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青岛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解除 B.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意:料想

    C.贾余庆等以祈请使北诣:到……去 D.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列举罪状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如会同,端章甫 B.赤也为之,孰能为之大

    C.乎舞雩 D.瑟希

  • 3、巴金《家》中,鸣凤当得知自己将要被作为礼物送到冯家后,她暗暗下了殉情而死的决心。在一个静静的夜晚,失望无助的鸣凤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以( )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A.跳井 B.悬梁 C.服毒 D.投湖

  • 4、下列诗词名句,与其题目及作者的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B.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C.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温庭筠《惜春词》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甫《秋夕》

  • 5、形容不值得作为准则。这个成语是

    A. 不值一提 B. 不足为凭 C. 不足为训 D. 不以为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惊蛰过后很长一段日子,尽管节令也已经过了春分,但连绵的黄土高原依然是冬天的面貌。山野里草木枯黑,一片荒凉。只是夜晚的时间倒明显缩短了。

    一直到了四月初,清明节的前一天,突然刮起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黄风。风刮得天昏地暗,甚至大白天都要在房子里点亮灯。以后紧接着的几天,气候突然转暖了。人们惊异地发现,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树、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山坡的枯草间,已经冒出了一些青草的嫩芽。

    孙少平的日子过得和往常差不多:吃黑高粱面馍;看借来的课外书;在城里的各个地方转悠。这天下午劳动,全班学生在学校后面的一条拐沟里挖他们班种的地。不到一个小时,孙少平就饿得头晕眼花。好不容易熬到快要收工的时候,他们村的润生突然来到他眼前,说:“少平,我姐中午来找我,她说让你下午别在学校灶上吃,到我二爸家去吃饭……”润生说完这话,就又回到他挖地的地方去了。

    润生的姐姐叫他有什么事呢?而且还叫他到她二爸家去!

    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润生他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在县上可是一个大人物。不过,他对润生的姐姐润叶倒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润叶姐不管对村里的什么人都特别好。而最主要的是,润叶姐小时候和他大哥一块耍大,又一起念书念到小学。后来润叶姐到县城上了中学,而哥哥因为家穷回村当了农民。润叶姐在县上的城关小学教了书,成了公家人,每次回村来,还总要到他们家来串门,和哥哥拉家常。

    按说,润叶姐要求他的事,他都应该按她说的做。但现在叫他到她二爸家去吃饭,他倒的确有点惶恐和为难了。他想到他穿这么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去做客,不由得一阵阵心跳耳热。

    学校马上要开饭的时候,孙少平还是拿不定主意。他想他如果不去,就太对不起润叶姐了。如果去,他又感到有点惧怕。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先不去润叶姐二爸家吃饭。等他在学校吃完饭后,过一段时间,他直接到城关小学去找润叶。这样既见了润叶姐,又可以不去她二爸家。

    孙少平这样想着,拿着两个黑馍走到了他宿舍的门口。他在门口一下子愣住了:他看见润叶姐正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上——显然在等他回来。少平一下子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倒是润叶姐走上前来,仍然笑着说:“我让润生叫你到我二爸家去,你怎么不来呢?”“我……”他不知说什么才对。

    润叶姐敏捷地一把从他手里夺过那两个黑馍,她把馍放在他碗里,说:“走,跟我吃饭去!”“我……”少平还没反应过来,只好跟着润叶姐起身了。

    他一路上跟着润叶姐进了县革委会的大门,进了她二爸家的院子,润叶让他坐在一个方桌前,接着就出去为他张罗饭去了。现在他一个人坐在这陌生的地方,心还在咚咚地跳着。两只手似乎没个搁处,只好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膝盖上。

    不一会,润叶便端着一个大红油漆盘子进来了。他赶忙站起来。润叶把盘子放在方桌上,然后把一大碗猪肉烩粉条放在他面前,接着又把一盘雪白的馒头也放在了桌子上。她亲切地用手碰了碰他的胳膊,说:“快坐下吃!我们已经吃过了,你吃你的,我出去刷一下碗筷。不要怕,好好吃,我知道你在学校吃不好……”她拿着碗筷出去了。

    孙少平的喉眼骨剧烈地耸动起来。肉菜和白馍的香味使他有些眩晕。他坐下来,拿起筷子,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什么也不想了,闷着头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感谢润叶姐把他一个人留在这里,否则他吃这顿好饭会有多别扭!等到他放下碗筷,才意识到自己吃得太多太快了。

    这时候,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

    现在,润叶姐把他送到了学校的大门口。她站定,说:“你快回去……”说完这话后,便从自己的衣袋里摸出个什么东西,一把塞进他的衣袋,旋即就转过身走了。走了几步她才又回过头说:“那点粮票你去换点细粮吧……”

    少平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润叶姐就已经消失在坡下的拐弯处了。他呆呆地立在黑暗中,把手伸进自己的衣袋,紧紧地捏住了那个小纸包。他鼻子一酸,眼睛顿时被泪水模糊了……

    (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示了黄土高原极具地域特色的场景,让读者从中了解到特定时代中人物的社会活动。

    B.小说第一段的环境特点是“一片荒凉",结尾的景色却变得美好起来。这一转变暗示了孙少平到润叶她二爸家吃饭前后从惶恐不安到轻松感动的心理转变。

    C.“两只手似乎没个搁处,只好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膝盖上”,这一动作描写既表现了孙少平内心的紧张,又暗示了他性格木讷。

    D.“肉菜和白馍的香味使他有些眩晕”,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孙少平对近在眼前的“美味”的渴望和不知所措。

    2小说中多次出现环境描写,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明妃曲(其一)

    [宋]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①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②,人生失意无南北。

    ①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所居毡帐集中地。多借称其王庭所在之处。

    ②长门,汉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阿娇失宠后居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起首四句,写明妃离宫时的形象。鬓发散乱伤心落泪尚如此动人,使元帝不能自持,反衬了明妃的美丽。

    B.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作者对元帝问罪画师的议论既讥讽了汉元帝按图召幸的好色与愚笨,也强调了王昭君的精神风采之美。

    C. 诗人通过明妃的“不改汉服”来表现明妃爱乡爱国的真挚深厚感情,也借“鸿雁”这一意象表达了明妃思乡的痛苦。

    D. 结尾诗人设想的昭君家人寄予她的词句,家人以阿娇的典故劝告明妃安心守在毡城,表现出人情的麻木与淡漠。

    2结合全诗,梳理诗歌表达的复杂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节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注)①周公、召公:西周初年辅佐成王的名臣。 ②方叔、召虎:周宣王时功勋卓著的武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B.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C.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D.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史公”指《史记》作者司马迁,他年轻时曾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B. “乡党”指乡里,因古制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后用来泛指家乡。

    C. “宫阙”指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阙”原为宫殿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

    D. “待选”指士子将自己所撰诗文上呈朝廷主管官员,并送给皇帝亲自阅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辙认为写出好文章,仅凭学力是不够的,人的精神气质起着很大的作用,孟子与司马迁的文章中就显露出非同一般的“气”。

    B. 苏辙不满足于读诸子百家的书,认为它们不足以激发志气,他在本文中回顾了自己过秦汉故都及游赏山川、瞻仰宫阙的经历。

    C. 苏辙在京城得见当时很有声望的欧阳修,并与其弟子及欧阳公身边的贤臣交往,提升了自己对文章的认识。

    D. 苏辙夸赞韩太尉才略冠世,表达了自己想要拜谒的愿望,并坦言自己入京师求取斗升之禄的艰辛,希望得以聆听太尉的教诲。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2)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3)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指南录后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作文。

    青春该有怎样的模样? 一百年前,新青年为救亡图存振臂一呼。四十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一代新人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今天,平均年龄30岁的中国航天科研团队,筑梦太空;“80后”古钟表修复师亓昊楠,十多年来在故宫默默地和蒙尘的文物打交道;快递小哥雷海为在摘取中国诗词大会桂冠后,又立下了“看遍名山大川”的人生新目标……这些都是青春的模样。习主席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800字左右文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