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阅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全社会当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创造更便利的阅读环境,让“全民阅读”蔚为大观。
B. 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使得爱书人目不暇接,一批书榜、微信阅读公号等应运而生。
C. 2017年春节期间,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红遍大江南北,让看腻了歌手选秀、明星综艺等娱乐节目的观众们耳目一新。
D. 古诗短小精悍,字不虚设但确是言简义丰,一首诗就是一个人的文思在喷涌,想象在飞越,情感在翱翔。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B. 为了迎接首届文化艺术节,小龙和小钱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话剧。
C. 杨绛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回顾了一幕幕一家三口尽享天伦之乐的温馨场景。
D. 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突遭袭击,战士申亮亮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留异乡,他死得其所。向英雄致敬!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为了缩短时间,突击队躲开楼房林立的大院,潜入瓦房鳞次栉比的胡同,出其不意,取捷径,奔袭望海楼。
D.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们去破解。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家伙居然在会上睡着了,不省人事,大家的发言他一点都没听。
B.李默默的性格跟她的名字一样,平时总是不言而喻,很少与人主动交流。
C.在刘欣长时间思贤如渴下,这道题终于迎刃而解。
D.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他好像使林道静顿开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
5、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何以战/何陋之有
B. 又何间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 下视其辙/其如土石何?
D. 忠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
【2】(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 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
【3】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6、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7、农历辛丑年开学之际,学校开展“牛年话牛”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合作出了一期宣传展板。以下是展板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以来,牛就是重要的劳动力,帮助先民们开荒垦壤,耕耘出富足的生活。因此,人们对牛充满敬意。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使“孺子牛”的内涵从原本父母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升华为更博大的甘于奉献之心;臧克家先生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则鼓励我们要惜时奋进,自当砥砺。在全国政协2021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1)同学们准备在展板上拟写一幅对联,请把对联补充完整。
蹄奋长犁,肩承重轭, 耕田万顷① _________
涧饮清泉,餐吞② _________,奉乳千秋不计酬
舐犊情 野草 何言累 花木
(2)毕业在即,请你围绕“不待扬鞭自奋蹄”在展板上写一段寄语,勉励初三的同学们。(不超过60字)
8、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听觉上生动地写出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成长路上,有风雨也有彩虹,无论欢笑还是痛苦,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命运对我们最好的安排,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旷达胸襟泰然处之。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激活青春“动”能
易舟
如今,一些年轻人似乎“懒”得运动:下班回到家窝在沙发里刷手机看综艺,或用游戏填充人生;手机里各式健身软件倒是不少,可就是懒得“打卡”。驰骋运动场本应是年轻人的常态,可打开记步软件,“百步青年”比比皆是,“宅”成为不少人打发时间的首要选择。一项对近2000名18-35岁青年的调查显示,50.7%的受访青年自认身体素质一般,27.4%的受访青年觉得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44.5%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每周锻炼不足3次。
健康是“1”,其他是“0”,没有了“1”,再多的“0”也毫无意义。梁实秋曾这样回忆自己补考游泳的经历:“经常运动有助于健康,不,是健康之绝对的必需的条件。”锻炼身体不仅能带来充沛的体能,也能反映一个人的精气神。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身体不适时往往容易脾气暴躁、心情低落,而在运动过后常觉得心情舒畅,精神状态更加饱满。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认为,体格与心境的密切关系几乎是普遍的,“我常仔细观察我所接触的人。我没有看见一个身体真正好的人为人不和善。处事不乐观;我也没有看见一个颓丧愁闷的人在身体方面没有丝毫缺陷。
在工作学习之余抽出个把小时锻炼身体,不仅能释放压力、提振精神,还会提高工作效率。面对电脑哈欠连天,材料堆积如山却一筹莫展,此时不妨放下手头的工作,酣畅淋漓地流一场汗。就拿跑步来说,奔跑的过程中疲惫被带出身体,均匀的呼吸与协调的步伐也很适合自由思考。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坦言,正是当年在清华园养成的良好锻炼习惯,才使得他在紧张的学术研究中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青年时期正是创造力活跃、大有可为的年纪,此时若身体赢弱、精力不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便也是空谈了。
除了保持健康,运动更是一种延迟满足的行为,通过克服惰性建立起自信和自律的习惯,达到精神和身体的自由。不难发现,每个坚持运动的人都有蓬勃的上进心,反映在工作和生活中便是自我管理的好手。在运动初期或许有一些不适,但从选择开始运动到突破身体极限,从继续坚持到享受运动带来的变化,和人生迎难而,上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运动带给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砥砺,也赋予了生活一种体育的哲学:“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说到底,体育锻炼不仅关乎个人的生命质量,对国家和民族而言,则关乎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马约翰曾这样告诉学生:“要好好锻炼身体,要勇敢,不要。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别人一发狠,你就怕;别人一瞪眼,你就哆嗦。中国学生,在国外念书都是好样的,在体育方面也要不落人后。”
动静结合,方能行稳致远,愿更多年轻人激活青春动能,奋发蓬勃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7日)
【1】本文作者主要针对什么现象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引用梁实秋的话,表明要想拥有健康,必须经常运动。
B. 文中引用朱光潜的话,表明体格与心境密切相关,运动能使精神更加饱满。
C. 文中引用施一公的话,表明青年时期经常锻炼有利于释放压力、提振精神、健康工作。
D. 文中引用马约翰的话,表明学生个人要加强锻炼,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方能行稳致远。
【3】文中说“运动带给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砥砺”,对此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或体验吗?联系实例说说感悟。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天机与人为
①有一次,家里的地毯用旧了,我卷起来捆好准备丢掉,换新的,没想到站在身后的小儿子乐朋,竟大哭起来,叫道:“地毯太可怜了,它又不是垃圾,怎么可以丢掉?”我被这出奇的同情心怔住,原来七岁的孩子将生活中的物品看成相互依存的朋友;孩子广泛的同情心十分敏锐,其中就含着虚灵的“天机”。经过后天智能活动的梳理,成人才逐渐失去朴实真确的世界。
②由此我想起一个天真的小女孩,得意地将母亲以土布手工缝制的新衣穿在身上,穿来穿去穿不厌,她的生命就充满着自然亲情的“天机”。有一天,当她发现母亲的手艺太土气,还不如路边地摊上那件机器缝制的布衣服时,生命的美趣就折损了。当再发现路边地摊上的不能穿,进而觉得百货公司挂着的那件才帅气;再发现百货公司的成衣也不能穿,进而认为裁缝师傅为自己定做的才能穿出身份;再发现一般裁缝做的还是不够尽显身份,必须是巴黎名师为自己定做的才算有气派……入世愈深,离母亲亲制的衣服愈远,愈堕入虚荣嗜欲的俗套里,生命的灵慧与美趣愈浅薄,“天机”也就愈浅了。
③我又想起酒喝多了的阮籍,他躺在酒店年轻老板娘的身边,酒店老板看惯了他如此,也从不责怪。那是阮籍保有了生命中的“淳厚”的部分,没什么可避嫌疑的,所谓“一性定静,天机明妙”。这良善单纯的本性就是“天机”,用世俗、礼法、风化的眼光去看,就觉得他违背了礼俗。
④我觉得,做人能多存一些纯正的“天机”,少一些世故的“人为”,才能享受生命的美。《孟子》里一再讨论过这个问题:一位诸侯看见要牵去宰杀做祭祀的牛害怕得发抖,心里不忍,就叫人换一只羊,没想到被别人批评为“爱牛不爱羊”,以小易大,是为了发财;有一个孩子将掉入井里,旁边的人只知怵惕地去救助,没想到被别人批评为想博得赞誉,想讨好孩子的爸妈。其实一开始触动的天性爱心,便是纯纯的“天机”,而后起的、纷纷的理性评论,乃是没什么价值的“人为”。人在单纯的“义”里都只有善良的天性,到了复杂的“第二义”里才滋生出无聊的价值判断或人生的规范。
⑤再读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他认为人的快乐必须以天赋本能的和谐为基础,应少去听哲学家的话。哲学家大多是在欺瞒自己,反把许多自然的东西弄成不。他主张“必须脱离这种哲学的酷热和恶浊的空气,进而重获一些孩子的新鲜自然的真见识”。林先生正好批评了公式化、矫饰化、简单化的“人为”,而主张寻回人类清纯而元气充沛的“天机”。
⑥古人也有同样的主张:辩士说了一千句话,句句令人竖起了耳朵,但如何比得上婴儿的一笑让大众听了就醉心!辩士的才能难道不如婴儿?不见得。因为辩士是“意造”的人为,而婴儿乃是“天动”的天机;真正教心灵愉悦的乃是天机,而不是人为。
【1】下面来自文中的人物事例,其中不能体现“天机”的一项是( )
A. 小儿子乐朋看到我要扔掉旧地毯,竟难过地大哭起来。
B. 小女孩,得意地将母亲以土布手工缝制的新衣穿在身上,穿来穿去穿不厌。
C. 酒店老板看惯了阮籍诸如酒喝多了躺在酒店年轻老板娘身边的一些行为,从不责怪。
D. 一位诸侯看见要牵去宰杀做祭祀的牛害怕得发抖,心里不忍,就叫人换一只羊。
【2】从文中内容来看,作者认为阮籍的行为无需责怪,作者这样认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下面对此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阮籍一贯如此,没必要责怪他。
B. 阮籍有着良善单纯的本性,文中他的行为不用责怪。
C. 阮籍这一行为展示了他对世俗、礼法、风化的藐视,不应责怪。
D. 阮籍做事不避嫌疑,这一点值得肯定。
【3】下列对作者赞赏“天机”的原因的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天机”含着虚灵,经过后天智能活动的梳理,能拥有朴实真确的世界。
B. 拥有“天机”的人,他们有着清晰的、用来警醒世人的价值判断或人生规范。
C. 拥有“天机”的人是才能卓著的,他们能真正看清这个世界。
D. “天机”是清纯而元气充沛的,能够真正教心灵愉悦。
11、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①人们常常认为财富是金钱、名誉、权利。然而对人来说,真正有用的财富并不是那些物质,而是知识、经验……挫折虽是人人不愿得到的,但挫折却使人获得真知,性格坚韧,有丰富的经验。挫折才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②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只有遭遇了挫折,经历了错误,才能获得经验,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这样错一点,学一点,日积月累便能成功。
③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仅灯丝实验就进行了一千多次,终于发现钨丝是灯泡的绝佳材料,发出的光线十分明亮,又不易烧断,并适合长期使用。如此灯泡便慢慢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夜晚必备的照明工具。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其间经历的挫折不可胜数,正是把一次次挫折当作垫脚石,他才有如此成就,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
④挫折是成才的催化剂。英国有一位大科学家叫杰克·伦敦,他自幼家境贫寒,但依然雄心勃勃地想当大作家。为了实现理想,他在中学补读一年,考上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最终因付不起学费而退学,可他没有放弃,他在家研读马克思、莎士比亚等名人的文章。然后他试着自己写文章发给杂志社,作品被一次又一次地退了回来。杰克-伦敦成才的欲望却变得愈来愈强烈,终于他的《雾都孤儿》问世了,他一举成名,并一发而不可收,名著累累,杰克·伦敦把挫折变为了成才的催化剂。可见要成才,少不了挫折。
⑤挫折是意志的试金石。如果没有惨遭“宫刑”、羞为人臣的痛苦,司马迁不会奋笔写成名垂千古的《史记》;如果没有遭受谗言、理想破灭的挫败,李白不会有“欲渡黄河冰赛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愁苦悲愤:如果没有两岁而孤、谪守邓州的遭遇,范仲淹不会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度胸襟.
⑥不怕挫折,面对挫折,积累挫折,让它成为你人生的一笔财富。这样,你就能拥有一个充足的思想,成为一个真正充足的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4】第①段中加点的词有什么作用?
12、将下面题目补充完整,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题目:带着 前行
要求:补充一个词语;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