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 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 “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D. 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
2、定语后置是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下面句子中不是定语后置的句子是(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文学体裁,又称长短句、诗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B.子,对对方的尊称。衿,衣服的交领。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短歌行》中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来比喻对贤才的渴慕。
C.李清照,号香山居士,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D.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为反对日本修路,中学生们勇敢地走上街头请愿示威。然而,官员的“无作为”,县政府与警察的阻挠,使这场学生运动无疾而终。
B. 由于《论语》内容驳杂,涉及面很广,且缺少谈话相关语境,研究者对于《论语》的解读和阐述莫衷一是。
C. 秦晋围郑,烛之武夜入秦营,面见秦伯时大放厥词,终以委婉的辞令劝谏成功,瓦解了秦晋联盟。
D. 在严寒的冬天,两只三桅大船破浪并行,一网上来,能打上千斤鱼。这种竭泽而渔的打鱼方式极为壮观豪迈。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妙趣横生的网络游戏容易使青少年沉迷虚拟世界、荒废学业,引发广泛关注,相关部门也一直探索各类措施予以限制,力阻网络游戏沉迷现象蔓延。
B.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常以竹篾、素绢、线绳为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风筝样式逐渐丰富,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C.网络新闻评论是新闻评论的一个分支,其作者往往触景生言,有感而发,少有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之语,多为直抒胸臆、旗帜鲜明之作。
D.受到“蛋壳公寓”公司资金短缺的影响,许多原房主被拖欠租金,租客们也被迫连夜搬离自己的住处,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有一段时间彻底从他记忆中藏匿了,中断的切口是他在弄堂里奔跑,有千军万马在身后追随,所谓千军万马,不过是他的兄弟及邻家的男孩。他一直跑到后门口,祖母身前,祖母将手指探进他的后衣领,说了声:怎么没有汗?祖母检测他们的健康状况,就是探他们的后颈,倘是汗津津的发黏就没事,放他们再继续奔跑;相反,滑溜溜的干爽,一定出毛病无疑。这是从她相继两代的育儿经验中得出的方法,百试不爽。祖母探过后颈之后,还有一段杂乱的印象,所以,记忆中那个切口并不是齐整的,而是很有些毛糙,如同藕断丝连的意思。
那一段杂乱的印象是以昏睡为主,在昏睡中间杂着祖母向母亲的诉说,母亲对祖母的抱怨,以及对兄弟的呵斥;再有被母亲还是祖母挟持着起来,去医院挂号,在等候的长椅上继续昏睡;有几次母亲试图让他睡在膝上,可他的身量和心理都已不适宜躺在母亲的怀里,于是挣着出来。体温表冰凉地放进舌下,很快又滚烫地取出;脚踩到地上,没有站起来,而是蹲下去,最后是负在父亲的背上;药片送进嘴,再原样呛出,又碾成粉状,和了水灌下,在喉咙口打着旋。酒精辛辣凛冽的气味四处都是……
祖母探这小人儿的后颈时,其实已经在发热,小孩子通常都不怎么惧怕发热,任凭到三十八甚至三十九度,依然无知无觉。此时,正是从三十八往三十九度攀爬的过程,祖母自然不依,立马驱去床上躺着,这一躺下,原本被抑制着的热度便一径直升上来,等孩子的父母下班到家,七月天里裹在一床棉被里的小孩子已烧成一块火炭,再量体温,水银柱几乎升到顶头。母亲责怪祖母不该大热天里用棉被裹他,祖母申辩历来都是用捂发汗退热,到底犟不过强悍的媳妇,由她解开棉被,却见那小孩像剥了皮的老鼠,浑身赤红着打战,无奈再将棉被裹上。思忖一时,决定去医院。
可怜那孩子烧成这样还能自己站住,由母亲和祖母套上毛衣,随着走出家门去医院挂急诊。急诊间满是发热的大人小孩,差不多都是诊为热伤风,打一针退热针,再配些药片,便退出来。虽是昼长的季节,此时亦已暮色满天,街灯亮起,催促着夜晚来临。白日的暑气略退去,风吹来有些微凉意,方才的退烧针起了作用,那孩子振作了些。问他想吃什么,回答面条;又问面条里放些什么,回答什么都不放;祖母说,原来是要一碗阳春面,回答却很坚执:“阳春”也不要!显然食欲不振,想吃得清淡,只是不知道“阳春”仅为修饰,与任何实物无干。祖母与母亲相视一笑,婆媳俩在争吵之后和解了。
医院去过了,针打过了,药也吃下了,再加上捂被子发汗的老法,余下的就是等待。寒热就像潮汐,自有运动的规律,一夜过去,早晨醒来又是新鲜活泼的一天。这一晚格外平静地过去。那孩子的兄弟比平日乖许多,早早也上了床。大人呢,急躁过去之后安详下来,将病了的那个掖紧被子,没病的也搭上一角毛巾毯在肚子,然后燃起一盘蚊香,苦涩的烟在木地板上弥散,缠着桌脚与床脚盘旋缭绕。这平静里藏着些指望,因此指望又生出欣悦。这也是平常的居家日子里的波澜,微小的危境与解脱,凝结的亲情,将一家人团得更紧。
由于早睡,那夜是要比以往漫长。小兄弟有一两次醒来,朦胧中,房间里有黄黄的电灯和轻轻的呢喃,是祖母服侍哥哥喝水,吃药,还有撒尿。那小的是有纠缠的习惯,可这一夜却不,翻个身兀自睡熟。小孩子都是有感应的动物,感觉到不寻常,正在或者已经发生事端。所以,潜意识里就有回避,存了侥幸,也许,一觉醒来,一切回到原状。灯光在眼睑里恍惚一下,又被睡眠盖住,将发热的同胞手足留在了灯下,连同墙上摇曳的影。七月的夜晚,其实是爽利的热,身下竹席滑滑的,风习习拂过身上。热杀去了黏滞的物质,空气变得轻盈,很远的地方的声音和气味传过来,又扩散开去,这静谧里有了一股跃动,飘然的。灯光里的几只青虫瞎撞着飞行,骤然在黑暗中匿去。
睡眠席卷了夜晚。
(节选自王安忆《救命车》)
文本二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创作风格最嬗变的作家之一,王安忆从创作伊始就对现实主义保持着极大的热情,沿袭着按照生活本来面貌反映生活的原则,她努力探寻着现实的自然原貌。在回望自己独特人生经历,书写个体生命特有体悟的过程中,她始终将“真实性”作为其小说创作的主要原则,不同于我国古代写实传统中强调的“实录”,也不同于“五四”以来政治性观念映射下对生活的客观反映,王安忆崇尚的客观真实更具有西方现实主义所倡导的认识论上的意味。
(节选自皮进《王安忆小说创作观念中的“真实性”阐释》)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昏睡中杂乱的印象的描写,渲染了朦胧隐约的氛围,表现生病中的孩子虚弱单薄的形。
B.祖母用捂被子发汗退热的老办法,使孩子的体温不降反升,写出了年老的祖母思想的落后。
C.母亲和祖母二人因孩子生病争吵,又因孩子的童真和解,细节中体现家人之间的爱与关怀。
D.小兄弟在哥哥生病时像有了感应,并不纠缠,“兀自睡熟”,充分表现小兄弟的乖巧懂事。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人物没有有个性的姓名,只有"他""这小人儿"等代称,使其生命体验具有了概括意义。
B.小说从寻常百姓家的小危机写起,语气平和温厚,主要以白描手法,凸显平常人家的生活气息。
C.小说景物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如“风习习拂过身上”,推动情节发展,暗示孩子的病情好转。
D.小说影像化的叙事风格,对光线格外偏爱,如“灯光里的几只青虫瞎撞着飞行”,让小说有画面感。
【3】小说在叙述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文本二指出,王安忆的小说始终将“真实性”作为小说创作的主要原则。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小说创作“真实性”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漫江碧透,_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4)有的诗词开篇就奠定了感情基调,如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皆是开篇以景衬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8、将上下句补充完整。
(1)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3)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
(6)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謇朝谇而夕替。
(8)______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
(9)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1)________________?夫孰异道而相安?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忍尤而攘诟。
(13)___________________,延伫乎吾将反。
(14)____________________,集芙蓉以为裳。
(15)忽反顾以游目兮,_________________。
(16)佩缤纷其繁饰兮,__________________。
(17)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_________?
9、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1)《诗经·氓》中用桑叶枯黄飘落比喻女子憔悴、衰老被弃的名句是:____ ,___ 。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国君荒唐、不体察民心的两句是:____ ,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感叹人生的短暂与自身的渺小。
10、把下列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鹰击抽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3)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4)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5)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8)______________,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
(9)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10)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11、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①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秋景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沧海》中,写沧海之上水波荡漾、岛屿高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论语》中,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④《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描写士兵们被荆轲的慷慨歌声感染,同仇敌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认为,“真的猛士”的两个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长安君(注)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这首诗是作者出使辽国临行时写的。长安君是作者的妹妹,封长安县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前四句写“会”,从生活中就地取材;后四句写“别”,呼应了标题和首联。
B.颔联描写家庭生活细节,对仗工整,加之善用叠词,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C.颈联中,“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言距离之远,使人感到离别易相会难。
D.尾联借助“大雁”这一意象,写书信难寄,重逢之日不可预期,基调消沉。
【2】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置车骑,从间道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更赐爵列侯,号为舞阳侯。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郎中守宫门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子伉代侯。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项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
B.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
C.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
D.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侯”是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舞阳”是其封地。在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在封地内行使统治权。后代封侯多无封地无食邑。
B. 禁中,也称“禁省”、“禁内”、“宫禁”等。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由此称。
C. 古代专用于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为“崩”。“卒”是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卒”则用作“死”的通称。
D. 古代的君王、大臣或后妃死后,根据他们生平事迹、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就是谥号,例如“汉高祖”中的“高祖”。
【3】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樊哙出身低微,原本是一个杀狗卖狗肉的屠户,在刘邦起兵之初就一直跟随他,作战勇敢无畏,曾经在攻城战中身先士卒,率先登上城池。
B. 樊哙对刘邦非常忠诚,在范增设计要杀死刘邦的时候,樊哙得知消息,便带着铁盾冲入营帐,当面斥责项羽的过失。
C. 刘邦的妻子吕后的妹妹叫吕须,嫁给了樊哙,刘邦对自己的妹夫比其他将领更亲近,因此在汉朝建立时,册封樊哙做了舞阳侯。
D. 在绛侯和灌婴等重臣不敢劝谏的时候,樊哙曾率群臣闯入皇宫,痛哭劝谏,并以秦朝赵高为例说明皇帝不该亲近宦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置车骑,从间道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
(2)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郎中守宫门者无得入群臣。
14、2022年11月,北京某区的古城街道办事处联合品质优良的餐饮企业共同建立“小哥暖心餐厅”。快递小哥们高兴地说:“再也不用蹲在路边凑合吃一顿了。”除了提供味美价廉的餐食外,这家餐厅里还为他们提供可供休憩、学习的“暖蜂驿站”,内有免费红色读物、充电宝、医药箱等。
(1)请你帮助古城街道办事处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一下“小哥暖心餐厅”的推广意义。
要求:格式上不作要求,内容具体,认识明确,150字左右。
(2)请以一个快递小哥的名义为古城街道办事处写一封感谢信。
要求:感情真挚,内容具体,语言得体,150字左右。
(3)如果你所在的区街道办事处也想合开一家这样的“小哥暖心餐厅”,派你去联系一家餐饮企业,你将怎样说服对方同意合作呢?
要求:理由合理,态度真诚,语言得体,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