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那个剧本我读了五遍。 主谓谓语句
B. 李老师教过我们德语。 兼语句
C. 他的身体不如从前硬朗了。 比较句
D. 老奶奶拄着拐棍过马路回家。 连谓句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的朱熹抽取《尚书》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牲”原指供祭祀和宴享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C.《林黛玉进贾府》中“敕造”指奉皇帝之命建造。“敕”字是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不能当作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
D.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3、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D.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平
4、下列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环滁皆山也
5、下列画横线的特殊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A.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C.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楼梦》的传统性
俞平伯
从《红楼梦》中,很容易看出它如何接受、综合、发展了古代小说的传统。
《红楼梦》以“オ子佳人”做书中主角,受《西厢记》的影响很深。如二十三回黛玉葬花一段,宝玉说“看了(《西厢记》)连饭都不想吃了”。以后《西厢记》几乎成为宝玉、黛玉两人对话时的“ロ头语”了。本书引用共六七次之多,而且用得都很灵活,如四十九回引“是儿时孟光接了梁鸿案”一段,宝、黛借《西厢记》来说自己,非常自然。
《红楼梦》开首说补天顽石高十ニ丈,方ニ十四丈,共有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原合十二月,ニ十四气,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跟《西游记》第一回说花果山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开阔,说法略异,观念全同。而且,这块顽石,既可缩成扇坠一般,又可变为鲜明莹洁的美玉,我觉得这就是金箍棒塞在孙猴子的耳朵里呵。
《金瓶梅》跟《红楼梦》的关连尤其密切,它给本书以直接的影响,近人已有专书论述这儿不作详引。如《红楼梦》的主要观念“色”、“空”,明显从《金瓶梅》来。又秦可卿棺殓一节,几全袭用《金瓶梅》记李瓶儿之死的文字,脂砚斋本评此“深得《金瓶》壶奥”。
从上边简单引用的各例,说明《红楼梦》实集古来小说之大成。不仅此也,它还继承了更远的文学传统,并不限于小说,如《左传》《史记》,如乐府诗词,而继承《庄子》与《离骚》尤为特出。脂砚斋本第一回评,明确说“《庄子》《离骚》之亚”:第六十三回借妙玉的口气说“文是《庄子》的好”;第二十ー回,宝玉摹拟《庄子·箧篇》——这些都不必细说。我以为庄周还影响《红楼》全书。它的汪洋恣肆的笔墨,奇幻变换的章法,得力于《庄子》很深。
至于《红楼梦》与《离骚》的关系,借其中的《笑蓉诔》来说明。这属诔文,引用《离骚》《楚辞》最多。其中更饶趣味的一条是:宝玉在这篇诔文里,把他的意中人晴雯比作“螺”——宝玉说晴雯“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作者原注说:“鲧刚直自命,舜殛于羽山。《离骚》曰,鲧以亡身兮,终然天乎羽之野”。这是特识、特笔。拿自古相传“四凶”之一的“鲧”,来比晴雯这样美人儿,够古怪的:所以后来有人把这句改为“巾帼惨于雁塞”,以为用昭君出塞的故事就妥当得多了,而不知恰好失掉了作者的意思。赏识这“直”的“鲧”本是屈原的创见;《红楼梦》作者翻“直”为“刚直”,仿佛更进了一步。这是思想上的“千载同心”,非但文字沿袭而已。
如上所举,《红楼梦》古代渊源之深厚且广泛,已可略见一斑。自然,它不是东拼西凑,抄袭前人之文,乃融合众家之长,自成一家之言。所以必须把《红接梦》的传统性跟它的独创性合并地看,才能见出真面目。若片面地、枝节地只从字句上的痕迹来做比较,依然得不到要领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受《西厢记》的影响很深,以“才子佳人”做书中主角
B.《红楼梦》和《西游记》都是借写顽石开篇,说法略有不同,观念大致相同。
C.《红楼梦》笔墨汪洋恣肆,章法奇幻变换,这得益于《庄子》的深刻影响。
D.后来有人把“巾帼惨于羽野”改为“巾帼惨于雁塞”,作者认为这恰好失掉了作者的意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宝玉作的《芙蓉诔》来说明《红楼梦》继承《离骚》尤为特出。
B.文章引用《红楼梦》与《西游记》等关联的几例,说明它实集古来小说之大成。
C.文章主要采用例证法和比喻论证法,大大増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D.文章分别论述《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史传等文体的关系,最后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俞平伯虽然没有详引近人关于《金瓶梅》与《红楼梦》关系密切的论述,但是他认为《红楼梦》的主要观念“色”、“空”是“深得《金瓶梅》壶奥”。
B.脂砚斋评价说《红楼梦》是“《庄子》《离骚》之亚”,这佐证了《红楼梦》继承的文学传统,并不限于小说。
C.如果仔细分析《红楼梦》的文本,我们可以知道《红楼梦》受《左传》、《史记》这两部史传文学作品影响尤为突出。
D.《红楼梦》古代渊源深厚且广泛,正是这种鲜明的传统性,决定了《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是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之一。例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_____________”一句,借杜鹃来表达一种凄凉之意;李商隐 《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则是巧妙化用了蜀帝化身杜鹃的典故,把自己的悲苦哀怨写得淋漓尽致。
(3)荀子在《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造境特色鲜明,由地理之河生成历史之河,从江山长卷生成。人物长卷,在故垒西边的实景上叠加三国赤壁的虚境。
B. 这首词镜头运用巧妙,随着景物描写由远镜头到特写的推近,人物描写也由“千古”而“三国”推近到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特写。
C. 这首词既有对前人诗句的化用,又有为后人化用的诗句,“卷起千堆雪”句是对柳词的化用,“大江东去”句为明人所化用。
D. 这首词与《赤壁赋》一样同属作者的黄州诗文,都借赤壁英雄之“古”抒己之怀,蕴含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人生困境的超脱。
【2】这首词善用衬托推进诗意,请对此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阵,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
B.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
C.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
D.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
(2)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庚子鼠年,旧岁新春交替之际,始自荆楚大地的一场疫情席卷全国。无论是封一城而救一国的悲壮,还是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果断抉择;无论是医护人员的勇敢逆行,还是雷神山火神山的速度奇迹;无论是无数爱心人士的踊跃捐赠,还是平凡百姓的温暖帮扶;无论是特殊时期普通民众的诸多无奈,还是闲居在家广大网友的自嘲调侃……都是我们所见证的历史片段。两个甲子之前的庚子国难我们只能耳闻中华民族的哭声,如今的庚子之春我们可以眼见中华民族的巍然与团结。
关于这次特殊的春节与假期,请根据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套作、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