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商丘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项句子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翻译: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B.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翻译: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翻译:虽然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

    D.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翻译: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了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

    B. 伦敦当地时间9月6日,三亚市常务副市长岳进率三亚代表团,应邀出访英国黑池市。两市政府代表将签署友好城市协议,使两市缔结秦晋之好

    C. 今天我们重读徐志摩的诗作,在心潮澎湃的同时,诗人的悄然离世更令人扼腕叹息

    D. 领导干部要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力清除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和“污垢”,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才能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B.顺流而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C.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一狼其中,其一犬坐于前

  •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援例:引用成例。   当国者:主持国事的人。

    B. 寒暄:问寒问暖。   貌敬:表面上表示尊敬。

    C. 鳏夫:无妻或丧妻的男人。   邂逅:不期而遇。

    D. 蹙眉:低眉顺眼。   户牖:指古代的门槛很高的门。

     

  •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轲自知事不   于是荆轲遂车而去

    B.终已不   荆轲笑武阳

    C.秦王必喜而见臣   素留侯张良

    D.燕王振怖大王之威   能得樊将军首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陀、吴亮、张柠、李云雷、於可训等评论家好像都商量好了一样,近来纷纷发表了他们的小说新作。

    作为一个当代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严密的社会分工体系中,对个人专业领域之外的事物了解太少,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社会运转体系的了解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想象力的飞扬,也很难产生真正的大师。在评论家李云雷看来,评论家跨界写作小说,尽管仍局限于文学内部,尽管大家不敢奢望成为鲁迅、托尔斯泰那样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但这是一个可贵的尝试。

    事实上,这群人写小说有改变现有文学生态的雄心,他们认为大部分作家都盯着日常琐事,写家长里短,于是想另外做出一个样本

    力图恢复现实主义传统,并非张柠一个人的选择,评论家李陀写《无名指》要处处和现代主义的写作习惯反着来。因为他想回到十九世纪,像托尔斯泰那样把现实生活写得活灵活现,让日常生活充满可见、可闻、可以抚摸的质感,且恢复小说写人物的传统。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房伟和出版社签订了一个长篇历史小说合同。房伟写历史小说,同样有自己的明确诉求,他说正因为很多作家放弃了历史题材的雄心,所以大部分阵地都已让位于网络作家,他想改变这个现状。

    此外,这些年,作家圈受新历史书写影响很深,很多作品大都靠想象力,有的甚至是胡编乱造,远离了历史本身。房伟说:我看中国历史小说越看越不满意,而我自己因为研究工作,有机会接触大量史料,所以我动手一试。

    (摘编自《众多批评家写起了小说,是传统的回归,还是图一时热闹?》)

    材料二:

    人们把批评家写小说称为跨界奇观,这其实包含着某种担忧——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实,这种跨界的接受差异中隐含着一种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认知。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对批评家写小说的关注,除了包含着对批评家能不能写小说、能不能写出好小说的质疑,也隐含着读者对当代文学的不满足,他们实际上是期待批评家能够写出好小说的。随着新媒体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评论家李云雷:评论家写小说,可以让评论界与创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种独特的文体——‘批评家小说'。他在无意中回应了读者对批评家写小说的这种期待。

    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包括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环节。批评家写小说在文学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批评家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这些为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度自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家路遥在准备写《平凡的世界》时,曾列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长篇小说的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其实他就是想获得或强化这种文学史视野。对批评家来说,这种视野在写作之前基本上已经获得了。当然,有些人担心批评家写小说可能会存在掉书袋和炫技现象。虽然钱钟书的《围城》也被有些人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书袋现象,但是这并未影响普通读者的阅读与喜爱。张柠的《三城记》也涉及了很多文学理论,但都像盐入水中一样,化入了文学形象当中,不仅没有给普通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增加了小说韵味。可见,批评家深厚的理论素养有利于批评家在写小说的时候自觉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也要坦率地承认批评家写小说在传播环节的优势。因为批评家自身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得到认可的,而且他们在文学界有一定的资源,所以有利于作品的传播。不过,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不会有任何先天优势。出版家韩敬群说得好:批评家写小说没有豁免权,读者不会对他们高看一眼或者低看一眼,无论怎样,还是要回到作品本身。从根本上来说,批评家的合法性来源于他是普通读者的代表,一旦他脱离了这种合法性,他的批评也将失去有效性。批评家的身份主要是在一个相对专业的文学圈子里为人所知,相关的文学从业者对批评家身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庞大的普通读者群体很少知道他们,且没有必要知道。批评家写出来的作品最终还是要脱离批评家的身份,以普通作品的朴素形式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中接受检验。

    批评家的小说能否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不是由哪一个人说了算的。批评界应该以平常心给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既无须违心溢美,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相信,那些优秀作品必将会在时间的放大器中发酵出无尽的生命力,嵌入文学史的星空。

    (摘编自朱永富《批评家写小说,还是要让作品说话》)

    材料三:

    批评家写小说经常写成丑闻,可还是忍不住,在这个问题上,我要保持一个战略模糊状态,不把话说死。应该说,纯粹的小说对每个批评家都构成一个诱惑。不要说批评家了,不都那样吗?很多相声观众,听着听着就觉得自己也能上去说,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但问题是,都忍不住啊。批评家写小说是一件很冒险的事,当然,永远有例外,也没一个规律说批评家一定写不好小说。

    (摘编自《李敬泽:看来看去,又与谁秘密交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评论家跨界写小说,是因为不满于现有文学生态,力图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或写真正的历史小说。

    B.李云雷认为,评论家写小说有很多困难,除了对非专业领域知之较少外,还受文学本身的局限,但仍值得尝试。

    C.“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认识使得人们对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跨界写小说存在着某种担忧。

    D.随着新媒体和艺术形式等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这是小说难写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房伟有机会接触大量史料,照应了材料二中评论家写小说在生产环节有优势的论点。

    B.批评家拥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使得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C.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没有先天优势,因为此时他已不再是普通读者的代表,而是一位作家。

    D.在文学的生产、文学传播和文学消费这三个环节中,批评家写小说的优势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代文学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使得读者在对批评家创作小说质疑的同时也充满期待。

    B.有些批评家写小说爱炫技,但如果对文学理论处理得好,并不影响普通读者对其作品的喜爱。

    C.文学评论一般是专业人士看的,没有必要像普通作品一样接受普通读者的检验。

    D.李敬泽认为评论家写小说就像观众上台说相声一样,是件很冒险的事,不认可这种行为。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感叹天地辽阔,自然界万物繁多,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与客人在明月之下,清风吹拂之中,放声高唱《诗经》中的《月出》一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表达对回归田园的渴望,就像___________,鱼儿思念水。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论证的立足点,同时强调了名实关系的重要性。

    (2)姚鼐《登泰山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不仅写出了朝阳光辉下日观峰以西诸峰颜色丰富错杂的特点,更赋予山峰以人的动态,形象生动。

    (3)猿声凄厉,令人哀伤,因此猿啼被悲愁化,正如古代一首诗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猿的啼叫声抒写别离悲苦或人生失意之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擅长运用对比手法说理,如文章先说良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然后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与其对比,说明学习需日积月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非常赞同曾皙的观点,因为他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蓝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路唱着歌回家。

    (3)古人经常在诗词歌赋中使用“江”这一意象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王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寓了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而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

    (2)《〈论语〉十则》中以水不舍昼夜而奔流的习性来勉励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孟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望远容易引发诗人内心的复杂之情。年轻时的杜甫登泰山,抒发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而晚年漂泊西南时再次登高,抒发的却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悲苦和孤独之情。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本是写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诗人化用诗意,抒写自己对贤士到来的热烈期盼。

    (4)《琵琶行》中,琵琶的乐声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写出了余音袅袅、余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①铜雀,即铜雀台。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

    【1】下面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开头两句,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

    B.《赤壁》后两句从正面落笔,选择了周郎以及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含蓄蕴藉。

    C.《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即地写景,为风流人物、英雄豪杰——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

    D.两诗作者,对同一个历史人物和事件产生了共同的兴趣,挖掘出历史给人的启迪作用。

    【2】请从抒发情感的角度概括这两首诗词的异同之处,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决意南归。金主完颜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弃疾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节选自《宋史》)

    注:①掌书记,节度使属官,相当于军师参谋。②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地。③佥判,宋代各州幕职,协助州长官处理政务及文书案牍。

    (二)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襜(chān),战袍。②燕兵,此处指金兵。③娖(chuò),整理。④银胡䩮(),银色或镶银的箭袋。⑤金仆姑,箭名。

    【1】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间与之     游玩,旅游

    B.我三日期        乞求,请求

    C.京益            器重,赞赏

    D.高宗师建康     慰劳,犒劳

    【2】下列关于阅读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书文字重点叙述了辛弃疾两次成功抓捕义军叛徒的经过:一次是抓捕和尚义端,一次是抓捕张安国和邵进。

    B.在辛弃疾立下大功回到南宋后不久,朝廷就“改差”他为“江阴佥判”,此处已暗示了他后来的郁郁不得志。

    C.史书文字叙述的主要事件和词作上片描述的事件都发生在辛弃疾的青年时期,此时他加入义军,直面金兵作战。

    D.因客人谈起功名,晚年辛弃疾感而作词,追忆自己豪迈的青春岁月,感慨而今壮志难酬,虽曰戏作,其实不戏。

    【3】下列关于词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从旌旗、人众、军装、兵器等方面烘托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战斗之紧急,写得极为饱满,富有感染力。

    B.一“追”一“叹”,既表现了经历的岁月之长和遭受的挫折之多,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过渡到下片的叙今。

    C.“春风”句感叹青春不再,又在“白髭须”与上片的“壮岁”、句中的“春风”的对照中透露不甘年老的意味。

    D.这首词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淡泊平和,在激昂豪壮与平淡宁静的对照中,展现了抗金志士辛弃疾的传奇人生。

    【4】下列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最接近的一项是(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C.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5】翻译

    (1)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2)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请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出你对英雄的认识,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