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志在汴梁卖刀是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智深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
B.《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情节有: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浔阳楼题反诗、斧劈罗真人等。
C.《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几位好汉分别是晁天王晁盖、智多星吴用、白日鼠白胜、入云龙公孙胜、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赤发鬼刘唐。
D.《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2、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惘(wǎng)然 捷(jié)报 筵(yàn)席 不省(xǐng)人事
B.聒(guō)噪 喷(pēn)薄 见教(jiào) 伤痕累(lěi)累
C.撩(liáo)逗 舵(duò)手 栈(zhàn)桥 取意成仁(rén)
D.苍(cānɡ)茫 祭(jì)祀 飞窜(cuàn) 顿开茅塞(sāi)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B.想要做慈善的念头在他心里潜滋暗长,越来越强烈了。
C.初学书法应先认定一家,选好一帖,然后专心致志,不能好高骛远,见异思迁。
D.一座书店对于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世界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有一句话:“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
4、下面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世上雄奇伟丽的景观往往在险要偏远的地方,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要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不断攀登,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A.“雄奇”和“坚定”都是形容词,“艰难险阻”是偏正短语。
B.“世上雄奇伟丽的景观往往在险要偏远的地方。”这个句子中,“世上”是主语。
C.“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不断攀登,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一句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D.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去掉“所以”。
5、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②。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④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⑤,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注释)①属:撰写。②进士第:考职进士,又叫进士及第。③翕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④南:意思是向南。⑤暝坐:闭着眼睛坐着。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____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____
(3)门人弟子填其室____________
(4)而以书赴告同学者____________
(5)颐既觉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3】(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
【4】两文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什么?写作目的分别是什么?
6、古诗鉴赏。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列对《十五从军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2】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7、中山市某学校亲子义工队开展了“奏响创文巩卫协奏曲”志愿者服务活动,假如你是该校志愿者队的同学,请你参加这个活动,并完成下面题目。
以下是某同学作为学校十佳志愿者代表发表的感言: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学校的阳光志愿者们已经习惯了每天中午到校图书馆服务的日子。在这段日子里,他们化作了书籍和历史、艺术之间的一座桥梁,用真诚感染着每一位来到学校的师生。我们的图书馆也因志愿者的付出生动起来,每一方桌面,每一本书籍,都驻留过他们忙碌的身影。感谢志愿者,校园因你们而流光溢彩!
在常规巡馆中,帮助读者使用微信导览,迅速找到读者需要的书籍;协助“书香校园”校际交流活动,和同学们度过暑假快乐的一天;参与中山市图书馆志愿者的交流活动,学习到先进经验;参加“读书寻宝”组织活动,分享阅读的快乐。在志愿者阅读分享活动中,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李白的律诗,我感受了洒脱豪迈的侠骨。
①当一名志愿者的想法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是源于自己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和对社会的使命感。所以,②即使少了一部分休息时间,我并不觉得疲惫,反而每次离开的时候,看到被我们打扫得一尘不染的图书馆,我会感到愉悦和满足。③闲暇时,经常与校园内的读者交流,是因为志愿者能结识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这也是丰富人生的一种积累和沉淀。④志愿者工作,不仅增长了我的学识,收获了友谊,也增强了我的自律意识,为我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感谢组织对于我服务的肯定,2021年我会继续努力为学校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1】请你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2】这段话画横线复句中的关联词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第①句(转折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改为“而是”。
B.在第②句(假设复句)中的“并”前面加上“也”。
C.将第③句(因果复句)中的关联词“因为”改为“为了”。
D.将第④句(递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改为“还”。
【3】某同学参加这次“奏响创文巩卫协奏曲”志愿者服务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两个学习任务。
(1)假如你是这次志愿者活动的小记者,学校派你采访学校亲子志愿者服务队的家长,请你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你竞选学校志愿者协会干事发表演讲,请你设计演讲稿的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诗文中空缺的内容。
(1)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不应有恨,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我国育种专家群培育出的小麦良种是小麦连年丰收的密码。但得苍生饱,不畏路途艰。一代代育种人虽曾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的艰难坎坷,却始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济世情怀深耕中原沃土、革新育种技术,让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美妙的羚羊峡谷
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光与影的舞蹈便在这里释放魅力。这就是美妙的羚羊峡谷。
②羚羊峡谷属于狭缝谷,深入谷底会发现它如同一个美妙的艺术宫殿。谷壁看似轻柔,实则非常坚硬,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一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射入,幻化出奇幻的色彩。所以也有人说,羚羊峡谷是“被上帝抚摸过的地方”。
③羚羊峡谷分上、下两段,两段相隔的几公里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
④上峡谷只有180米长,谷底稍宽一些,但最宽的地方也不过5米。走进上峡谷好像进入了一个大自然的神殿。头顶上射下来的阳光让曲折的峡谷时而暗影朦胧,时而红光沐浴。一道道层峦叠嶂的优美弧线背后不时透出柔和的彩光,神秘莫测,吸引着无数探奇的游人。
⑤下峡谷是一条长800米,深约10米到20米的“地缝峡谷”。它像蛇一样蜿蜒在地下,宽的地方只有两三米,狭窄处难有下脚的地方。谷底很平坦。两侧光溜溜的砂岩壁上呈现出各种曲线的三维组合,水平的波纹和纵向的波浪形曲面相交,凹凸有致。构成羚羊峡谷的岩石是红色的砂岩,它之所以显示出鲜艳的红色或橘红色,是因为铁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同沙子一同沉淀下来,充当了红色的染色剂。阳光从头顶上的天缝里倾泻下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束,缓缓地扫过地缝。红色的砂岩就在光影里呈现出柔和的各种暖色色阶,从橙黄到赤紫,像火焰在舞蹈,像丝绸在飘动,也像涟漪在变幻。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
⑥羚羊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羚羊峡谷地处科罗拉多高原的中部,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流水与其中裹挟的沙石块和树木一路撞击侵蚀河床,让它越来越深越来越宽,逐渐变成了宽大的峡谷。
⑦科罗拉多河在日夜流淌,继续塑造着大峡谷。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也无定时地冲过羚羊峡谷之类的狭缝谷,把它们不断地加深加宽。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再过几百万年,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那么到那时,如今的缝隙般的羚羊峡谷会不会被溪水开凿成新的大峡谷呢?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有删改)
【1】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阅读选文第⑤段,请写出羚羊峡谷呈现美妙色彩的具体原因。
【3】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⑥段加点词“常常”的作用?
10、阅读《孔乙己》,完成下列各题。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羼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多乎哉?不多也。”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加点词能否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为什么?
(1)(孔乙己)便排(拿)出九文大钱。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露)出”。
(3)长衫客踱(走)进里面喝酒。
【2】“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一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又说“的确”,但是这扬写并不矛盾,为什么?
【4】分析下列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2)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3)孔乙己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5】“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山里的秋天
①在中国的北方,太行山里的秋天是迷人的,也是忙碌的,更是喧闹的。
②秋季节令一过,天高地阔,高远空灵,通透的蓝天更加通透,洁白的云团更加洁白,翠绿的群山仿佛感知到某种召唤,开始脱去夏装,换成秋天的盛装,满山遍野红叶似火,黄叶赛金,层层叠叠、五颜六色,仿佛是谁失手打翻了调色板,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太行山里独特而迷人的秋景。
③和多彩的群山相比,田地最为高贵,放眼望去,一地金黄,成熟的谷子是金黄的,玉米是金黄的,大豆也是金黄的,在阳光照耀下发出夺目的金光。此时的村庄是一年之中最为喧闹的,农人们忙着检修收割机,说笑声伴着机器轰鸣,村庄里的狗跑得比任何时候都要欢,它们相互嬉闹着、追逐着,偶尔也会因为碍了农人们的事,遭到大声呵斥。不过这些被宠坏了的家伙,个个像淘气的孩子,在农人们的呵斥声中,小白眼翻翻,卧在地上将头放在两个前爪上,东瞧瞧西看看,老实不得片刻就又开始疯跑。
④我曾用一上午时间去观察一只田鼠。秋天的田鼠是最活跃的,它们似乎学会了和人共处,远远地看到我走近,一点也不会慌张。这种小动物虽然住在阴暗潮湿的洞穴内,但它似乎很爱干净,时不时就会蹲坐在田岸边,用两个前爪梳理自己的皮毛,一身暗黄色的皮毛始终保持一尘不染,散发着光泽。一个上午,我看到这个小家伙一趟一趟跑,从地里收集粮食,往洞穴内搬运,或大豆、或玉米,我曾指着奔跑的田鼠说:“快看,这家伙又在偷粮食。”话刚出口,就被村里的张大爷打断说:“它可不是偷,秋天的粮食只要没有颗粒归仓,就有它的一份。”后来我就将“偷”换成了“收集”。在太行山里,人与万物共生,善良的天性仿佛与生俱来,根植在农人的血液里,他们很少去愤怒地将一只田鼠打死,最多也是像训狗那样去呵斥几声:“快走,还没有拿够啊!”
⑤秋天对于山里的麻雀来说是最幸福的,成熟的谷子或高粱,让这些成群结队的小家伙,飞来飞去,虽然它们不像田鼠那样储粮过冬,但它们可以每天自由自在地吃得饱饱的。我不清楚蚂蚁会不会储藏粮食,但我知道秋天的蚂蚁,也会用嘴咬着一粒谷粒跑,这些小蚂蚁个个都像勇士,搬运着一粒粒饱满的谷粒,飞快地奔跑也不忘昂着头,农人们看见了,会将脚挪开,尽量不去踩着它们。
⑥秋天的太行山是忙碌的,这忙碌不仅仅属于农人,还有田鼠、松鼠和蚂蚁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昆虫。秋天的太行山是喧闹的,这喧闹也不仅仅属于农人,更属于万物。一株植物,不管是庄稼还是野草,春生夏长,历经风雨雷电,总希望秋天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忙碌的农人,春种夏忙,总希望有一个丰收的秋天;奔跑的小动物和昆虫,忙忙碌碌中,也希望在秋天有更多的收获。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总领全文,总写太行山里的秋天“迷人”“忙碌”“喧闹”的特点。
B.选文第③段用村庄里的狗遭到大声呵斥的细节,表现农人们农事紧急。
C.选文第④段对田鼠梳理自己的皮毛动作的详细描写,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D.选文第⑥段结尾句子总结全文,点明文章的题旨。
【2】选文第②段是如何表现太行山里的秋天的“迷人”的特点的?
【3】太行山里的秋天的“忙碌”,表现在哪些方面?
【4】选文第④段中,“我”为什么将“偷”换成了“收集”?
【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对选文第⑥段中画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12、题目:有一种甜。
要求: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等信息;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