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按要求填空。
Ⅰ. 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请将物质的合适组号填写在空格上。
A.金刚石与石墨;B.淀粉与纤维素; C.氕与氘; D.甲烷与戊烷;E.葡萄糖与蔗糖;F.与
;G.
与
。
(1)同位素____;
(2)同素异形体____;
(3)同系物____;
(4)同分异构体____;
(5)同一物质____。
Ⅱ. 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E是具有果香气味的液体。A、B、C、D、E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产物被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物质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F是A的同系物且分子中的碳原子比A多一个,它在一定条件下聚合生成高分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反应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反应B+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1)元素O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S原子的电子式:________。
(3)原子半径比较:C______ Si。
(4)沸点比较:H2O______ H2S
4、发展煤化工是推动山西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煤的干馏是煤化工的一种重要途径。
(1)煤的干馏属于__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煤干馏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得到的可燃性气体中的一种成分是___________。
(3)煤焦油中含有苯, 用苯制硝基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该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
(4)煤焦油经过分馏可以得到萘( ),其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
(5) 为证明上图实验中得到的水层含有氨,可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过滤;b.萃取分液;c.蒸馏;d.煅烧;e.分液。
①除去澄清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颗粒________。
②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分离水和食用油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
⑤从碘的CCl4溶液中提取I2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各组物质
①O2和O3 ②H2、D2、T2 ③12C和14C ④CH3CH2CH2CH3和(CH3)2CHCH3 ⑤乙烷和丁烷 ⑥和
⑦
和
⑧氯气和氯水 ⑨红磷和白磷
互为同位素的是___(填序号,下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互为同系物的是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属于同一物质的是__。
7、(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Fe3+(aq) +Cu(s)=Cu2+(aq)+2Fe2+(aq)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②石墨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某种氢氧燃料电池是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其装置如图。则电极a是电池的___(填“正”或“负")极,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8、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2016年IUPAC确认了4种新元素,其中一种为115号元素锁,它与氮
、磷
为同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Mc元素的一种核素X可由反应
得到,X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
(2)和
的结构与性质相似,
的电子式为______;
与HCl反应所得产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下列性质的比较中,不能说明N的非金属性强于P的是______
填序号
。
a.熔点:白磷
b.稳定性:
c.酸性:
9、用锌棒、铜和稀硫酸溶液组成的原电池,锌棒为________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该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铜为________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该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10、下表列出了①~⑩十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 周期 | IA |
|
|
|
|
|
| 0 |
1 | ① | II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
2 |
|
|
| ② |
| ③ | ④ | ⑩ |
3 | ⑤ | ⑥ | ⑦ |
|
| ⑧ | ⑨ |
|
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⑨按原子个数比 1:1:1 组成的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 由②、⑧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是常见溶剂,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为______。
(2)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3)②和⑨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这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5)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元素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
11、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请将物质的合适组号填写在空格上:同位素_____,同系物_____,同分异构体_____。
①金刚石与石墨;②D与T;③16O、17O和18O;④氧气(O2)与臭氧(O3);⑤CH4和CH3CH2CH3;⑥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⑦和
;⑧
和
;
12、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实验I:根据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利用下图装置一次性完成Cl、C、Si三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
(1)实验中选用的物质名称为: A_______。
(2)C处刚出现现象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推知,可得出碳、硅、氯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是_________。
实验II:已知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可产生氯气和Mn2+,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
(4)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B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
(6)根据A、B两处的实验现象能否推出非金属性Cl>Br>I,______ (填“能”或“否”, 原因是_______。
13、某温度时,在0.5L密闭容器中,某一可逆反应的A、B气体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可得: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若降低温度,则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_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下同),逆反应速率_______。
(3)第4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填”>””<”或”=”)
。
(4)0~4min内,用B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5)能判断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A的浓度不再改变 C.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 D.
(6)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7)平衡时混合气体中B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___。
(8)反应达到平衡,此时体系内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
14、NO2和N2O4之间发生反应:N2O4⇌2NO2,一定温度下,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_______(填“X”或“Y”)表示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0到2min中内用X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是_______,
(2)若上述反应在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内同时进行,分别测得甲中 v(NO2)=0.5 mol·L-1·min-1,乙中v(N2O4)=0.2mol·L-1·min-1,则_______中反应更快。
(3)下列描述能表示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容器中X与Y的物质的量相等
B.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2v(X)=v(Y)
D.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E.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4)NO2、O2和熔融Na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Ⅱ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N2O5),则石墨I电极是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当有1molN2O5生成时,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15、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图甲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1)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内,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O2的同时生成 3n molH2
B.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v逆(CO2)=v正(CH3OH)
D.1mol CH3OH中H—O键断裂的同时2mol C=O键断裂
E.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F.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2)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容器内平衡时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平衡时 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3)下图是科学家正在研发的,以实现上述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装置。写出甲槽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