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青岛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狗可以听见十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 ③②①⑥⑤④   B. ③⑥⑤②④①

    C. ⑤④①③②⑥   D. ⑤②④⑥①③

     

  •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疏朗 酒(zhī) 五彩斑斓 一牢骚(tòng)

    B.哂笑 参(chéng) 凤毛鳞角 书声琅琅(láng)

    C.殒落 目(chēn) 浮想联翩 首以待(qiào)

    D.烦躁 目(zī) 克敌致胜 瘦不堪(xuē)

  •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       领导的作用。

    ②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       ,就在沉默中灭亡。

    ③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       ,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的家中也养了狗。

    A.启迪  爆发 做客

    B.启发 暴发 作客

    C.启迪  暴发 作客

    D.启发 爆发 做客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市环境应急管理中心启动了2017年“高(中)考控噪活动”,为参加高(中)考的学子提升了良好的学习活动。

    B. 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先行开发区,起步区面积为100平方公里左右,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C. 23日,西宁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共同举办西宁市2017年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对全市2017年评选出的西宁一中、城东区北街小学等60所中小学授予“文明校园”。

    D. 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是2017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背叛炊烟

    胡宗波

    背叛炊烟,需要勇气。

    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怀抱里,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

    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每天,村人执拗地在炊烟上挂满家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成为家的方向。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了人们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划出的半径。

    靠山吃山,靠山烧山,这是人类生存的不二法则。

    人们要想烧熟一日三餐,烧旺日子,离不开添柴加火。为了孵化出炊烟,在每家每户的日常规划中,砍柴可不是小事。人们清楚,谁懈怠了砍柴,谁就是和日子过不去,必将遭到肚子的报复。我一直认为,我是炊烟喂养大的。少时的我,对炊烟的惦念近乎痴迷。甚至刚吃了饭,就挂念起了炊烟,盼它早点站在屋檐上,手搭凉棚,呼唤我的乳名。

    在我眼里,炊烟就是宣布吃饭的口令。

    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对于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食物散发出的诱惑,无疑令我无法抗拒。至于下顿将着落在哪儿,我大抵是不会去理会的。我心里只有炊烟。发展到了最后,就算全村的炊烟同时升起,哪一道炊烟是自家的,我能一眼分辨出。

    那时,炊烟不仅滋润了我的肠胃,也滋润了我的梦。

    可我从来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相反,我回报给炊烟的,大多是怨,是恨:恨它营养不够丰富,恨它花样太过单一,更恨它有时还填不饱我肚子。

    与我对炊烟的矛盾态度相比,父母从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他们能看懂炊烟的表情,也能读懂炊烟的语言。炊烟生病了,父母精心呵护着,助它早日康复;炊烟失落了,父母安慰开导着,帮它尽快振作。炊烟有灵性。虔诚的心,换来了炊烟的信任。它配合着父母,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日子。

    然而,在父母虔诚的背后,其实也蜷缩着一颗不安分守己的心。父母领着我在日子里摸爬滚打的同时,矢志不渝送我去读书。他们已领教了日子的苦。他们不想将这种苦留成财产,等我去继承。为了孩子长远计,父母替我谋划着对炊烟的背叛

    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生活,搀扶起勇气,父母几乎把腰弯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惫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拣着能对抗生活的元素。其间,父母还要顶住村人随手扔来的冷嘲热讽。那大都是些认为读书没用的村人。他们将自己的讽刺和挖苦当礼物,总是不失时机地免费赠送。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向导。站在父母的背叛上,我把父母的期望打包,系在肩膀上,在背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若干年后,我彻底背叛了炊烟,走出了乡村。

    在异乡,任我踮脚眺望,却看不到一丝炊烟。内心的空虚惆怅如同滚着的雪球。

    在炊烟的浸泡里长大的人,炊烟就是他的根。一个人,一生里烙印着三条根,那是从国别、地域、家庭三者文化差异中沉淀出来的。背叛了炊烟,就斩断了地域和家庭这两条根,我这一生,注定将处于失根后的无根状态。这时,在记忆里存活的新鲜炊烟,仿佛一封封家书,用眼眸盖上思念的邮戳,不时呼唤着我回去。

    每一年,我都会回故乡,只为亲手摸摸升腾的炊烟。摸着它,我才能暂时找回丢失已久的乡音,才能短暂回收久违了的内心踏实。,

    这些年,每次回去,家乡都有变化。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像是芝麻开花。在欣慰的同时,我却觉得与故乡又生疏隔膜了几分。现代化的炊具,不断打压着炊烟氤氲的范围。我希冀的炊烟,越发地单薄瘦削。

    尽管,那些还对炊烟心怀感恩的人,就像我父母,还忍受着烟熏火燎,顽强地坚守着,但他们培育的那点炊烟,不过蚍蜉撼树。

    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

    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炊烟。

    我更知道,一缕缕炊烟,终会在我记忆的窖藏中酝酿成一种乡愁,继而在我的记忆里,站成一道道风景,更站成一位位亲人。

    背叛,总是要付出代价。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再也没有远道而来的消息,能把一种叫幸福的感觉催生。

    失去了炊烟,我们注定还有别的希望。

    《人民日报》(201492424版)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背叛炊烟》是一篇悠远灵动、情感复杂、既动人心魄又发人深思的怀乡散文。

    B.“炊烟”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原点,是家和温暖的隐喻;但同时也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与贫穷。因此,“背叛炊烟”实际上就是逃离贫穷的家乡,以知识改变命运,追求富足的生活。

    C.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炊烟的独特情感以及背叛炊烟后的内心挣扎与追思。

    D.文章第段中的划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记忆中新鲜的炊烟比做家书,将思念比作邮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乡对我的羁绊以及我对故乡的难忘之情。

    【2】第段,作者说:“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那我和父母付出了哪些“成本”?请简要概括。

    【3】本文包含了多处对比。有哪几组对比?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下阕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同学们的奔放和强劲有力。

    (2)《再别康桥》中表现夕阳下的柳树色彩美和姿态美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___”。

    (3)鲁迅痛惜于我们民族的“衰亡”,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爆发”,他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杜甫《登高》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酒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

    (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指出“师”的作用,作为立论的出发点与依据。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2)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鹊南飞。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听到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作者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道出古时多少怀才不遇之人的心声。

    (2)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离家在外生活不如意的人很容易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4)儒道两家都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与思是不可或缺的。孔子曾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江村

    [明]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②纬车即缲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颈联紧承上联写景;颔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包括词性、结构相对,也包括声调平仄相对。依此要求看,本诗的对仗极不工稳。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谷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

    A.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B.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C.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D.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2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床,《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顾名思义,胡床是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

    B. 斛,中国旧量器名。古代常用容器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釜、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

    C. 孤露,本指孤单无所荫庇,后指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古代类似的常见词语还有见背、弃养等。

    D. 搢绅,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于带,本为旧时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查道孝顺母亲。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查道戳开河中坚冰,得到鳜鱼献给母亲,后来母亲痊愈。

    B. 查道以德服人。知果州时,招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强盗中有人认出他是查道,认为他很仁慈,抛下兵器请求赦免罪过,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务农。

    C. 查道有情有义。居住在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理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极为节俭。

    D. 查道宅心仁厚。对犯了法的人不计较,胥吏有过失的,也不笞罚;老百姓拖欠赋税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

    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

    (2)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但处在今天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每天海量的信息使人应接不暇,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频率加快,人们已经很难坐下来静静地精读。因此,有人说,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精读,而是需要摄取更多信息量的泛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就此问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