关的记忆都淡若烟雾了。前些日子青岭歇工一天,拎了两瓶酒一个蛋糕去给大哥祝寿,嫂子烧出一桌好菜,哥俩边喝边聊,大哥忽然说起,曾见到过倪叔。大哥是电器修理工,有回去一家修理冰箱,那位退休的老干部给他倒茶水剥橘子,闲聊中,问起他原是京郊哪儿的人,大哥一说出口,那老大爷先“嗬”了一声,跟着就问:“你们村有个叫青岭的孩子吧?”大哥说:“那是我老弟呀!哪儿还是孩子!他孩子都上中学啦!”青岭一听这话,酒醒了一半,忙问:“倪叔他家在哪儿呀?”大哥说:“我成天跑东跑西修活儿,哪还记得他那地址?你看这倪叔也真怪,村里那么多人,他偏就问起你一个。”青岭追问:“他还怎么说起我?”大哥说:“他就是反复说了好几次:青岭那个坏小子!”
青岭跟我说起这事,问我:“我该不该千方百计找到倪叔,请他坐上我的车,免费一起兜兜风呢?我们可以绕着五环跑一圈,饱览现代化风光啊!”我说:“怎么实施你的愿望,我没有具体意见。只是听了这件事,我很受触动。世上人们的感情,可以分三类,一类是真情,这里面又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一类是善情,或者针对具体的弱者,或者针对弱势群体,对他们尊重、同情,竭诚地帮助他们。还有一类,就是美情。美情不同于亲情、友情、爱情,不一定有非常坚实的基础;美情也不同于善情;美情是完全超功利的,产生于偶然,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忽然喜欢,然后就想用一种方式,来让那人分享快乐,这种感情往往是只开花,不结果的。真、善、美这三类感情,其实最难获得是美情啊!”青岭听了我的话,一旁沉吟。
(选自2008年9月1日《北京晚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职业司机对坐车兜风不会感兴趣”起笔,再写“的哥”青岭发出的感叹,这样写起到了巧引故事、设置悬念的作用。
B.“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一句点明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所叙“蹲点”一事则说明倪叔与青岭关系的非同寻常。
C.青岭特地为倪叔念出了自编的几句顺口溜,既表现出吃完那顿香饭后的愉悦之情,也表现了青岭的童真和对倪叔的喜爱之情。
D.“若不是有偶然的线头牵动,那相关的记忆都淡若云烟了。”这一新奇美妙的比喻和夸张,形象地写出了青岭对倪叔的真挚关切。
(2)“兜风”一词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要分析其作用。
(3)小说结尾处,作为见证人的“我”说:“真、善、美这三类感情,其实最难获得的是美情啊!”试分析这句话在小说中的作用。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谨库序之教,__________ ,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____。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5)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石头城》)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_________”,似有不寻求显赫的思想,但我们时代青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借霍去病筑坛祭天的典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在讽刺刘义隆的同时,借以警告好大喜功的当朝统治者。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是王安石的观点,但荀子《劝学》中却这样认为“_________,_________”,其强调的是君子并没有特别之处,只是善于借力外物。
9、按要求填空。
(1)万里归船弄长笛,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2)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秦观《踏莎行·____》)
(3)为了“义”,先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穷人感激接受了,孟子用一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这种行为的本质,即“______”。(孟子 《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了山中四季的不同景色:春“野芳发而幽香”,夏“_____________”,秋“风霜高洁”,冬“_____________”。
11、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过秦论》 贾谊)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阿房宫赋》杜牧)
(4)古典诗词善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 _______”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愁空山”。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借“雁”表露自己无限乡情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_。”
(3)庄周《逍遥游》中,《齐谐》一书中描绘了在迁徙南冥中,鹏鸟水面振羽,乘风而上状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忆旧①
苏轼
长记鸣琴子贱②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仲卿③终不避桐乡。
[注]①此词别本有小序云:“赠陈海州。陈尝为眉令,有声。”苏轼,眉州眉山人。②子贱:即宓子贱,春秋时鲁国人。其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效果。③仲卿:指西汉人朱邑,字仲卿,在桐乡为官,深受人民爱戴,病重时,嘱咐其子将其葬于桐乡。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用“鸣琴而治”的典故,借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来赞美陈海州治理眉州有方。
B.宓子贱的厅堂昔日被绿柳垂杨环绕着,现在却被秋霜覆盖,一片萧索,表达了世事变迁之感。
C.“聚散交游如梦寐”运用比喻,写出了人生聚散如同梦境一般,与“人生如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词语言质朴,用典贴切,感情深沉而丰富,既有对他人的情谊,也包含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2】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俞充字公达,明州鄞人。登进士第。熙宁中为都水丞,提举沿汴淤泥溉田,为上腴者八万顷。检正中书户房,加集贤校理、淮南转运副使,迁成都路转运使。茂州羌寇边,充上十策御戎。神宗遣内侍王中正同经制,建三堡,复永康为军,因诈杀羌众以为中正功,与深相结,至出妻拜之。中正还阙,举充可任。召判都水监,进直史馆。中书都检正御史彭汝砺论其媚事中正,命遂寝。河决曹村,充往救护,还,陈河防十余事,概论“水衡①之政不修,因循苟且,浸以成习。方曹村决时,兵之在役者仅十余人,有司自取败事,恐未可以罪岁也”。加集贤殿修撰、提举市易,岁登课百四十万。故事当赐钱,充曰:“奏课,职也,愿自今罢赐”。诏听之。擢天章阁待制、知庆州。庆阳兵骄,小绳治辄肆悖,充严约束,斩妄言者五人于军门。闻有病苦则巡抚劳饷,死不能举者出私财以周其丧。以故,莫不畏威而怀惠。环州田与夏境犬牙交错,每获必遭掠,多弃弗理,充檄所部复以时耕植。慕家族山夷叛,举户亡入西者且三百,充遣将张守约耀兵塞上,夏人亟反之。充之帅边,实王珪荐,欲以遏司马光之入。充亦知帝有用兵意,屡倡请西征,后言:“夏酋秉常为母梁所戕或云虽存而囚不得与国政其母宣淫凶恣国人怨嗟实为兴师问罪之秋也秉常亡将有桀黠者起必为吾患今师出有名,天亡其国,度如破竹之易。愿得乘传入觐,面陈攻讨之略。”诏令掾属入议,未及行,充暴卒,年四十九。
论曰:俞充制军禁暴,足为能臣,而希时相之意,倡请西征,使其不死,边陲之祸,其可既乎?
(选自《宋史•俞充列传》)
【注】 ①水衡:官名,掌水军舟船器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酋秉常为母梁所戕/或云虽存而囚不得/与国政其母/宣淫凶恣/国人怨嗟/实为兴师问罪之秋也/秉常亡将/有桀黠者起/必为吾患/
B. 夏酋秉常为母梁/所戕或云虽存而囚/不得与国政/其母宣淫凶恣/国人怨嗟/实为兴师问罪之秋也/秉常亡/将有桀黠者起/必为吾患/
C. 夏酋秉常为母梁/所戕或云虽存而囚不得/与国政其母/宣淫凶恣/国人怨嗟/实为兴师问罪之秋也/秉常亡将/有桀黠者起/必为吾患/
D. 夏酋秉常为母梁所戕/或云虽存而囚/不得与国政/其母宣淫凶恣/国人怨嗟/实为兴师问罪之秋也/秉常亡/将有桀黠者起/必为吾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军: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州、府、监同隶属于路。也指军队的编制单位。
B. 檄:古代上级发给下级的公文,最早写在木简上,多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
C. 传:古代驿站或驿站的车马,也指过关津、宿驿站和使用驿站车马的凭证。
D. 掾属:古代佐治的官吏。汉代时人员由主官自选,魏晋以后改由吏部任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俞充政绩突出。任都水丞时,将淤泥地改造成八万顷良田;任成都路转运使时,解决了羌民寇边的问题,后经王中正举荐得以升迁。
B. 俞充尽职尽责,能力很强。黄河决堤,他不仅前往救护,后来还就河防之事上书朝廷;在提举市易任上,增加了朝廷的财税收入。
C. 俞充善于治军,恩威并施。他严格约束庆阳骄兵,对病苦死伤者关怀备至,没有谁不畏惧他的威严而又感念他的恩德。
D. 俞充帅边有功。他恢复了边境的耕植,设法让举户入西的叛民返回,多次倡请西征,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当赐钱,充曰:“奏课,职也,愿自今罢赐。”
(2)闻有病苦则巡抚劳饷,死不能举者出私财以周其丧。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校高三(1)班开展《论语》阅读与研讨活动,其中一个环节是“推荐座右铭”,要求自选对象,为其推荐《论语》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
同学们热情很高,认真研读思考。多数同学选择为同伴、好友、亲人等推荐,少数同学结合自身实际为自己挑选了座右铭。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评论,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