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兴安岭地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53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傅莹从六方会谈的缘起谈起,表示中国曾积极斡旋,多次推动六方会谈达成重要协议,但协议始终未能落实,确实令人遗憾。

    B. 去年年底,新疆首批被确定为启动基本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省份,优先获得政策解读、业务辅导、系统测试对接和开通业务的权利。

    C. 全国人大台湾团代表陈军说,海峡两岸要加强与基层民众、青少年一代和一线民众等的交流,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参与,去做更细致的深入人心的工作。

    D. 北京市市长蔡奇表示,对空气污染,我们要做到“零容忍”,相关部门要强化环境监管执法,严厉惩处偷排超排问题,依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 2、根据下文内容,选择最符合前后文逻辑关系的一项是(  )。

    在某种程度上,电影及其内蕴的技术和视效,已经成为当代哲学思考存在、时间与空间以及真实、虚构与信仰等关键概念的重要基点。

    中国生产的不少系列电影暨视效大片,                              。好在郭帆和《流浪地球》出现了,路阳和《刺杀小说家》也出现了,中国电影的技术和视效开始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思考虚拟现实及其哲学命题。

    (节选自北青艺评·李道新《当技术和视效想思考》,有删改)

    ①不仅很难令人真心认同其虚构的“人物”和“现实”

    ②虽然也在忙于创造系列和建构宇宙

    ③特别是在叙事与情感等方面多年存在的痼疾

    ④但世界观的幼稚或价值观的敷衍

    ⑤而且完全无法将其跟中国电影的“技术”和“哲学”联系在一起

    ⑥以及急功近利带来的技术破绽或视效缺陷

    A.①⑤⑥③②④

    B.③①②⑥④⑤

    C.④②①⑥③⑤

    D.②④⑥③①⑤

  •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一般不能衣锦绣,故称布衣。此处指穿着粗布衣裳。

    B. 兵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司法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C. 廪,官家供应的粮食,这里指俸禄。“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的“廪稍”与此相似。

    D. 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隋朝后泛指一切死刑。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智能通讯设备虽然方便快捷、乐趣多多,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很多老年人反映手机字小看不清,软件操作复杂不会用。

    ②80后外卖小哥雷海为在中央电视台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首当其冲,在2018年4月4日晚的总决赛中一举夺冠。

    ③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到头来却是作茧自缚,害了自己。

    ④作为“天眼之父”,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南仁东教授被追授为“时代楷模”可谓实至名归

    ⑤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

    ⑥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亭台、拱桥、雕塑等景观设计,与整个公园的风格浑然一体,体现了建筑设计方的独到匠心。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③④⑥   D. ②④⑤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北京时间11月22日凌晨,小组赛H组第5轮,多特蒙德队在主场经过90分钟的激烈拼搏,热刺队2比1战胜东道主,获得小组出线权。

    B. 在政府简政放权以及“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出租车管理改革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C. 中国提出亚太地区安全构架理念,不是要推倒现有的安全机制框架,而是对现有的亚太安全机制进行调整,补充基于双边同盟的亚太安全理念的局限和不足。

    D. 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素 姑

    师 陀

    当阳光从屋背上照进这个寂静的老宅,素姑,一个像春天般温柔,看见人和说话时总是婉然笑着的,走路时像空气在流似的无声的女子,很早很早她就低着头开始绣花了。孟林太太这时候照例在床上睡她的午觉。

    院子里有个开始凋零的丝瓜棚,自早晨就没有人来过,就在这种静止气氛中,素姑坐在院子里绣花。

    素姑十二岁就学会各种女红。她给自己缝绣,也给亲友们和邻舍家的女友们。于是一年,十年……唉!后来连比她小十岁的的少女也出嫁了。现在素姑是二十九岁!没有人能计算她总共绣过多少!

    时光无声地过去。素姑低着头已经绣了半只孟林太太的鞋面,在青缎的底上绣完两朵四瓣梅了。

    “妈,几点钟啦?”

    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孟林太太早已醒了,正一无所欲的在床上领略午睡后的懒倦。

    “瞧瞧看。”这是她照例的回答。自从被孟林先生遗弃以后,据说她从来没有高声说过话。

    那放在妆台上的老座钟,不知几时就停摆了。

    素姑手中捏着针线,惆怅的望着永远是说不尽的高和蓝而且清澈的果园城的天空;天空下面,移动着云。于是,是发黑色的树林,是青灰色的天陲,是茅舍,猪,狗,大路,素姑上坟祭扫时候看见过的;是远远的帆影,是晚霞,是平静的嫣红发光的黄昏时候的河,她小时候跟女仆们去洗衣裳看见过的。她想的似乎很远很远……

    一个沉重的脚步声蓦地里走进来,素姑吃了一惊。“老王,老王!”她转过头去喊。

    “嗯!”送水的这样应着,一面担了水急急往厨房里走。忽然间她自己也觉得好不奇怪,真个的,她喊老王做什么呢,老王每天在这个时候进来,给孟林太太家担水快二十年了。

    “果园里的果子卸光了吗?”她高声问。

    “卸光了,小姐;早就卸光了。”

    老王并不回头,说着时早已走过去了。庭院里接着又恢复原有的平静,远远的有一只母鸡叫着,在老槐树上,一只喜鹊拍击着树枝。

    “早就卸光了。”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时光是无声的,但是每一个小城里的日子都有一种规律。

    “还不该烧饭吗,刘嫂?”素姑抬起头来问。

    刘嫂——孟林太太家的女仆,这天下午到河上洗衣裳去了,也许正在大门口和果园城的兴致永远很好的娘儿们闲谈。那个老座钟,我们说过它早就停了。

    正在这时走进来一个卖绒线的。她走进来的时候并不曾呼喊,甚至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以前她是每天都来的。

    “买点什么吧,小姐?”

    素姑并不要买什么,然而她仍旧想看看。于是在天井里,就在泥地上,卖绒线的坐下去,随后打开篮子,一些红的绿的绫绢露出来。素姑拣块杏红绫子,接着她又看中一种羽毛辫条。忽然间,仅仅是忽然间,当她想到这些东西该配到哪里最合适时——

    “不要了。”她说。她什么都不要了。她把卖绒线的货篮推开。

    “你明天出嫁时候用得着的,小姐。”卖绒线的发慌的喊。

    素姑感到受了一下更重的打击。她站起来,不,她什么都不要了,卖绒线的从后面望着她走进寂静的又深又大的上房。

    “外面是什么人?”孟林太太大声问。这时候她已经起来,在床上坐着,她的耳朵近几年有点聋。

    素姑没有回答就走进自己的闺房。她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书,一本展开着的不知几时忘记收起来的“漱玉词”: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接着,她的手又废然垂下去,她的眼睛移到面前的镜子上去了。在镜子里,一个长长的鹅蛋形脸蛋儿;一绺散乱的头发从额上挂下来;一双浅浅的眉在上面画了两条弧线;眼的周围有一道淡黄的灰晕;她的嘴唇仍旧是好看的有韵致的,却是褪了色的。

    素姑正是这样望着,右手支着头。在窗外,雁嘹唳着从将晚的果园城上空飞过,晚风萧索地在庭院里凋零的丝瓜棚上发出轻微的响声。于是书从她手里落下去,渐渐的连镜子也在她眼里消失了,一颗泪珠从她脸上滚下来,接着又是一颗。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素姑为亲友也为自己缝绣了数不清的衣裳,而29岁的她仍待字闺中。小说为我们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乡土世界”一隅,体现了作者矛盾复杂的乡土情结。

    B. 小说的叙事语调平和而亲切,语言节奏徐缓而舒展,故事情节没有剧烈的起伏和突兀的转折。

    C. 作者巧用象征,文中停摆的“老座钟”既象征素姑的悲剧人生,又暗示了果园城人生活的因循守旧与封闭。

    D. 小说尾段以动静结合之法写景,既营造出果园城沉寂、萧索的气氛,又衬托素姑悲伤、寂寞的心情。以景结情,意味悠长。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女主人公素姑的形象特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根据题意填写句子。

    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借兵器来侧面表现边塞酷寒天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中阐述宋荣子对待赞誉和责难的态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     说明当时世俗小人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地投机取巧,钻营逢迎。

    2《桃花源记   表明桃花源中人长期与世隔绝,对外界社会状况一无所知。

    3韩愈的《师说》以     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青年要有新担当。《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古代士人涵养坚毅品格,胸怀天下的使命与担当。

    (2)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新时代我们所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务实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

    (3)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杜甫心忧国事、朴素深沉的爱国情怀。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由人乎哉? (《论语》)

    (2)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 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4)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

    ⑵《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

    ⑶《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才下令追击敌兵。

  • 12、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提醒后主要赏罚分明,标准一致。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虎丘题壁

    陈恭尹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②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③吹篪(chi二声)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兵力,雪耻家仇。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 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 颔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像苏州城这样的繁华之地,已是月楼笛声的声色之境,怎不叫人感慨。

    D. 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E. 颈联以征士泪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诗《蜀相》的尾联,请和《虎丘题壁》的尾联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的尾联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纯甫行状

    (明)归有光

    先生姓吴氏,讳中英,字纯甫。先生生而奇颖,好读书。父为致书千卷,其所欲观,里中有黄应龙先生,名能古文。先生师事之,日往候其门。黄公奇先生,留语。贫不能具饭,与啜粥,语必竟日还。先生故无所不观,而其古文得于黄公者为多。先生童髻入乡校,御史爱其文,檄示有司。他御史至,悉第先生高等。开化方豪来为县,先生以名帖谒方侯,侯方少年,自谓有文学,莫可当意,得名帖,引与游,甚欢。其后方侯徙官四方,见所知识至吴中者,必以先生名告之。

    然先生豪爽不拘小节。父卒,遗其赀甚厚。先生籍,视所假贷不能偿者,焚其券。好六博、击毬、声音,散其家千金。久之,乃更折节自矜饰,顾不屑为龌龊小儒。笃于孝友,急人之难,大义落落,人莫敢以利动。令有迎馆先生,欲有所赠遗,见先生,竟莫能出一语。先生之弟,尝以事置对,令阅其姓名,疑问之,乃先生弟、先生不自言也。与其徒考古论学,庭宇洒扫洁清,图史盈几,觞酒相对,剧谈不休。虽先儒有已成说,必反复其所以,不为苟同。后生有一善,忻然如己出,亟为称扬。里中人闻之,辄曰:“吴先生得无妄言耶?”某某者皆稚子,何知也?”然往往一二年即登第去,或能自建立,知名当世。而吴先生年老犹为诸生,进趋学宮,揖让博士前,无愠色。

    年四十四,始为南都举人。先生益厌世事,城东地,艺橋千株,市鬻财自给。日闭门,不复有所往还,令儿女环侍几旁,诵诗而已。少时所喜诗文绝不为曰《六经》圣人之文亦不过明此心之理与其得于心者则《六经》有不必尽求者如今世之文何如哉。

    嘉靖戊戌,试礼部,不第。还至淮,先生故有腹疾,至是疾作,及家二日而卒。予于先生,相知为深。

    十年前,尝语予曰:“子将来不忘夷吾、鲍子之义,吾老死,不患无闻于后矣。”于是先生弟中材使予为“状”,不可以辞。呜呼!先生不用世,予所论次大略,其志意可考而知焉。

    (选自《归有光散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

    ﹝注﹞①财:同“才”,刚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为致书千卷,其所欲观   态:听凭

    B. 先生籍,视所假贷不能偿者   按:按照

    C. 尝以事置对   置对:传讯

    D. 先生益厌世事,城东地   背:料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语   备他盗出入非常也

    B. 先生故无所不观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 令有迎馆先生   求人可使报秦

    D. 先生不用世   冉有、季路见孔子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状,一名“状”“述”或行述,文体名称之一,文中的有司和御史分别指有关的官员和提学御史,提学御史在明代主要是考察地方生员的学业成绩。

    B. 作者善于用烘托的手法写人,如用“莫可当意”的方侯和“竟莫能出一语”的县令分别来表现吴纯甫的少年有才和“人莫敢以利动”,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C. 吴纯甫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为学不苟同成说,为人不拘小节,焚烧“假贷不能偿者”的债券,又对后生乐于提携,中南都举人后就益厌世事,彻底淡泊功名。

    D. 文章叙述和抒情相结合。作者记叙吴纯甫从少时直至去世的经历,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的同情,与朋友“相知为深”,行文饱含深情,令人动容。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少 时 所 喜 诗 文 绝 不 为 日 六 经 圣 人 之 文 亦 不 过 明 此 心 之 理 与 其 得 于 心 者 则六 经 有 不 必 尽 求 者 如 今 世 之 文 何 如 哉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侯方少年,自谓有文学,莫可当意,得名帖,引与游,甚欢。

    (2)久之,乃更折节自矜饰,顾不屑为龌龊小儒。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卫国的苟变是难得的将才。他被派去征税时,白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被卫侯记在心里。选将才的时候,卫侯埋怨说选不到人才。子思是当时的大儒,他向卫侯推荐了苟变。卫侯说:“我也知道他是个将才啊,可是他犯过错误,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说:“选用人オ,和木匠用木料差不多,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一个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一根合抱的大树有几尺腐朽而把它扔掉。”卫侯听了,说:“谨尊教诲!”后来苟变成为了卫国的名将。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