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丽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miǎn) (shé) (piē)  (liú)

    B.(qián) (yè)  (huǎng)(lüè)

    C.(pìn)  (bó)  (wàng)  (ní)

    D.(xiè)  (wū)  (tiáo) (chán)

  •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时间是最 的,它不会对谁格外开恩,只回馈那些珍惜它、善待它的人;时间又是最大度、最 的,它会把你曾经的懒惰、蹉跎甚至荒唐都 ,只要你愿意从头来过,它仍然会用脉脉含情的目光注视着你,陪伴着你迎接蓬勃的日出。

    A.公平       不计回报       一笔勾销

    B.公正       不计回报       一笔带过

    C.公平       不计前嫌       一笔带过

    D.公正       不计前嫌       一笔勾销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时代的青年文化工作者都肩负着不同的文化使命。 。这是时代对青年文化工作者的馈赠,也是时代带来的骄傲和荣耀。

    ①更重要的是,党和人民都期许着青年文化工作者拿出反映这个时代的新的文化成果

    ②同时也对更年轻的“00后”们有着启示性的价值和意义

    ③今天,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这一代年轻的文化人也同样被赋予了新的担当

    ④青年文化工作者书写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当下,也启示着中国文化未来的走向

    ⑤他们承上启下,要传承老一辈文化工作者的成就和经验,并进行自我开拓和创新

    A.①⑤③④②

    B.③⑤②①④

    C.①③②⑤④

    D.③①④②⑤

  •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清明节小长假期间,三星堆博物馆入园总人次超过4.5万人次。游客__________,人们都想一睹那些奇异的青铜器所蕴含的魅力。不仅是博物馆里珍藏的文物,整个三星堆博物馆区也值得细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仿古祭祀台、古典风格的附属建筑群,还有绿茵如毯的草坪、宽广明丽的水面、造型别致的假山、古拙质朴的水车、供孩子们嬉戏的乐园。小桥流水、湖光岛影、四时风物,将历史文化的厚重与现代休闲的轻松巧妙__________。

    A.纷至沓来     品味     气势恢宏     融合

    B.纷至沓来     品位     器宇轩昂     融合

    C.蜂拥而至     品位     气势恢宏     整合

    D.蜂拥而至     品味     器宇轩昂     整合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橘逾淮为枳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橘逾淮为枳”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晏子一番话的主要目的,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告诉楚王“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客观现象。

    B. 分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产生的原因。

    C. 巧妙回敬了楚王的侮辱。

    D. 智慧化解了楚王的困惑。

    3选文结尾处画线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宋]辛弃疾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注释】①这首词是词人被重新起用,出任绍兴知府,经过浙江常山时写的一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前两句写农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早稻丰收的喜悦之情,展现出一幅自然和谐的江南农村画卷。

    B.“沽酒”和“煮纤鳞”极具画面感,生动再现了农家生活的美好恬静,传神地表现出了淳厚朴实的乡风。

    C.“卖瓜声过竹边村”一句让人想象到卖瓜人在绿竹丛生的村庄叫卖的场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整首词运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多角度描绘了农家生活,也间接表达了落寞之情。

    【2】“更无留影霎时云”句中“更”字使用准确而妥帖,请赏析其妙用。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为中国历代文人必备之修养。对联“琴棋养雅趣,书画展才情”,写出了琴棋书画的妙趣。

    中国古琴琴音中正平和,雅致清丽,以①___为上。文人雅士或以琴清修,或以琴会友,留下千古美谈。与琴相异的是棋,棋讲究的是筹谋。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双方运兵布阵,斗智比勇。而欣赏一幅中国书法作品,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其内容了解书家的思想,更可以通过静默的点画与流动的气韵体味到书家独有的情致。与“书”并称的“画”,更是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文人作画须诗、书、画、印②____,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

    (1)在文段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清幽平淡 取长补短

    B.清幽平淡 相得益彰

    C.雄浑激昂 取长补短

    D.雄浑激昂 相得益彰

    (2)下列词语与“琴棋书画”无关的一项是( )

    A.龙飞凤舞

    B.高山流水

    C.韦编三绝

    D.落子无悔

    (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许多诗人和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古诗中的诗情画意。

    请你为下列诗句写出优美的画面意境。(50字左右)(任选一句)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雪》)

    (2)后来啊,_____________,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余光中《乡愁》)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____________,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4)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6)_____________,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李白《行路难》(其一)中暗用典故,表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换位思考

    ①我有一位在医院当院长的朋友,最近去趟银行办事,饱受排队之苦还不算,因银行等候大厅座位不够,干站了近半小时,心情非常压抑。回来后,他马上增加医院的收费窗口,在病人候诊的地方增加座位,大家纷纷为此举点赞叫好。

    ②我的这位院长朋友之所以会这样做,我认为是换位思考后的结果。他受银行办事的遭遇启发,想到患者就诊排队等候之苦,于是马上改善服务条件, 为广大患者做了一件大实事。看来,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③其实,换位思考是一种美德。大凡经常换位思考、时时处处替人着想的人,都是心胸开阔、与人为善的人,这种人往往人缘很好,德高望重。在一次饭局上,一位老友谈起了他的父亲,谈到二十多年前的旧事。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重点大学,这在当时当地是一件非常轰动的事情,按风俗要大摆酒席庆祝一番,然而他父亲却不同意摆酒,他母亲及众多亲朋多次相劝,他父亲却坚决不松口。他父亲的理由是,同屋的两位考生这次高考都考得不好,全家人都处在伤痛之中,如再大摆酒席的话,势必会刺激邻家使他们更加不好受。他当时很不理解父亲的决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感受到父亲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德,终于明白了父亲为何在村里有那么高的威望。

    ④换位思考也是一种智慧。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我们经常遇到要说服他人的时候,怎样才能使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呢?这不仅需要艺术,更需要智慧,而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往往能收到奇妙的效果。大家颇为熟悉的《触龙说赵太后》便是经典之作。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不得不向齐国求援,而齐国一定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溺爱长安君却执意不肯,并扬言对进谏者格杀勿论。面对国家危急的形势,左师臣触龙冒着生命危险,在与赵太后谈家常事缓和她的情绪后,以派长安君做人质是“让他为国家立功,增加长安君的威望”为理由,终于让赵太后下决心送长安君当人质,从而解救了国家,留下了美谈。触龙之所以能说服赵太后,就是运用换位思考,站在赵太后和长安君的立场上陈利弊,使赵太后明白了“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而换取救兵。触龙的这种智慧,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已,世人均为触龙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才能大表敬仰。

    ⑤换位思考更是一味良药。前些年,我托平时关系不错的校长帮我亲戚的小孩调整班级,我这位校长朋友说为不影响教学秩序,开学时他已宣布任何人不准调班,所以他不能帮这个忙。我说这不是你一句话的事吗?他说这事虽小但影响大局。尽管我说尽好话,他就是不松口。当时我对他意见很大,认为关系这么好连这点小忙也不肯帮,于是再也不跟他交往。后来他似乎察觉到了我的不满,于是请我吃饭再次向我解释,并问我假如你在我这个位置你会怎么做?我听后马上转念一想,自己当校长也不可能这么做,这样做一是会失信于民而影响威信,二是开了这个口,往往人家有样学样,最终影响教学秩序。经这么一换位思考,我很快理解了他的苦衷,反而觉得自己太自私了!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不仅可以改善和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更主要的是能理解对方的行为,对人就不会苛求,容易产生宽容的心理,从而打开自己心中的死结,使自己释怀。

    ⑥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妨多作换位思考。这样,你的心胸就会更加开阔,你的人际关系会变得好。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请写出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华为百万年薪“买”的是什么

    ①不久前,华为发文公布了由任正非(华为创始人、董事长)签发的8名顶尖学生的年薪方案。据报道,这批顶尖学生全部为2019年毕业的博士生,其年薪最低为89.6万元,最高为201万元。对8名才刚毕业的学生给出这么高的薪酬,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可是看看这几位学生的履历,又不觉得意外。以拿到最高档201万年薪的秦通为例,秦通是一位浙大人,于2015年获得浙江大学控制系学士学位,之后成为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师从沈劭劫教授。这可能会让部分人感叹:高学历真值钱。但是,华为为应届博士生支付高薪,看中的仅仅只是他们的博士学历?

    ②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80.61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8.39万人,在读博士生36.2万人。中国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博士生产大国”。随着扩招带来的学历普遍“繁荣”,学历优势在职场的边际效益已经越来越低。多数本科生、硕士生乃至博士生的收入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但是,真正具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与一般仅有学历优势的人,其收入分化也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岗位要求应聘者有博士学历,可有多少博士能够拿得了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开出的“百万年薪”录用通知?同样是博士生,有的人可以一毕业就拿到百万年薪,有的人则可能在苦苦找工作。这其中起到决定作用的并非是学历,而是能力。不是学历不重要,而是能力更重要,只靠学历就能够在职场闯出一片天的时代已经过去。

    ③华为官方针对顶尖人才有两种表述:顶尖学生和天才少年。也就是说,只有你的能力真的属于“顶尖”和“天才”之列,才能获得顶级薪酬。也就是说,华为此番招聘8名博士毕业生,先看中的并不是他们的学历,或者说学历只是他们被华为高薪录用的基础条件。华为不惜成本、高薪揽才是很有代表性的。正如华为所认识到的,与世界科技巨头争夺人才,对人才的尊重和高薪原本就是吸引力之一。对一个企业来说,“百万年薪”所展现的,首先是一种诚意。不是每家企业都能这么阔绰的,敢拿出真金白银来是需要底气的,只有那些敢于跟最顶尖的企业竞争,敢于创新敢于硬碰硬的企业,才具备这样的胆识,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恰恰是最节约成本的。多年来华为不遗余力抬高薪酬体系,因人而兴,对其间的道理自然了然于胸。

    ④然而,高薪揽才只是第一步,激活用人制度用好这些人才更为重要。正如任正非早前提到的:“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入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据报道,对于年薪制的博士,华为将采取入职3年不动,3年后依据贡献确定职级的考核制度,态度鲜明地对论资排辈的用人方式说“不”。这既给人才留下了成长时间,又在人才管理机制上重视贡献。配套的制度建设,无疑将有助于更大程度发挥“百万年薪”的激励效果。

    ⑤高效的创新型社会,必然具有一股对学识和人才尊重,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氛围。华为多年以来的成功不是偶然,仅就其用人价值观而言,堪称科技企业的典范。面对华为百万年薪招应届博士生,个人则应该清醒意识到:华为百万年薪所“买”的绝不是学历,切勿掉入盲目拼学历的误区之中。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9年7月24日,有删改)

    (链接一)华为高薪聘请的顶尖学生究竟是怎样一群人?作为其中一员,林晗的话也许能让外界窥见其中一角。林晗对此事表现得相当冷静:“我喜欢在人群中做一个不起眼的人,不太习惯聚光灯下的感觉。也希望自己不被外界影响,所以对相关消息其实关注不多。我之前也说过,就我个人来说,终身都需要不断学习与提高,只希望自己不忘初心,用心做事,不过分关注薪资收入。”

    (摘自《时代周报》2019年8月13日)

    (链接二)《证券时报》贺成:在我国很多企业中,即便不乏上百万年薪的人才案例,但这种好事往往不是应届毕业生的“专利”。甚至,受中国论资排辈的传统用人制度影响,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应届毕业生,还很难一步到位安排到技术或者管理核心岗位,就连提拔也得等“老前辈”退位让贤才有戏。这让应届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走得很艰难,延缓了人生出彩的时机,同时,企业也因为人才的潜能没得到及时有效的发挥,影响了发展前行的速度。

    (资料来源于网络)

    (链接三)

    (资料来源于网络,该数据统计于企业近一年在各网站发布的公开薪酬)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对于八名被华为高薪聘用的毕业生来说,高学历只是他们被华为录用的基础条件。

    B.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各自的学历优势在职场上带来的薪酬差距已经不存在了。

    C.真正具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与一般仅有学历优势的人相比,收入的差距会逐渐增大。

    D.华为以百万年薪招聘,体现了华为揽才的诚意和敢于跟最顶尖的企业竞争的胆识。

    2下列对文章论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列举华为百万年薪招聘中最高档的秦通的履历,是为了论证“华为不仅仅看重学历”的观点。

    B.列举教育部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是为了论证“拥有博士学历在职场招聘中已不重要”的观点。

    C.引用华为针对顶尖人才的两种表述,是为了论证华为要“与世界科技巨头争夺人才”的观点。

    D.列举华为年薪制的博士入职后的考核制度,是为了论证“激活用人制度用好人才更为重要”的观点。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随着扩招带来的学历普遍“繁荣”,肯定会有越来越多拥有博士学历的应聘者在就业市场参加竞争。

    B.从林晗的例子可看出,对于被华为百万年薪录用的毕业生而言,薪酬不是应聘中考量的唯一条件。

    C.在中国传统用人制度的影响下,在职业起始阶段,应届毕业生潜能未能发挥,企业的前行也受到影响。

    D.华为在这次百万年薪的招聘中,最低档年薪比网上发布的薪酬概况的最高档还要高出一倍多。

    4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正如任正非早前提到的:“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入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5华为为什么出百万高薪聘用刚毕业的8名顶尖学生?请归纳原因并谈两点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 11、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菊花开

    李佩红

    季节刚翻过一座山,走进冬的萧瑟。树木仍沉醉在秋天的梦境中,斑斓的秋衣还未脱尽,渠水已结了一层薄冰,几片黄叶像几尾金鱼在清浅的冰下缓游。

    我早起,穿一身运动装在塑胶跑道上慢跑。正跑着,手机响了。“我家院子里的菊花开了,我给你发了一段小视频。”M女士的声音隔着电波都能感觉到欢喜的气息。

    于是,决定周末约几个人去她家赏菊。朋友的小院不大,也就二三十平方米的样子,夏天种的茄子、西红柿、辣椒,全都不见踪影,地上光秃秃的,只留下浅浅的土埂。万物萧瑟,唯有两株中国菊攀上疏篱,或一二、或三五、或八九扶持而开,绛紫微红的颜色,细而凹的花瓣,像倒扣的微型帆船,层层叠叠拢向花心,形成团状,外围几片花瓣朝外伸展,有长有短。一花一世界,这些小帆船像是为蚂蚁出门探宝准备的,一团一团的热烈是为落魄诗人准备的,而那伸展出去的花,像孩子们的手臂,砸开初冬凛冽的凝固,让暗香浮动。朋友说今早气温低,花瓣儿都冻硬了,午后温度升上来,花就缓过来了。我惊讶摄氏零下三四度的低温,菊花竟没有冻死,轻轻地抚摸花瓣儿,冰凉、软如丝绒。一位诗人感叹,“雪就要落下来。此时此刻,没有一种忧伤比得上万物的克制和忍耐。”菊花不克制、不忍耐,它把自己当成子弹射出去,洞穿一个冰冷的季节。

    从前我是见识过各种菊花的,可以说曾经沧海,偏这株普通的中国菊触到我的交感神经,那些沉淀在记忆深处的菊花,清晰地在脑海中开放,联想纷至沓来。

    一次是在湖南,十月底从凤凰返回长沙,途经一山区服务站,见半坡上铺着一簇一簇野菊花,明艳艳的黄,活泼泼的,妩媚中透着野性,挑逗的眼神暗杂着有意的挑衅,像一群赶集去参加婚礼的农家女子,交头接耳,嬉笑玩闹,顿时觉得日子热气腾腾的。

    另一次是在爬武夷山途中,无数台阶向上蜿蜒曲折永无止境的样子,人在疲惫中眼前一亮,只见峭壁的缝隙里,独独绽着一朵黄菊,颈细长,花微斜,前面是深不可测的激流,后方是铜墙铁壁似的断崖危岩,而它就这么孤零零地,傲然站在那里,“人比黄花瘦”,却有一种“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概。

    还有一次是在开封清明上河图公园举办的大型菊花展上,十几万盆菊花被展览者精心设计安排摆放,像是精心安排的春节联欢晚会,花团锦簇,群英荟萃,热热闹闹,眼花缭乱,一片盛世繁华。我向来是悲观主义,不喜圆满,九为大,九九为尊,总是要欠点,这也是中国人的智慧。我最不忍见这繁花盛景撤展时的凄凉,一如送别。花还是要野性的好,风雨飘摇中,依山依石依木而开,于萧瑟中潋滟。

    只是我个人的体会而已,花还是花,当开则开,该谢便谢,于我看不看没有关系。但是,却有几株花与我有很深的联系,是有关死亡的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一个符号、一个噬魂、一个谶语。

    母亲从前爱养花,记得有一年,两盆菊花到秋天就开花了,花虽不多,两三支,一盆儿浅粉色,一盆淡黄色,倒也别致,只是花开几朵,不旺。母亲有些沮丧。第二年如是,一度想把它们扔掉,因父亲病重,母亲顾不上,花已尽枯死。父亲去世的那年深秋,两盆菊花一夜之间全部开放,异常繁茂、隆重,拼尽全力似的,每一盆都簇拥着十几朵花,一色的月白,白得不近人情。母亲的脸一下子沉下来,没几天久病的父亲去世了。等我们埋葬了父亲,那两盆花突然萎谢了。伤心欲绝的母亲不依不饶,一把剪刀把花枝剪得粉身碎骨,连盆一起扔了出去,从此再不种菊花。都说花的颜色与气味有关,那菊花在我家嗅到了什么气味儿,让它们商量好了似地集体变色。我只能解释为花也是有思想的。

    菊花是母亲的疼,是我们内心的伤。很长时间,我们把菊花当成不祥之物,是死亡的信使。好在时间淡化了一切。今天突然忆起,那两盆雪白的枝繁叶茂的花仍在大脑里盘根错节,如父亲定格在中年的那张脸。

    还是放下沉重的话题吧,说点轻松的。

    冬天,北方雪锁大地,人们喜欢在暖屋里喝红茶,暖胃暖身。尤其是新疆人,不大喝清热解毒的杭白菊,要喝也是喝雪菊,雪菊泡出的色殷红,醇厚像金丝绒被暖暖的感觉。南方不一样,南方潮湿,易升内火。所以南方人喜欢喝绿茶,碧螺春、龙井、六安瓜片、毛尖,也喝清香宜人的甘菊。苏杭一带产的白菊更是上选。泡饮菊花茶时,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每次放上四五粒,再用沸水冲泡2—3分钟,看着一朵萎靡的菊花在水中缓慢打开,逐渐丰满。待到茶水酿成微黄色,再小杯呷饮。我偶尔也喝点菊花,一般在大暑天。

    其实,赏菊也好喝茶也好,喜欢也罢讨厌也罢,都是一种体验。一个人来到世上体验完了全部过程,也就该走了。人的生与死,对苍茫宇宙并无任何意义,唯一的意义就是人对美的感知,美对人的精神的愉悦和鼓舞。

    生命中遇到的美,如同信仰,让人回首往事,不至于涕泗长流,一声叹息。

    (选自《北京日报》2018年12月13日,有改动)

    1文中说:“那些沉淀在记忆深处的菊花,清晰地在脑海中开放。”请依次写出“我”记忆深处所遇到的菊花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养的菊花——喝菊花茶。

    2品析语言。

    (1)一花一世界,这些小帆船像是为蚂蚁出门探宝准备的,一团一团的热烈是为落魄诗人准备的,而那伸展出去的花,像孩子们的手臂,砸开初冬凛冽的凝固,让暗香浮动。(从修辞运用的角度)

    (2)菊花不克制、不忍耐,它把自己当成子弹射出去,洞穿一个冰冷的季节。(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3结合文章说一说作者所欣赏的菊花美在何处?

    4对“母亲养的菊花”这部分内容,作者说“还是放下沉重的话题吧,说点轻松的”。既然觉得沉重又为何要提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联系全文,请对文章最后两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苏轼一生几起几落,经历朝堂的云谲(jué)波诡,饱尝贬谪之苦,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骨。林语堂曾如此评价苏轼:他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

    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不超出答题卡所给字格)。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