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陵水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句式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①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②举孝廉不行 ③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④连辟公府不就 ⑤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A.①③⑥/④/⑤②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③④⑤/②/⑥

    D.①③⑥/②④⑤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雉指的是城墙,在《郑伯克段于鄢》中指城墙的高度。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在古诗文中单独出现时,一般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郑伯克段于鄢》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 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常在沛公也   意:意图

    B. 去不义   亡:动词,离开

    C. 旦日不可不早自来项王   谢:感谢

    D.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举:动词,举起

     

  •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通过辅陈、排比形成整饬之美,并采用“主客问答”的说理方式,逐层(chán)述作者的观点,思想认识逐步深化。

    B.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jīng)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筑魂。

    C.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guàn)古的追求, 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

    D.李清照《声声慢》主要抒发了女词人漂泊无寄、欲吐还(yàn)的愁绪, 其开头别出新裁的叠词运用,逐层深入,文情并茂,“俱无斧凿痕”。

  • 5、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

    B.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 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

    D. 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住进城里后很不习惯,坐不是站不是,每天都不自在。一天,老人便拿了锄头,去楼下开荒栽菜。锄头是老人从乡下带来的,但老人才在小区一块空地上挖了几锄,就被儿子看见了,儿子说:“你做什么?”

    老人说:“这块地荒着,我想栽些菜。”

    儿子说:“你以为这是乡下呀?”

    老人说:“那我回乡下去。”

    儿子说:“我们乡下已被拆迁了,那儿现在是工业园区,你还回得去?”

    老人何尝不知道这些,一想到乡下被开发了,老人就神思恍惚。老人说:“城里什么都不好,不像我们乡下,能栽菜,养猪养鸡,乡下空气也好,我们乡下有各种各样的鸟,天上还飞着鹰。”的确,老人经常在乡下看见天上飞着鹰。老人总坐在门口,抬着头看,看鹰在天上盘旋。看久了,老人的心便跟着鹰去了,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到城里后,老人也经常抬头,但很多时候,连一只麻雀也看不到。

    老人叹起来了。

    过后,老人还是不自在了,每天都怏怏不乐的。这样不开心,老人就出问题了,老人后来病了,住院了。等老人从医院出来,老人似乎更老了,走路都不稳。儿子当然很急,每天都开导老人,老人就是开心不了。

    这天,儿子带老人去河边。快到河边时,老人忽然看到天上有鹰。看到鹰,老人有些高兴,老人跟儿子说:“你看到鹰么,在天上飞。”

    儿子说:“看到了。”

    老人说:“没想到城里也有鹰,它是从我们乡下飞来的吧?”

    儿子说,“大概是吧。”

    那时候是傍晚了,老人一直在那儿看着,直到天黑。

    老人住的小区其实离河不远,老人为了看到鹰,第二天自己去河边了。还没到河边,老人就看鹰了,不是一只,是好几只。那些鹰一会儿在天上盘旋,一会儿往下俯冲。老人不走了,坐在路边的凳子上,一直抬头看着。

    一个孩子,蹦蹦跳跳了过来。看见老人后,孩子停住了,孩子说:“爷爷,你在看什么呢?”

    老人说:“看鹰在天上飞。”

    孩子说:“那不是鹰,那是风筝。”

    老人说:“胡说,风筝我还看不出来呀,那就是鹰。”

    孩子说:“我没胡说,那就是风筝,不信,到河边去看。”

    老人真去了河边,近了,老人果然看见几个人在放风筝。几个人也是老人,但他们很矫健,在河边跑来跑去。把像鹰的风筝放得跟真的一样。

    老人后来走到了他们中间,老人说:“我以为是真的鹰在天上飞哩。”

    一个老人说:“好多人都这么说。”

    老人又说:“你们怎么能把风筝放得这么好?”

    一个老人说:“你也能。”

    老人说:“我也能?”

    一个老人说:“真的能,只要天天放,就能让你的鹰也飞在天上。”

    老人这天真买了风筝,也是那种像鹰的风筝。

    那几个老人,教老人放,但老人还是不会。老人有些灰心了,几个老人安慰他:“慢慢来,我们以前也是这样的。”

    老人点点头。

    老人后来天天到河边去放风筝,老人开始走的很慢,慢慢地,老人就能走快了。再后,老人也能跑了。老人的风筝或者说老人想放飞的鹰开始了飞不起来,多放了几次,鹰就飞起来了。到后来,老人也可以让他的鹰在天上盘旋或往下俯冲。看着头顶上的鹰飞来飞去,老人觉得开心。

    一天,老人把鹰放飞在天上时,忽然来了几只真的鹰,几只鹰都是老人的鹰引来的。老人看见了那几只鹰,老人以为是同伴放的,但不是,他们还没开始放。那几个老人,也看见了几只真的鹰,他们跟老人说:“你的鹰引来了真的鹰了。”

    老人说:“是真的鹰吗?”

    他们说:“是真的!”

    老人说:“肯定是我们乡下的鹰飞来了。”

    老人说着,笑了。笑着时,老人一颗心跟了鹰去,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

    1“鹰”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

    A. 鹰从题目到结尾贯穿小说始终,推动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变化发展。

    B. “鹰”的有或无影响着老人身心的状态,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

    C. 鹰(风筝)在空中飞翔的姿态,寄托了老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追求。

    D. 老人看见的几只真的鹰肯定是乡下的鹰飞来了,老人很高兴。

    2结合小说内容,请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

    3结合小说的内容,指出本文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刻画“老人”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在总结了六国的经验教训后,希望统治者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了打消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交流环境,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组织秋季研学活动,你登上黄鹤楼,看到千里奔流的长江和对岸的群峰,不禁吟咏出《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出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正值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刘裕生平,揭示他生活在蓬门陋巷,出身低微。

    (3)荀子《劝学》中通过分析“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根据原文默写。

    (1)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孟子《富贵不能淫》)

    (2)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6)崔颢在《黄鹤楼》诗中蕴含浓郁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临危受命,勇于担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请根据相关内容提示,写出相应诗句。

    (1)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形容的是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3)《登高》道出郁闷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是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梦幻中的天姥山天黑之后,野兽的吼叫使山林震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从正面摹写洞箫声悲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泰山记》中描写刚刚升起的太阳的颜色是“____________”,而沐浴在朝阳中的日观峰以西山峰的颜色则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轼①

    徐门②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③,牛衣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①苏轼时任徐州太守,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②徐门:即徐州。③缲车:缫丝车。④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上片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主要通过视觉形象构成一组连续不断的影像,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B. 上片的首句采用了倒装的句式,既描绘出枣花纷纷飘落的样子,又把词人的行踪逗出---行走在枣树下。

    C. 上片的后两句,词人通过“村南村北”的“缲车”声和农人卖瓜的叫卖声,表现了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表达出词人对丰收的喜悦心情。

    D. 词的上片一句一个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下片侧重抒情议论,既有对路途遥远、人体困乏的无奈,又表现了他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E. “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

    2结合词的内容及相关信息,分析理解词人的形象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裴寂,玄真,蒲州桑泉人也。祖融,司本大夫。父瑜,绛州刺史。寂少孤,为诸兄之所鞠养。年十四,补州主簿。及长,疏眉目,伟姿容。隋开皇中,为左亲卫。家贫无以自业,每徒步京师。后为齐州司户,大业中,历侍御史,晋阳宫副监。

    高祖(李渊)留守太原,与寂有旧,时加亲礼,每之宴语,间以博弈,至于通宵连日,情忘厌倦。时太宗将举义师而不敢发言,见寂为高祖所厚,乃出私钱数百万,阴结龙山令高斌廉,与寂博戏,渐以输之。寂得钱既多,大喜,每日从太宗游。见其欢甚,遂以情告之,寂即许诺。寂又以晋阳宫人私侍高祖,寂从高祖饮,酒酣,寂白状曰:二郎密攒兵马,欲举义旗,正为寂以宫人奉公,恐事发及诛,急为此耳。今天下大乱,城门之外,皆是盗贼。若守小节,旦夕死亡;若举义兵,必得天位。众情已协,公意如何?高祖曰:我儿诚有此计,既已定矣,可从之。及义兵起,寂进上米九万斛、甲四十万领,以供军用。大将军府建,以寂为长史,赐爵闻喜县公。从至河东,屈突通拒守,攻之不下,三辅豪杰归义者日有千数。高祖将先定京师,议者恐通为后患,犹豫未决。寂进说曰:今通据蒲关,若不先平,前有京城之守,后有屈突通之援,此乃腹背受敌,败之道也。未若攻蒲州,下之而后入关。京师绝援,可不攻而定矣。太宗曰:不然。兵法尚,权在于速。宜乘机早渡,以骇其心。我若迟留,彼则生计。且关中群盗,所在屯结,未有定主,易以招怀,贼附兵强,何城不克?屈突通自守贼耳,不足为虞。若失入关之机,则事未可知矣。高祖两从之,留兵围河东,而军入关。及京师平,转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食邑三千户。

    (《旧唐书·裴寂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徒步京师 :去、往

    B.每之宴语 :邀请

    C.兵尚,权利于速 :权力

    D.留兵围河东,而军入关 :率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成年后取字,用于社会交往。取字有的寄予希望养成的品德,有的和名的意思相近。

    B.开皇,是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亦可以表示年份)。

    C.太宗,中国古代帝王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第一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这里指的是李世民。

    D.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寂出身官宦世家,却遭遇丧父之痛。祖父和父亲曾分别担任中央、地方官职,裴寂十四岁时就步入了仕途。

    B.裴寂颇受高祖信任,常与高祖一起宴饮玩乐,有时通宵达旦;太宗李世民曾以百万钱和裴寂赌博,输给裴寂很多钱。

    C.裴寂不仅面目清秀,身材魁梧,而且很有洞察力,太宗李世民曾向他请托一件自己不敢向高祖说的事情。

    D.高祖起兵后河东曾经久攻不下,裴寂与太宗李世民就进攻方向各执一词,高祖折中采纳了两人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寂白状曰:“二郎密攒兵马,欲举义旗,正为寂以宫人奉公,恐事发及诛,急为此耳”。

    (2)且关中群盗,所在屯结。未有定主,易以招怀,贼附兵强,何城不克?

    【5】联系全文,简要回答高祖为何器重裴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青春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岁,它是一个人生命含苞待放的时期,生机勃发、朝气蓬勃。十五、六岁的你可曾感受过青春的酸甜苦辣?请你以“青春”为话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诗歌,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