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世纪上半叶,德意志许多地区进行济贫改革。莱斯尼希市设立了济贫公共基金,将已关闭修道院的资产及信徒捐给教会的财物转入公共基金。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选举产生的世俗人士负责,他们还接管了城市济贫事务。这反映当时( )
A.宗教改革初显成效
B.城市自治运动兴起
C.社会保障体系完备
D.代议制政体的确立
2、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有关这一阶段史事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史事 | 结论 |
A |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最终形成 |
B |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 | 确立了美国邦联制的国家形式 |
C |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 |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首次得以实现 |
D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 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A.A
B.B
C.C
D.D
3、下表所示为我国学者对19世纪末山东义和团运动主要领导人的阶级出身的调查统计情况。这有助于解释义和团运动( )
阶级背景 | 山东全省 | 鲁西南 | 鲁西北 | |||
人数/人 | 占比/% | 人数/人 | 占比/% | 人数/人 | 占比/% | |
地主(含部分家庭) | 20 | 22.5 | 8 | 33.3 | 10 | 27.0 |
自耕农 | 34 | 38.2 | 12 | 50.0 | 9 | 24.3 |
佃农或雇农 | 22 | 24.7 | 1 | 4.2 | 13 | 35.1 |
商人、小贩及其他职业 | 5 | 5.6 | 2 | 8.3 | 3 | 8.1 |
A.被清廷收编的必然性
B.兴起和传播的主要路径
C.与反洋教斗争的关系
D.反封建色彩淡薄的缘由
4、14—16世纪,英国先后颁布了11部禁奢法令,成为西欧唯一通过议会法令在全国范围内制止过度消费的国家。其中饮食禁奢法令对不同社会阶层作了统一的规定,服饰禁奢法令主要抑制中产阶级的消费,新兴阶层对禁奢法令大多采取了服从态度。据此分析,这一时期的英国( )
A.深受人文主义影响
B.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C.具备资本主义优势
D.宗教改革效果显著
5、下表为18世纪后期至1910年英、法、荷三国农业中的人均产出情况统计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18世纪后期(英国=100) | `1910年(英国=100) | 1910年(1750年的英国=100) |
英国 | 100 | 100 | 150 |
荷兰 | 98 | 50 | 75 |
法国 | 55 | 74 | 111 |
A.工业革命减缓了英国农业发展速度
B.荷兰逐渐成为典型的工业国家
C.法国农业因革命而获得迅速的发展
D.技术变革提升了欧洲农业水平
6、在东北,日本关东军特务部专门成立了“采金事业调查部”,开始勘查东北的金矿。下面是国家地质局出版的关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华地质矿产探查时空分布记录情况。日本的这些举措( )
A.表明中国矿业开采技术落后于日本
B.说明太平洋战争爆发阻断日本能源补给
C.是为了满足日本“以战养战”的需求
D.折射出国民政府政治统治的腐朽与无能
7、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唐太宗思虑科举制
A.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B.忽视对品行的考察
C.未能提高行政效率
D.考试内容脱离实际
8、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1861年,全英国人口超过了10万的城市就已经有16个。到了1911年,人口过10万的城市增加到了42个。材料反映了英国( )
A.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伴随
B.城市发展具有自发性
C.城市化的区域分布不均
D.城市化促进了工业化
9、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些主张( )
A.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确保了西汉政权的稳固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10、唐代士人的隐逸与魏晋时期士人全身远祸或附庸风雅的隐逸不同,他们全无消沉颓废之情,而是在积蓄力量,巩固自我,待机而动,以求有朝一日能更好地建功立业,扬名天下。唐代士人的隐逸说明了( )
A.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拓展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嬗变
C.三教合一的思想发展趋势
D.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力
11、1953年,考古学者在山西汾河两岸发现了多个地点遗址组成的遗址群。次年进行的集中发掘共发现石器及动物化石地点14个,获得2005件石制品、2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3枚“丁村人”牙齿化石。下列与该遗址群发展水平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陶寺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良渚古城遗址
12、学者石仲泉在《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与红军长征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红军长征的内涵很丰富,不简单地是突围、转战和打仗等。他认为的丰富内涵不包括( )
A.革命与反革命、光明与黑暗的大搏斗
B.党内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的尖锐斗争
C.极端自然环境和饥寒伤病折磨的考验
D.坚持革命理想与放弃斗争的艰难抉择
13、1954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提出后的几个月里,宪法起草委员会先后召开七次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和修改。全国各界共有1.5亿多人参加宪法草案的讨论,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说明1954年宪法
A.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是新中国直接民主制度的产物
C.得益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其制定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14、1952年至1953年,北京历史博物馆制定了“中国通史陈列”的新原则,即“把主要力量放在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上”,增加以汉画像石等为载体的牛耕图和收获图,减少展示文化艺术或宫廷生活的陈列品。北京历史博物馆的这一举措( )
A.凸显了文化建设的人民性
B.顺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C.印证党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折射出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割裂
15、献礼朝贡是中国朝廷的一项礼节,它象征着接纳夷狄来沐受中华文化。居于此传统,咸丰皇帝面对列强提出“公使进京”的要求,宁愿以全免关税的代价来换取列强取消此项要求。这( )
A.反映了咸丰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
B.实际上阻断了与西方的交流
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
D.有效遏制了欧美大国的侵略
16、阅读晚清学堂变迁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学堂发展的原因有( )
时间 |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 宣统元年(1909年) |
全国学校数 | 719所 | 52000所 |
时间 | 时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 宣统元年(1909年) |
全国学生数 | 6943人 | 152.617万人 |
①《奏定学堂章程》的实施 ②学部的设立
③科举制的废除 ④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魏国李悝变法中,要求百姓种田时“必杂五谷”“力耕数耘”,收获时“如寇盗之至”进行抢收,还要求农户“环庐树桑,菜茹有畦”。李悝此举( )
A.体现了儒家政在得民的思想
B.顺应了时局发展需求
C.意在强调劳动生产的重要性
D.源于劳作方式的转变
18、罗马共和国初期,罗马城建设缓慢,建设活动由元老院委托监察官、承建商招标并由国库出资;共和国后期,罗马城建设加快、造价加大,个人出资的建设方式逐渐兴起,恺撒曾出巨资购地新建广场、扩建元老院会堂等。这些变化( )
A.源于罗马政治体制的变化
B.反映了罗马建筑水平的提升
C.违背了罗马人的共和精神
D.体现了对外扩张的财富效益
19、1907年12月3日,有人在《申报》上发表社论称:“人之名政府者多矣。一则曰媚外之政府,再则曰贼民之政府,三则曰割地赠礼之政府,四则曰制造盗贼纵民非行之政府。”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两大社会矛盾的合流
B.革命党人重构清廷的形象
C.清廷统治的土崩瓦解
D.清廷中外交涉的进退失据
20、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因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处在不断调整之中。以下关于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和基层组织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郡、县二级制——乡里制度
B.唐朝:郡、县二级制——乡里制度
C.明朝:路、州、县三级制——里甲制度
D.清朝:省、路、府、州、县多级制——里甲制度
21、如图是英国国王查理二世(1650—1685年在位)通过一种被称为“国王的触摸”的公共仪式来治疗淋巴结核病患者。这是欧洲君主常用的一种做法,国王把手放在患者身上,来治疗当时一些疾病。这一现象( )
“国王的触摸疗法”
A.符合神化王权的需要
B.是近代科学兴起的条件
C.表明君主权力不断加强
D.有利于教权控制王权
22、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 )
A.天人感应
B.以礼入法
C.三教合一
D.纲常伦理
23、曲宴是宋朝君臣深度交往的独特场所。太祖朝统军将领受曲宴款待的记载屡见史籍:淳化三年,宋太宗“赐近臣及直馆阁官饮”,随后才召三衙将帅为之设宴;自真宗以降,历朝曲宴都延续了太宗朝的特点且日趋突出。这反映了( )
A.曲宴是当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B.宋朝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
C.曲宴以笼络控制统军大将为目的
D.宋朝治国方针逐渐发生转变
24、恩格斯提出“在英国,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的制度之间的继承关系,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妥协。表现……被虔诚地保存下来这方面;在法国,革命与过去的传统完全决裂。它扫清了封建制度的最后遗迹。”恩格斯评价英法两国革命的历史标准是基于( )
A.法律制度完备
B.思想解放程度
C.工业水平高低
D.社会形态演进
25、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___________政体,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2)就国王而言,王权本身要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3)就议会而言,权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占___________地位。
26、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27、意义
(1)对英国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___________、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___________。
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2)对世界:英国的___________,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28、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29、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30、中国古代文化在制度、精神、物质等方面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字母)。
(A)朝鲜开科取士选拔人才;(B)唐代丝绸、纸张、瓷器等运往西方;(C)日本修建尊奉孔子的文庙;(D)利玛窦将“四书”翻译后寄往西方;(E)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F)鉴真和尚东渡后被尊为日本律宗始祖;(G)欧洲航海家借助指南针完成新航路开辟。
影响类别 | 重要史实 |
制度方面 |
|
精神方面 |
|
物质方面 |
|
31、英国世界地位的演变
32、“分散与整体”
按例整理下列学习提纲:
分散 性的 世界 | 1、古代东方 (1)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 (2) ① |
先后跨入文明社会门槛
|
2、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 ② | ||
走向整体性的世界 | 1、新航路开辟 | ③ |
2、 ④ (1)商品输出 (2)资本输出 |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 |
3、列强瓜分世界狂潮 | ⑤ | |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经济全球化启动 |
2、 ⑥ | 打断经济全球化进程 | |
3、跨国公司建立 | 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
33、内容
(1)规定议会___________
①议会必须定期召开,___________权属于议会。
②下院议员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2)限制___________权力
①司法权: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___________。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
34、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中央政府也非常重视地方机构的设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从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举措来看,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A.征伐匈奴B.设河西四郡C.宋与辽夏金等政权并立与对峙D.文成公主进藏E.榷场F.伊犁将军G.昭君出塞H.宣政院I.开通丝绸之路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 措施 | |
战争 |
|
|
和亲 |
|
|
机构 |
|
|
互市 |
|
|
共治 |
|
|
3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出身草根的詹姆斯·库克在1768年~1779年间三次奉命出海探索太平洋的经历中,在数千公里的航程途中深入不少地球上未为西方所知的地带,由他命名的地方更是遍布太平洋各地。透过运用测经仪,他为新西兰与夏威夷之间的太平洋岛屿绘制大量地图,地图的精确度和规模皆为前人所不能及的。大部分经他绘制的岛屿和海岸线地图,都是首次出现于西方的地图集和航海图集内的。在历次的航海旅程中,他展现出集合航海技术、测量和绘图技术、逆境自强能力和危机领导能力等各方面的才华,为当时航海史上的一大突破。在2002年由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英国百大伟人”选举中詹姆斯·库克名列第12位。
——摘编自百度百科《詹姆斯·库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詹姆斯·库克实现航海史大突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詹姆斯·库克在太平洋的航海探险活动。
36、阅读下述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材料二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临时政府;1928年井冈山会师。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俄两国革命的“路”有何相同?
(2)简要指出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国情。
37、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角度,来分析郡县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
38、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日江陵、日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8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美法两国的历史文献: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材料一
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员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美法两国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一种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类型?
(2)材料一、材料二的政治文献分别对其本国社会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在实行代议制时贯彻了怎样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