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某课外活动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K接N,试回答:
(1)石墨极为______极(填“正”、“负”、“阳” 或“阴”),铁极上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电池总反应为:________。Cu2+向____(填“石墨”或“铁”)电极移动。
(2)若反应过程中有0.1mol的电子发生转移,则铁电极上产生物质的质量为____g,石墨极上产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3、硫酸盐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重晶石是_____(写化学式),可作白色颜料、医疗上“钡餐”;胆矾是_______(写化学式),加热胆矾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明矾是______(写化学式),其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常用作净水剂。
4、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则:A、B、C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__、___。
5、(12分)A、B、C、D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离子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B元素的离子结构和Ne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5.8g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00mL2mol/L盐酸完全反应;B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H2在C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里,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根据上述条件,回答:
(1)元素C位于第____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___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A是______________元素,B是______________元素,D是______________元素。
(3)A与D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判断该化合物在空气中是否变质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C元素的单质有毒,可用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吸收,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 IA |
| 0 | |||||
1 | ①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
2 |
|
|
| ② | ③ | ④ |
|
|
3 | ⑤ |
| ⑥ | ⑦ |
|
| ⑧ |
|
(1)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2)②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②和⑦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相比,其中较弱的是____ (用该氢化物的化学式表示);
(3)②、③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填化学式);
(4)⑤、⑥元素的金属性强弱依次为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④、⑤、⑥的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①、④、⑤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它的电子式:_____。
7、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溶液,准备采用如图步骤:
(1)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加入或生成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滤渣加过量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含有②的滤液与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8、(1)如图所示是 Zn 和Cu 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实验后的记录:
① Cu 为负极,Zn 为正极
② Cu 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③ SO向Cu 极移动
④若有 0.5mol 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 0.25mol 气体
⑤电子的流向是:Cu→Zn
⑥ 正极反应式:Cu-2e- =Cu2+,发生氧化反应
(2)为了验证 Fe3+与 Cu2+氧化性强弱,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填序号)。
(3)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因发生电化学反应而被腐蚀的原理示意图。
①腐蚀过程中,负极是____(填图中字母“a”或“b”或“c”);
②环境中的 Cl- 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 Cu2(OH)3Cl,其离子方程式为 ____;
9、已知2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2kJ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 △H=-572kJ·mol-1。
(l)该反应生成物的能量总和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物的能量总和。
(2)若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__(填“>”“<”或“=”)572kJ。
10、(1)K2Cr2O7 + 14HCl= 2KCl + 2CrCl3 + 3Cl2↑+ 7H2O (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2)______mol H2O中共含有9.03×1022个原子,其质量为_______。
(3)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___KMnO4+___H2S+__H2SO4(稀) —__MnSO4+__S↓+__K2SO4+__H2O
(4)Cl2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化工厂可用浓氨水来检验Cl2是否泄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气)+8NH3(气)=6NH4Cl(固)+N2(气),若反应中消耗Cl2 1.5 mol, 则被氧化的N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 L。
11、用序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种物质:①H2O ②NH3 ③KOH ④Na2O2 ⑤MgCl2 ⑥Ne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含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_________ ;含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
(2)下列变化过程:①碘的升华②NaCl固体溶于水 ③O2溶于水 ④HCl气体溶于水⑤烧碱熔化 ⑥氯化铵受热分解,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__________; 仅破坏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仅破坏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
12、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硫酸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验证其产物,并探究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性质发生的变化。根据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F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供选择的试剂有:只含碳的生铁、18 mol·L-1的硫酸、品红溶液、无水硫酸铜粉未、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铜、澄清的石灰水、碱石灰。(供选择的试剂可重复使用)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A装置中发生的反应6H2SO4(浓)+2FeFe2(SO4)3+6H2O↑+3SO2↑和(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随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变稀,又发生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
(2)B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
(3)E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G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
(5)制备SO2的适宜药品为___________(填代号)。
①Na2SO3固体;②Na2SO3溶液;③20%硫酸;④70%硫酸;⑤铜片
(6)对SO2与氯水的反应进行探究。用注射器吸入一定量的饱和氯水和SO2,振荡,静置,再吸入少量品红溶液,发现品红溶液不褪色,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
13、常温下,将amol氮气与bmol氢气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t(N2)=13 mol,nt(NH3)=6 mol,则a值为________。
(2)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 L(标准状况下),其中氨气体积分数为25%,平衡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______。
(4)原气体中a∶b=________。
(5)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________。
14、合成氨的反应对人类解决粮食问题贡献巨大,反应如下:N2(g)+3H2(g)2NH3(g)
(1)德国化学家F·Haber利用N2和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而获得诺贝尔奖,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微观历程的示意图如下,用分别表示N2、H2、NH3。
①该反应是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其原因是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
②关于N2和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曲线b表示有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情况
B.催化剂在吸附N2、H2时,催化剂与气体之间的作用力为化学键
C.在该过程中,N2、H2断键形成氮原子和氢原子
D.使用催化剂,使合成氨反应放出的能量增多
(2)一定温度下,向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发生反应,测得各组分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表示c(N2)变化的曲线是_____(填“曲线A”或“曲线B”或“曲线C”)。
②0~t0时用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H2)=_____ mol‧L-1‧min-1
③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容器中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2c(H2)=3c(NH3)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d.断裂3mol H-H键的同时断裂6molN-H键
(3)人们曾认为N2+3H2 =2NH3化学反应速率小,原材料利用率低,不可能用于工业化生产。化学家们不断地研究和改进该反应的条件,如催化剂、温度、压强等,并更新设备,成功地开发了合成氨的生产工艺。下列反应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正确的是_______。
A.增大N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充入稀有气体增大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
C.升高温度能减慢反应速率
D.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15、I.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氢气为燃料,采用酸性溶液为电解液;则氢气应通入____极 (填a或b)。a极发生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II.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 累计值,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态) :
(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3~4、4~5 min)反应速率最大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哪一时间段的反应速率最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 设溶液体积不变)________
(4)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
A. 蒸馏水 B. NaCl溶液C. Na2CO3溶液D. CuSO4溶液
可行的是(填编号)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