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鹤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美丽的新疆伊勒克草原,我见一匹白马从东方飞驰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好呆坐在山坡上,我遥望天上熔铜般流淌的云霞,庆幸欣赏到难得一遇的奇观。

    ①眨眼间,它的身影和蹄声,闪入西天晚霞深处,消失得无影无踪

    ②它那竖起的马尾,像旗帜一样飘扬在花的草原上

    ③我擦擦眼睛,怀疑自己看到的是场梦境

    ④它飞经之处,茂草俯仰起伏,红花绽颜微笑,松林轻漾涛声,有一种地动山摇的气势

    ⑤它那颈部的长鬃随着动势飘拂,如大鹏垂天之翼在气流中搏击

    A.⑤②④①③

    B.②⑤①④③

    C.④⑤②①③

    D.⑤①②④③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②由于父母都是作家,耳濡目染之下,他也极具文才,能援笔成章,文不加点

    ③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管委会高度重视,按照“突出重点,责任到人”的原则,全面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城区面貌改头换面

    ④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

    ⑤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⑥陶渊明放弃仕途,回归田园,在外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行径,但潇洒的五柳先生昂然自得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   下来的,至今已经两百多年了。

    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   ,结果落选了。

    A. 流传乞求不负众望   B. 留传乞求不负众望

    C. 留传祈求不孚众望   D. 流传祈求不孚众望

     

  •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手抚膺坐长叹 徒,空 

    ② 蒙故业,因遗策   凭借

    ③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念

    ④传道受业解惑也 疑难问题

    ⑤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⑥君子不齿 并列,排列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②会谈后,美方对于第一天“十分高兴”,认为双方在会谈中避开了外交上的繁文缛节,以务实的方法来建立沟通的桥梁。

    ③“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是说在阅读的时候,总会多少带有一些主观的感情色彩,但无论如何,哈姆莱特是一个悲剧形象,这是毋庸置喙的。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⑥   D. ②④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之悲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冉有性格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来。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子路“率尔而对”的反应是“____________”;而对于曾皙的回答,孔子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

    (4)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______________”,以消除弟子顾虑。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子路不谦虚所以笑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密集的意象描绘登高的见闻,为抒发深沉丰富的情感做了充分的铺垫。

    (2)《赤壁赋》中,苏轼与客人月下泛舟,客人不由发出慨叹:当年曹操率军顺流而下,战船千里,声势浩大,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一世英雄,如今已成过眼烟云。

    (3)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在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木材的直与曲来阐明人们要接受约束并不断学习的道理,接着又作假设,“____________”,木材也不会挺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雄鹰和一般的鸟为喻,形象地说明道不同则不相为谋的道理。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临行前所唱的脍炙人口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阐述了 孔子 “仁者爱人” 的思想,怎样才能达到“仁” 呢?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

    刘长卿

    万事依然在,无如岁月何。

    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

    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见多。

    唯馀旧山路,惆怅枉帆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谪官”表明诗人的身份,“却归故村”表明了诗人被贬后所做之事,“怅然”一词体现了诗人的心情。

    B.首联“依然”点明了万事没有变化,后句“无如”则说不管岁月怎样,从语意关系上来看,后句其实可放在开头。

    C.颈联写自己的朋友、同僚很少,既阐发了首联的人生感慨,又为尾联抒情做了铺垫。

    D.“唯馀旧山路”中表面上是写诗人回家的路途只有曾经走过的那条山路,但实则暗示了诗人今后命运的艰难。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上,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月而蓟城 拔:攻取、攻克。

    B. 今王杀丹献之秦王 诚:如果

    C. 荆轲之客,皆   亡:死亡。

    D. 客无不流而去者 涕:眼泪。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 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 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上,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一个人都有背影,行者有行者的背影,伏案者有伏案者的背影,思想者有思想者的背影。背影只有轮廓,看不到喜怒哀乐。背影是简单的,是年轻的,是蹒跚的,是含蓄的,是独特的,更是孤零的。看着背影,不仅仅的是看着渐行渐远的风景,更是心中千思万绪的情感的渐行渐近。

    请以“你的背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不限文体,但必须文体分明,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