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双鸭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印度和中国军方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已经接近两个月,中方表示,印度将为自己在中印边境的危言危行负责。

    B. 张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工厂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娴熟地掌握了专业技术,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C.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还请到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D. 一幅尘封了100多年的油画经过专家对颜料的化学分析和对画布进行X光扫描,被认定为梵高的真迹,这颗沧海遗珠终于可以在世人眼中大放光彩了。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当看到《我是歌手》节目的感人之处,她总是泪眼婆娑,不能自已

    B.中国政府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肆意妄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C.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颁奖盛典上夸夸其谈地说自己只是个讲故事的人。

    D.旅游局的干部说,建成后的滨河公园将会游客流连忘返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1122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明确了教育惩戒权兼具权力”“权利义务的三重属性。该征求意见指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此处的法定职权反映出教育惩戒的权力属性;而手段作为一种主体可以采纳的方法、工具,则明显指向的是一种可为可不为权利。此外,该征求意见还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惩戒权的义务属性,规定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心健康行为的,教师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惩戒不仅是教师的权利,也是其应尽的义务。

    该征求意见共二十条,明确了不同情形下学校可以采取惩戒措施,其中教师可以采取学生罚站一节课或面壁反省”“要求家长陪读等惩罚手段,但不得使用击打、扎针”“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等方式。

    (摘自2019年11月22日央广网)

    材料二:

    教育惩罚是一种行为、一种手段;教育惩戒是带有手段和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惩罚是为了,比如说体罚、变相体罚等,强调了的教育行为本身。教育惩戒是为了,即戒除、预防是目的。它强调了教育结果和目的的达成。

    教育惩戒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在惩戒活动中手段与目的并存,教师往往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而带来教育效果,使其感受到对错、荣辱、愉悦、痛苦等,以激发其悔改,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摘自2013年8月4日《教育科学》)

    材料三:

    惩戒教育最重要的社会作用,就是让人们懂得做人要有所敬畏和畏惧,懂得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和过错负责,并需要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从而时时可以警示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少走弯路。很多人都知道这样的一故事:美国前总统里根12岁时踢足球曾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窗玻璃,邻居要求赔偿,小里根将此事诚实地告诉了父亲,父亲却要他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里根难为情地说:我没有钱给人家。他父亲说: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必须如数还给我。从此,里根便利用节假日打工攒钱,一年后如数将钱还给了父亲。这就是一种惩戒。也就是这样的惩戒,让里根从小就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以及如何去尽责。所以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适当的惩戒不仅是应当的,而且是必需的。必须让他们明白,犯了错误或有了过失,对他人、对社会形成了危害,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如此,他们的人格才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才可能真正成为国家需要的建设者接班人

    (摘自2020124日精英家教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惩罚和教育惩戒,是教育手段和教育目的都不相同的两种教育方式,虽然教育对象相同,但“教育惩罚”不利于学生成才。

    B.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其中“手段”明显指向的是一种“可为可不为”的“权利”。

    C.材料三重在说明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惩戒教育,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

    D.只要家长都像里根父亲那样要求子女,子女犯了错,要求他们承担相应责任,甚至要付出相应代价,子女就能成大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部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教育惩戒权”具有“权力”“权利”与“义务”的三重属性。

    B.对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等予以适当惩戒不仅是教师的权利,也是其应尽的义务。

    C.教育惩戒权的“义务”属性是指学生有不良行为时,教师应当尽义务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适当惩戒。

    D.教育惩戒是为了“戒”,是强调教育行为本身,教育惩罚是为了“罚”,是强调了教育结果和目的的达成。

    【3】教育惩戒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与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这种宠辱不惊的心态,类似庄子在《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引出要广泛学习不断自省以成君子的结论,强调了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3)《诗经·氓》中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2)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3)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4)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

    (5)____________,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6)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

    (7)_____________,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8)____________,泠然善也。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体现诗人“董道直行而不豫”、牺牲性命也不顾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用“_________”的动作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3)《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琵琶行》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    

     杜甫在《登高》中借”“飞鸟寄寓漂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的句子是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8、默写。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逐客书》一文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断语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

    (3)《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

    (6)作者在《阿房宫赋》中用互文的方法写六国宝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阿房宫赋》中,作者用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宫女们清晨梳妆打扮时头发如同乌云一般纷纷扰扰。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雁”与“鱼”暗示家书不传,表达了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

    (2)《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鼓角齐鸣、旌旗如云的出征阵容。

    (3)李白在《将进酒》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高度的自信。

    (4)《书愤》中追慕先贤业绩,表明诗人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古人施展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5)《扬州慢》中用昔日盛况反衬今日衰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诗首联以一“吐”一“对”,写出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于沉静中更见别意之深沉。

    B.李诗首联写送别之地的景色,青白相间,色彩明丽,山横水绕,静中有动,与颔联的“孤蓬万里”形成对照。

    C.陈诗颔联借别筵上琴瑟演奏时的音韵谐调来比拟朋友间的情谊深厚,以别路上的山川缭绕来表现离情的缠绵。

    D.两诗第八句同写离愁别恨,陈诗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李诗以景结情,借班马哀鸣衬托离人的哀伤。

    【2】明代蒋一葵称赞《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五、六语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宋太初,字永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①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赞善大夫、通判晋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

    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

    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三年,再知梓州。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②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③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④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录其弟继让,试校书郎。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解褐:脱掉布衣,担任官职。②俾:使、让。③风宪:御史。④韪:对,正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

    B.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

    C.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

    D.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指《礼记》,其与《诗经》《尚书》《周易》《大学》并称“五经”,对后世影响极大。

    B. “将作监”是古代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等材质的器皿的制作、纱罗缎匹的刺绣和 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

    C.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是为了防止知州职权过重,由宋太祖创设的。

    D. “嗣位”是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指经过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世事。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成绩。他因奏疏切中时弊,得以升官;又因深谙世事,被选为雄州通判。

    B. 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他患有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所以朝廷就允许他到别地为官。

    C. 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他做盐铁副使,不居功自傲。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D. 宋太初读书广博,善于思考。他读儒家的经典著作,也读道家、佛家的著作,他认为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无为,其思想宗旨是一致的。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2)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文中画线句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前出门主要靠经验和问路,现在出门用电子导航,开车用,步行也用,离开了导航就不知路在何方成为普遍现象。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类似影响和改变还有很多。

    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