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反应进行到10s末,达到平衡,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mol,B的物质的量为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
(1)用C表示10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2)A与B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___;
(3)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是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气体的密度变化是___;
(4)一定能说明上述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
a.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b.2v(A)=3v(C)
c.A的浓度不再改变
d.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3∶1∶2∶2
e.反应停止,不再继续进行
3、下列物质中,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只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含离子键和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
①N2 ②MgCl2 ③NH4Cl ④CO2 ⑤Ne⑥KOH ⑦Na2O2
4、(1)①写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的化学式_____;
②用系统命名法给有机物CH3CH(CH3)2命名________。
(2)①写出碳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写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
(3)H2O2和Fe3+都具有氧化性,氧化性强弱关系为H2O2____Fe3+(填“>”“<”或“=”),用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证明以上结论____。
5、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生产制备了少量硝酸,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先用酒精喷灯加热催化剂,然后通入反应气体,当催化剂红热后撤离酒精喷灯,催化剂始终保持红热,温度可达到700℃以上。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
(2)高温时,2NO2(g)2NO(g)+O2(g),因此氨气与氧气反应难以生成NO2。根据下列数据计算,当2molNO2分解时,反应会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kJ能量。
NO2(g)N(g)+2O(g)
NO(g)N(g)+O(g)
O2(g)2O(g)
(3)在2L的密闭绝热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NO和O2气体,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t/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2 | 0.008 | 0.005 | 0.004 | 0.004 |
①反应开始至第2s时,N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②在第5s时,O2的转化率为_____。
③容器中混合气体压强与反应开始时的压强比值为_____。
④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
a.单位时间内,每生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O,同时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O2生成
b.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c.气体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容器内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e.密闭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f.混合气的密度不再改变
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元素⑤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
(2)比较对应元素原子半径③ ________④(填“>”“<”或“=”);
(3)②和①按原子个数1:4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呈______形。
7、①CH3CH=CHCH3、② 、③
、④CH3CH2CH(C2H5)2、⑤35Cl、⑥O2、⑦-CH3、⑧CH2=CH-CH=CH2、⑨37Cl、⑩O3
(1)互为同系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2)互为同位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3)③的系统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的系统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⑧与Br2 按照1:1发生加成反应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等物质的量的⑦和⑩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
8、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若:
(1)A、B、C都是气体,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____(填“>”“<”或“=”)p。
(2)A、C是气体,而且,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
(3)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9、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烷(CH4是一种可燃物)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__。
②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③工作一段时间后,当3.2 g甲烷完全反应生成CO2时,有_____NA个电子转移。
10、有机物种类繁多,请以你对有机物的认识填空:
(1)下列几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互为同系物的是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
①O2和O3;②35Cl和37Cl;③CH3CH3和CH3CH2CH3;④和
;⑤CH3(CH2)2CH3和(CH3)2CHCH3;⑥
和
;⑦
和CH3(CH2)3CH3;
(2)下列各烷烃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用字母表示)
A.正戊烷 B.异戊烷 C.CH3(CH2)2CH3 D.新戊烷 E.C3H8
(3)聚乙烯可用于制造食品包装袋,由乙烯制备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丙烯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多有___个,丙烯使溴水褪色,其化学方程式为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
(5)1mol某烷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1mol,其化学式为___,其结构中含有3个-CH3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
11、PSCl3、SCl2、NaN3等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
(1)PSCl3(结构式为:)中磷的化合价为__。
(2)S2Cl2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画出S2Cl2的结构式:__。
(3)能说明同周期的相邻元素S的非金属性比Cl弱的事实是__(填标号)。
A.H2SO3的酸性比HClO3的弱
B.气态H2S的热稳定性比HCl的弱
C.Cl2通入Na2S溶液可发生反应:Cl2+S2-=2Cl-+S↓
D.SO2是常见的还原剂,ClO2是常见的氧化剂
(4)NaN3是一种易溶于水(NaN3=Na++N)的白色固体,钠法(液氨法)制备NaN3的工艺流程如图:
①钠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周期___族。
②Na+的结构示意图为___。
③反应NH4NO3N2O↑+2H2O↑中,每生成1molN2O转移电子数为___。
④销毁NaN3可用NaClO溶液,该销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N被氧化为N2)。
12、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先分别量取两种溶液,然后倒入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编号 | H2C2O4溶液 | 酸性KMnO4 | 温度 | ||
浓度(mol/L) | 体积(mL) | 浓度(mol/L) | 体积(mL) | ||
| 0.10 | 2.0 | 0.010 | 4.0 | 25 |
| 0.20 | 2.0 | 0.010 | 4.0 | 25 |
| 0.20 | 2.0 | 0.010 | 4.0 | 50 |
(1)已知反应后H2C2O4转化为CO2逸出,KMnO4转化为MnSO4,为了观察到紫色褪去,H2C2O4与KMnO4初始的物质的量需要满足的关系为n(H2C2O4):n(KMnO4)≥__。
(2)试验编号②和③探究的内容是____。
(3)实验①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40s,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同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___mol·L-1·min-1。
13、为了净化汽车尾气,目前工业上采用CO与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转化为无害气体的工艺:。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250℃条件下,在5L恒容密闭容器内通入等物质的量的CO和NO,测得n(CO)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CO)/mol | 0.40 | 0.35 | 0.31 | 0.30 | 0.30 | 0.30 |
回答下列问题:
(1)0~2s内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是_______。
(2)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3)达到平衡时,反应前后总压强之比p(前):p(后)=_______。
(4)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_______。
14、(Ti)及其化合物大量应用于航空、造船、电子、化学、医疗器械、电讯器材等各个领域,工业上常以金红石(主要成分是TiO2)、焦炭、氯气、金属镁为原料生产金属钛,其流程如下:
(1)过程Ⅰ中,可燃性气体X是______。
(2)过程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稀有气体的作用是______。
15、某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如图所示的流程来制取少量亚硝酸钠晶体(NaNO2),并对其进行纯度测定和相关性质的实验。
已知:Ⅰ.Na2CO3+NO+NO2=2NaNO2+CO2;Na2CO3+2NO2=NaNO2+NaNO3+CO2
Ⅱ.NaNO2是白色固体,易被氧化。
(1)“还原”步骤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填元素符号)。此时SO2从底部通入,硝酸从顶部以雾状喷下,其目的是___。
(2)若使“吸收”步骤中NOX完全转化为NaNO2,则理论上“还原”步骤中SO2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3)该课外兴趣小组对实验制取的NaNO2晶体进行纯度测定:
a.称取2.000g样品,将其配成250mL溶液。
b.先向锥形瓶内加入40.00mL0.100mol·L-1的H2SO4溶液,加热至40~50℃。冷却后再向其中加入20.00mL0.100mol·L-1KMnO4溶液,充分混合。
c.最后用待测的样品溶液与之恰好完全反应,重复三次,平均消耗样品溶液50.00mL。(NaNO2与KMnO4反应的关系式为:2KMnO4~5NaNO2)
①整个测定过程中应迅速操作,不宜耗时过长,否则样品的纯度___(“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__。
②通过计算,该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是___,可能含有的杂质有___(写出其中一种即可)。
(4)该课外兴趣小组将NaNO2溶液逐滴加入到含淀粉KI的酸性溶液中,溶液变蓝,同时放出NO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