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兴安岭地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苏洵,北宋著名文学家,著有《嘉佑集》,与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录了上自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祝福》选自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彷徨》,是其中的第一篇。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呐喊》。

    D.海明威是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文体风格以简约含蓄著称。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老人与海》,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粲跟随曹操东征西战,官位日渐显赫,且在官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甚至在曹丕曹植争宠恶斗中,仍然能做到左支右绌,滴水不漏。

    B.“撸起袖子加油干”已成为2017年的流行语,受此鼓舞,各行各业的人们无不以枕戈待旦的精神,投入到新一轮生活和工作中去。

    C.“新时代”三个字的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走过的雄关漫道,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是整个国家沸反盈天的巨变和进步。

    D.合租可减轻房租负担,并相对安全,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是首选。可是选择合租伙伴也要谨慎,如果遇人不淑那可悔之晚矣。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宣讲模式将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群体,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包括口袋书、白皮书以及京剧传唱、诗歌共享等,让老百姓能领会、听得懂、可落实。

    B. 不管从供给还是从需求,从发展动力还是从发展信心,从宏观还是微观等各个方面来看,支持经济下一步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条件和基础越来越稳固。

    C.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到北方地区广大群众的生活,关系到雾霾天的减少,是能源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

    D. 他指出,今年人口流动迁移出现的特点,是政策环境、户籍转移、青年劳动力供给减少、临时性返乡等诸多因素共同发挥作用造成的结果。

  •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家可以操控笔下人物的命运,乃至让读者不愿看到、________。《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历经千辛万苦捕到大马林鱼,最终却因遭受鲨鱼袭击而________,这悲惨的命运正是作者刻意的安排,由此突出他坚忍不拔的“硬汉精神”。只有做一个“破碎美好”的暴君,才能________出动人的“悲剧美”。

    A.不忍卒读  永不言弃  培育 B.不堪卒读  前功尽弃  孕育

    C.不忍卒读  前功尽弃  孕育 D.不堪卒读  永不言弃  培育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电影《烈日灼心》大卖,各方好评如潮。剧中的故事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成,远比编剧凭空编造的故事精彩,这再一次证明了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这一理论是牢不可破的。

    ②“裸贷”丑闻曝光后,不少网友认为这些大学生已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都是为满足自己的奢侈欲望而进行的裸贷,因此不值得怜悯。而另一些网友所持意见则与之相反,双方为此吵得不亦乐乎

    ③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第三代,原本安土重迁的父母们不得不离乡背井,来到子女们工作的大城市生活,成为很难找到归属感的“老漂族”。

    ④内地奥运精英代表团表示对港澳同胞对内地体育事业和体育健儿的关心和支持敬谢不敏,愿与港澳同胞共同分享奥运会的荣耀和欢乐。

    ⑤武汉一大四女学生一年发两百万元微信红包,因此欠下巨额高利贷,而女子父亲为帮其还高利贷卖掉了爱车,但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仍有巨额债务没有偿还。

    ⑥对2016年的中国而言,粗鲁又有点偏执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如同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虽然长相唐突了点,但对我国在南海的外交局面有着莫大的帮助,真可谓大快人心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禹的寂寞

    何向阳

    时隔几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轩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下传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夏禹,一半被压成纸形,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般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的万岁峰下,面对巨大的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寂寞的。

    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有个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

    哪里有水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迎面扑来,相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那就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较之,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寂寞吗?

    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最终没有止住水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而民生之事重大。《史记》中那一句“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让人看了心悸,可见当时的责任制非常严明。“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用人情释解的苦痛,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当时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面对因洪水而生活困苦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

    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谁又是第二个要他付出的亲人呢?启母石就是另一场不幸的实证。“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这则故事一波三折,写得太生动,也太苦涩,还有启之生,也十分扑朔迷离。然而立于启母石前的下午,阳光是这么好,峭壁的石头破裂开来,一分为二。围着它走,有种本真的崇慕,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雕饰或者后天的人文附丽,就是一块巨石,风雨阳光都经历过了,还是一块巨石。对于那不知历史传说的过路人,它会因没有文字与解说而沉默为一块真正的顽石。大禹寂寞着,他的寂寞不是后天的懵懂,而是在当时,最亲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离开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天之力,能够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女人回心转意,一任那自心流漫的大潮淹没自己。

    何况诸侯们叫叫嚷嚷,争相出着主意,到了要走向水泽大野时,便多缩进家门不愿出去。对于这帮人,大禹怎么不冲他们把那双总是在走、长满老茧的大脚伸开呢?这个英雄,领着一批人实干,却还要永担背后的冷嘲热讽、唾沫星子,那也是一种水,堵或者导以已不是对付的方法,它汇聚着另一场洪水要淹没这个治水的人。还有民众,他们的纪念随时随处,然而民众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也会因随时随处而改变心境,也会遗忘。他们忘记一个人的最好办法是将人打入历史,在史录的隧道里或可赢取一个空间、几行文字。然而,内心呢?当洪水不再,阳光灿烂,歌舞升平,与幸福伴行之际,谁会想起、忆念、沉吟,或者祭奠?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一半被压成纸形……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与结尾的质问遥相呼应,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发人深省。

    B.以民众对大禹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乃至遗忘结尾,含蓄而深沉,既照应了标题,又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之情,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C.文章以丰富的史料、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禹公而忘私精神的赞扬,且对大禹的寂寞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

    D.文章大量引用《史记》中的句子,既写出了治水的难度,表现了大禹的辛劳与忙碌,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2】文章中史料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大禹”式人物。请结合作品和社会现实,谈谈你对“大禹”式人物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叙述了蜩和学鸠对大鹏的嘲笑,从而有力地说明了所要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下文朝菌与蟪蛄、冥灵与大椿、彭祖与众人的比喻,形象阐释了“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苏轼在《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3)《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仗极工且极其雄健,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及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是对激荡人心的高亢音乐的描写,《琵琶行》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师说》中,韩愈以孔子的言行作了事实论证之后,得出师生关系是相对的结论,并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这种师生关系产生的原因。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直接坦率的说,即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内忧外患、外境艰难的国家,交给自己治理,短短三年即可扭转局面。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宫室建筑的走势形状和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

    (4)《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文人雅事,将作者被闲置的落寞之感蕴藏在恬适平静的表象下。

    (5)《客至》中,烘托老友相逢时酒兴之高、情意之浓、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好文章常能借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用 《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3)美学家朱光潜说,“杏花”能够让人想到“秀丽”“神韵”等词,是一个意蕴丰富的背美学意象。“杏花”一词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中李煜触景生情,夜不能寐,抒发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它展翅高飞的情形。

    (3)《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细致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无心进餐,内心苦闷抑郁的状态。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师说》中,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而士大夫这些人谈到从师学习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姜夔在《扬州慢》中用连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意再提起战争,来表现战争之残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代素有“诗酒风流”的传统,酒有清、浊之分,“清酒”与“浊酒”意象所含意蕴有别。“浊酒”意象多意味着深厚、凝重之忧愁,亦有朴实、亲切之旨,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鹧 鸪 天

    元好问 (金朝)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注)①西园:原指铜雀园,三国魏曹植置之,以招文士,这里指文士雅集的庭园。②相思树:典出东晋干宝《搜神记》,后以此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候馆灯昏雨送凉”既点明了诗作的时间、地点,也渲染了氛围,体现了传统的诗词开头方式。

    B.“今夜还如昨夜长”一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受着相思的煎熬,故觉夜长;二是夜夜相思,不止一天了。

    C.结尾两句意为将像梅花那样熬过寒冬,迎来海棠开放的春天,在自我宽慰中,希望与悲感交织。

    D.这首词以闺中女子的视角展开,侧重展现其所见所思,用词绮靡甜腻,语言含蓄绮丽,富有表现力。

    【2】“浓浓情思”是前人对此词的评价,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殿试及第者的称号,明清时殿试录取分三甲,一甲录取三人,赐“进士及第”称号。

    B.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的道理。

    C.留中指皇帝将臣子的奏章留置宫中,不批复也不交办,是一种对廷臣奏议的消极处理方式。

    D.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掌管文武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2)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5年4月14日,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信只有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友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经采访得知,作者是河南省实验中学心理学教师,已供职十一年之久。如此任性的辞职,领导还真的批准了。

    结合材料,选择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