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下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族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一 | A |
|
|
|
|
|
|
|
二 |
|
|
| D | E |
| G | I |
三 | B |
| C |
| F | H |
|
|
(1)A-I中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
(2)A-I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
(3)用电子式表示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
(4)写出B与C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写出下列电池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1)镁—铝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铁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浓硝酸,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葡萄糖(C6H12O6)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H2、N2电池,铂为两电极,电解液为盐酸、氯化铵溶液,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1)X表示原子:
①AXn+共有x个电子,则该阳离子的中子数N=____。
②12C16O2分子中的中子数N=______。
③A2-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则n g 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
(2)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
(3)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试回答:①当x-y=10时,该粒子为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②写出y=3与y=7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5、根据如图填空:
(1)反应物是_______。
(2)在2 min内用C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6、下列各组物质:① O2和O3 ②12C和14C ③乙醇和乙酸
④ CH3CH2CH(C2H5)CH3和CH3CH2CH(CH3)C2H5⑤
⑥ CH3CH2CH2CH3和(CH3)2CHCH3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是同一物质的是___________
7、(1)为了研究化学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已知B为水,写出一个符合题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依据事实,书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在25℃、101kPa时,1molC与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CO和1molH2,吸热131.5kJ:_______。
②1mol甲烷燃烧时,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890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根据下图写出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④已知:C(s,石墨)+O2(g)=CO2(g) ΔH1;2CO2(g)+H2(g)=C2H2(g)+2O2(g) ΔH2。根据盖斯定律,由C(s,石墨)和H2(g)反应生成1 mol C2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热ΔH用含ΔH1和ΔH2表达式表示)
8、乙醇和乙酸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1)如图所示为___(填“乙醇”或“乙酸”)的球棍模型。
(2)乙醇中所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乙酸中所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
(3)写出实验室由乙醇制取乙醛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
(4)写出如图所示装置中乙醇和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该反应的类型为___反应,右侧小试管中应装有___溶液。
9、(1)下列物质是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是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在本题指定状态下能导电的有_________。(以上各空均填序号)
①CO2、②液态HCl、③稀硝酸、④Al2(SO4)3晶体、⑤NH3、⑥熔融KOH、⑦单质铁。
(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32 g某气体的体积为0.672 L。则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等质量CO、CO2两种气体的的摩尔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
(3)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常见方法有:A蒸馏(分馏) B萃取 C过滤 D分液。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一种方法最合适?(填方法的标号)
①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_______。
②分离四氯化碳与水的混合物_______。
③分离汽油和煤油_______。
④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_______。
10、(1)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 CO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t1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_____v逆(填“>”、“<”或“=”)
②4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
③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减慢其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降低温度 b.减少铁粉的质量 c.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d.保持容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
(2)下列描述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v(CO2)=v(CO)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O2的同时生成n mol CO2
c.容器中气体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11、如图所示,组成一种原电池。试回答下列问题(灯泡功率合适):
(1)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灯泡亮, Mg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Al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溶液中向________移动(填“Mg电极”或“Al电极”)
(2)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时,灯泡________(填“亮”或“不亮”,填“亮”做a题,填“不亮”做b题)。_______________
a.若灯泡亮,Al电极为____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b.若灯泡不亮,其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研细的20g Ba(OH)2·8H2O晶体。将此小烧杯放在事先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10g NH4Cl晶体,并用玻璃棒快速搅拌。
(1)实验中要用玻璃棒搅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除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及反应混合物呈糊状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最后一个现象可以说明该反应为_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13、M(NO3)2的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M(NO3)22MO+4NO2↑+O2↑,加热29.6gM(NO3)2使其完全分解,在标准状况下收集2.24L的O2,则M的摩尔质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Al2O3样品中含有Fe2O3和SiO2杂质,现欲制取纯净的Al2O3,某同学设计如图的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的名称是____, 在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有烧杯、玻璃棒,还有_____。
(2)写出第③步反应中铝元素转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写出证明滤液B中Fe3+已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______。
(4)不改变上述流程图的结构,将“①过量盐酸”“②过量NaOH”交换位置,则“③过量CO2”应改为___, 写出此方案下生成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____。
(5)为了得到更加纯净干燥的Al(OH)3,过滤后需要进行的操作步骤是____ 、___。
15、I.恒温恒容下,将2molA气体和4mol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2D(s),2min达平衡,测得平衡时A为1.2mol,C的浓度为0.8mol·L-1。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2)x=______。
(3)A的转化率为____。
(4)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______。
①增加C的量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II.实验: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及方案: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反应生成碘,反应原理是2+5
+2H+=I2+5
+H2O,生成的碘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实验序号 | 0.01mol·L-1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 | 0.01mol·L-1Na2SO3溶液的体积/mL | 水的体积/mL | 实验温度/℃ | 出现蓝色的时间/s |
① | 5 | 5 | V1 | 0 |
|
② | 5 | 5 | 40 | 25 |
|
③ | 5 | V2 | 35 | 25 |
|
则V1=________mL,V2=________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