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某些国人眼中,他们只能容得下小聪明,却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谀奉承之言,却容不下危言危行。
②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③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面对着这千古江山,登高自卑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唱出了那流传千古的绝唱。
④像他这样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总是以为自己的话是不刊之论,其实已被很多人所耻笑了,而他却浑然不知。
⑤在2016年欧洲杯上,葡萄牙足球队历尽艰难险阻,决赛中战胜了强大的东道主法国队,这让葡萄牙民众大快人心,民族情绪高涨。
⑥在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将自己的缺点、错误掩盖起来,故意装做什么也不知道,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还是会害了自己。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⑤⑥
2、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苍茫的大地 苍翠的山峦 苍白的草原
B.细致地工作 细腻地描写 细密地分析
C.保卫祖国 保持冷静 保重身体
D.性情孤僻 势力孤单 生活孤苦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某些人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思维模式迄今未有稍许改变,其极端自私自利的嘴脸暴露无遗。
②现代人都忙,生活节奏快,整天守着爹妈形影不离不现实,但是心里得有这根弦,得有相应安排,等出事了就晚了。
③事先已经知道自己到北京宽利队后将被委以主力盯人中位的位置、而又坚决放弃的隋波肯定是有许多难言之隐的苦衷。
④只有既遵循“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规则,也恪守进退有度的边界,低保才能惠及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⑤此时宋云彬已年逾古稀,却为了《史记》的标点工作目不见睫,夜以继日,连往常每日都写的日记都中断了两个多月。
⑥遇到难题,一声呼吁,会有成千上万的人热心援手;纵使有久治不愈的疑难病症,网上求助,常常会令你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①④⑤
4、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专家认为,雾霾除了会加重呼吸道疾病之外,还①诱发肺癌,②现在还没有量化的证据表明暴露于户外空气污染中会导致肺癌,③排除这种可能的证据依然不足。专家提醒,雾霾严重时,④不能运动健身,⑤要减少出行。口罩虽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呼吸功能和气体交换有影响,不宜长时间戴。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A
| 会
| 虽然
| 但是
| 不仅
| 还
|
B
| 可以
| 因为
| 所以
| 不仅[
| 而且
|
C
| 可能
| 虽然
| 但是
| 不但
| 而且
|
D
| 可能
| 即使
| 然而
| 不但
| 还
|
A. A B. B C. C D. D
5、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弊处靠山面海,风光优美,如果您有空,可前来小住,我在家扫席以待。
B. 我家兄弟俩,愚兄比我年长两岁,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书画家。
C. 今天在报纸上看到您关于儿童教育的拙作,我认真拜读了一下,受益匪浅。
D. 老师毕业时奉送我几句话,我牢牢地记在心里,非常感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中国古代社会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秩序井然、礼教森严的,乃至使人们认为,缺乏自由似乎就是中国社会的传统,而在个性解放的今天,每一个人对自由的渴望都显得尤为迫切,于是对中国这一古老传统便心怀不满。
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士人重压时的释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自由,在国学里也是随处可见的。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道法自然”,意思是说:大道之行,既是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是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为紧密、更为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为强烈。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逍遥游》中描述的那个叫做“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上能飞天,下能入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其实,庄子哪是以如此瑰丽的笔墨来仅仅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鹏”正是庄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 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他不改其乐的,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可见,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无论是脚踏实地的儒家,还是仰望天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而对生命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可以也都应该自由而活。
甚至,提倡法制、法度严明的法家,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相矛盾。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法度之内是令行禁止,那么相对应的法度之外就是行动自由。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在,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所以,法家的“明法度”其实更好地规范了“享自由”。
如果在现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一个人的灵魂依然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这样的灵魂才真正具有力度,甚至具有艺术性。中国古代的士人就是如此。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受案牍之劳形、受朝堂之艰险、受宦海之沉浮、受宵小之倾轧而感觉受到待遇不公、受到制度禁锢、受到官场奴役、受到志向束缚的时候,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逃避到山林隐逸而不问世事,不是投降给世道艰难而躲避退缩——他们总认为,遁入世外不是读书人的理想抱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负重前行中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才是真正的人生自由。所以,他们在任何困境里都努力自我调节,他们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聚、清谈……这些构成了他们快乐纵横的自由王国。
自由,从来不在远方的乌托邦,而就在当下的轻安自在;自由,从来不依靠他人的给予,而全在自我的获得。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自由抵得上心灵的自由强大有力。
(选自曹雅欣《国学中的自由》)
【1】【1】下列关于国学中的自由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国学里是随处可见“自由”的,比如儒家责任里的闲情,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法家理性下的游弋,士人重压时的释放等等。
B. 国学里的自由在道家的表现可以是老子的“道法自然”,也可以是庄子的超越现实局限,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C. 国学里的自由在儒家那里的表现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儒家的生活像是大地上的苦行僧。
D. 国学里的自由在法家那里的“明法度”就是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只有在法度之外才是行动自由。
【2】【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老子的“道法自然”认为道之所在就是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
B. 儒家和道家,他们有不同的人生信条,而对生命状态存在的理解上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应该自由而活。
C. 法家虽然提倡法制,严明法度,但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矛盾,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在,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
D. 中国古代的士人认为真正的人生自由只有在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聚、清谈中才能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
【3】【3】【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国学中的自由,其实是一种心灵的自由,它是在当下的轻安自在,是自我的获得,在儒家、道家、法家那里都能体现这一点。
B. 中国古代士人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隐逸山林,也不是降世退缩,而是在负重前行中实现理想抱负。
C. 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一个人真正的自由是心的自由,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而自由不只是西方价值观才存在的,在国学中也随处可见。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生动描绘主客乐而忘归的场景。
(2)古人常用“鸥鸟”抒情言志,如黄庭坚在《登快阁》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3)杜甫在《客至》中,表达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描述了异族统治下的百姓安于现状的情境。
(2)韩愈《师说》中认为“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是对待从师的态度不同,圣人采取“_____”的态度,而一般人采取“_____”的态度。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例子设喻,引出“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_____ , _____”。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_____ , 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___”,呼吁当权者能够不拘一格、任人唯贤。
(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3)“狼山、黑山、关山”自古即与边疆战事有关,唐诗中有很多有关这些意象的诗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一个道理:权势地位和智慧并不成正比。
(2)《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富的宴会场面,反衬了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得出“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最终取得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成效。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依山而建的楼阁密集、高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自己向老师请教时,“ _____________ ”,自己却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乃至于“ _____________ ”,等到老师高兴时再行请教。
(3)古人常借酒来抒发情怀,如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一句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江中饮酒作诗,又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一句来写感慨人生而洒酒祭月。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注】。
【注释】赋招魂:写一篇《招魂》诗。意指朋友设法将苏轼从黄州调回京城。招魂:屈原所作楚辞篇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风”指春风,城东门无东风吹入,意思是早春时节在城中还不曾察觉春意。
B.出郊寻春,友人为伴,江城酒味醇厚,野老笑意温和,可知作者黄州生活之乐。
C.尾联用典意在告慰老朋友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表达自己渴望朝廷召还的心情。
D.诗人在黄州寄情诗书山水,寄情新交故旧,迥异于一般失意文人的消极避世。
【2】前人论此诗,认为在记游中隐含着对友人关心的回应,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希亮幼孤好学,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闾曰“三俊”。
②初为大理评事、知长沙县。有僧海印国师,出入章献皇后家,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诸法。再迁殿中丞,徙知鄠县。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希亮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及罢去,父老送之出境。
③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外戚沈元吉以奸盗杀人,希亮一问得实,自惊仆死,沈氏诉之,诏御史劾希亮诸掾吏。希亮曰:“杀此贼者独我耳。”遂引罪坐废。期年,盗起京西,杀守令,富弼荐希亮可用,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希亮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代还,执政欲以为大理少卿,希亮曰:“法吏守文,非所愿,愿得一郡以自效。”乃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缣以褒之,仍下其法,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是岁,盗起宛句,昼劫张郭镇,执濮州通判井渊。乃以希亮为曹州。不逾月,悉擒其党。迁京东转运使。徐州守暴苛,以细过籍民产数十家,获小盗,使必自诬抵死。希亮言其状,卒以废去。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
④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未几致仕,卒,年六十四。赠工部侍郎。
(节选自《宋史》卷二九八,中华书局1977年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
B.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
C.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
D.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本义指古代里巷的门,后泛指人们聚居的地方,并以“闾左”代称富豪望族。
B.淫祠,指民间私自滥建的不合礼制的祠庙。古代对祭祀对象和礼仪均有官方规定。
C.外戚,指帝王母、妻家的亲戚。历史上不少外戚位高权重,常导致外戚干政之祸。
D.畿,指古代王都周围千里内的地区。后泛指邻近京城的广大地区,如“京畿”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希亮禁巫毁祠,受民爱戴。他任职鄠县时,当地巫师装神弄鬼,恐吓百姓,聚敛钱财,他严令禁止,并拆毁淫祠,勒令巫师从事农业生产,深受百姓爱戴。
B.陈希亮巧架飞桥,政绩卓著。宿州任上,他设计了无柱的飞桥,解决了水桥相争的问题,便利了行船,朝廷下诏赏赐褒奖,让他沿汴河直到泗州修建这种飞桥。
C.陈希亮守城保境,捕盗安民。房州盗匪猖獗官府却没有军队,他组织数百人日夜守卫,声势大振,民心安定;宛句贼势嚣张,他到曹州不足一月,就擒获了贼党。
D.陈希亮敢于担当,便官利民。在凤翔时,他开仓借粮给遭遇饥荒的百姓,并一个人承担责任,秋天丰收后百姓用新粮偿还陈谷,既利了民又解除了储粮霉变之忧。
【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
(2)徐州守暴苛,以细过籍民产数十家,获小盗,使必自诬抵死。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1年3月21日,兴华中学高三班会课上,班委会计划收看中央电视台“主播说联播”节目,并组织同学讨论。
事件一: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结束。
康辉(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评论:对话要比对抗好。通过这次战略对话,中国传递出了自己的声音,更展现了中国和这个世界互动的基本原则: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可以平视西方和美国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时代已经不同了,今天,我们无需仰视,也不会接受被俯视。平视,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力量,一种自信的力量。
事件二: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发现。
康辉评论:打开这些文物“盲盒”的时候,感受到的是“震撼”,是惊艳,这也再次告诉了世界,中华文明是灿烂辉煌、源远流长的。我们常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底气所在。
事件三:3月21日,是一个节气,(2021年的)春分。(春分是农耕的重要时节,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康辉评论: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只要我们坚定做好自己的事情,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强的自己,就永远没有人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我们。
“闻天下,定家邦”。作为班会主持人,请联系生活与实际,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围绕“主播说联播”的主要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班会开场词或结束总结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