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画线词语的意思。
【1】《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热闹”的意思是( )
A.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
B.(景象)繁盛活跃。
【2】画上有撑船的船工。“撑”的意思是( )
A.抵住。
B.支持。
C.用篙抵住河底使船行进。
2、下面的冒号与其他用法不同的是( )
A. 沙鬼对风怪说:“咱们联合起来进军,没有森林,谁也阻挡不了咱们!”
B. 森林王国有一条特别法令:“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
C. 报告地点:学校多功能教室。
D. 蓝蓝想:这是怎么回事?
3、下面不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
A. 沉着—慌张 B. 鼓励—鼓舞 C. 相信—怀疑
4、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摆布 央求 模形 威武 B.迷失 分裂 锋利 海参
C.裙星 戏耍 透明 智慧 D.影响 蜜蜂 磨菇 别致
5、我会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舒服——( ) 落后——( ) 危险——( ) 长——( )
胜——( ) 强——( ) 快——( ) 宁静——( )
6、补充词语。
恍( )惚( ) ( )紫( )黄 窃窃( )( )
( )( ) 闪烁 噼( )啪( ) 颜色( )( )
7、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角落 ________的小喇叭 ________的图案 ________的场面
________地回答 ________地吹拂 ________地飞行 ________地跳跃
8、拼音填汉字。
9、完成课内阅读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1】这段话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用来具体描绘“烂漫”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赶集__________
A.集合,聚集。 B.集市。 C.集子。
(2)烂漫__________
A.因水分过多或过熟而松软。 B.腐烂;破碎。 C.形容程度深。
【3】在喜欢的句子后面打上“√”,并写出理由。
(1)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朝一个方向聚拢来…… ( )
(2)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 )
理由:
10、阅读加油站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挑选了一株颜色稍淡的,让其自然枯萎,把种子精心收集起来,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挑选颜色浅的花的种子栽种……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心侍弄 ( )种秋收 ( )环往复
2.从这段话中的两个“从不”,你知道了什么?
3.如果老奶奶没有去世,你认为她能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吗?请你大胆想象一下,照老奶奶的办法,怎样才能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呢?
11、阅读理解
黑鸟和白鸟
一只黑鸟和一只白鸟同住在一棵树上。它们一同出去找吃的,一同在蓝天下飞翔。
这天,黑鸟要外出访友。它对白鸟说:“你可要好好看住我们的果子,不许偷吃!”
可是,由于空气干燥,过了几天,果子干了,一窝果子变成了半窝。
黑鸟从外面回来了,它一见果子少了,就嚷嚷起来:“怎么只剩半窝了?这满满一窝果子,当初是我们俩辛辛苦苦采集来的,现在你独自偷吃了一半。没想到你这么坏?”
白鸟委屈地回答 我对天发誓 我真的一个果子也没偷吃 是果子自己少了 但是,黑鸟根本不相信白鸟的话,依然大声骂道:“你这个家伙太坏了,偷吃了果子还不承认!”说着黑鸟就扑上去,用尖嘴把白鸟啄得浑身是伤。不久,白鸟就死了。
过了几天,下了一场大雨。窝里的果子浸透了雨水,果子又重新变成了满满一窝。
黑鸟看见了,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它十分懊悔,捶着自己的胸口,痛哭流涕地喊着:“白鸟, ”
但是,这一切都没有用了。
【1】请你再写出两个如“辛辛苦苦”(AABB式)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给短文“ ”处加标点,你认为正确的一组是( )
A. :“ , , 。 B. :“ 。 , 。” C. :“ , , 。”
【3】果子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的句子,想想黑鸟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真读短文,想想黑鸟会痛哭流涕地对白鸟喊些什么?请你填在文中画线的空白处。
【6】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西北明珠——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璧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 )有精妙绝伦的彩塑,( )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__________花篮,采__________鲜花;有的怀__________琵琶,轻__________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读第三自然段,补充词语。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把“抱、摘、挎、拨”填到适当的位置。
【2】选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标出短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
【4】品味语言,完成练习。
(1)“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这句话把 比作 ,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生动了。
(2)文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用波浪线标出其中的一处。
【5】为什么说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红蚂蚁
有一天,我看见一队出征的红蚂蚁沿着池边前进,那时刮着大风,许多红蚂蚁被吹进池塘,做了鱼的美餐。显然,红蚂蚁不像蜜蜂那样,会选择另一条路回家,它们只会沿着原路回家。
我叫小孙女帮我监视它们。她喜欢听蚂蚁的故事,也曾亲眼看到过红蚂蚁的战争。天气不错的日子里,她总是蹲在园子里,瞪着眼睛往地上张望。她很高兴接受我的重托。
有一天,我在书房里听到小孙女的声音:“快来快来!红蚂蚁已经到黑蚂蚁的家里去了!”
“你知道它们走的是哪条路吗?”
“是的,我已经做了记号。”
“什么记号,你是怎么做的?”
“我沿路撒了小石子。”
我急忙跑到园子里。小孙女说得没错,红蚂蚁们正沿着那一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呢!我用一片叶子截走几只红蚂蚁,放到别处。这几只红蚂蚁迷了路,其他的红蚂蚁凭着它们的记忆顺着原路回去了。
红蚂蚁并不是像蜜蜂那样,会辨认回家的方向,它们是凭着记忆回家的。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照旧回得了家。
【1】短文主要想告诉我们( )
A.“我”让小孙女帮“我”监视红蚂蚁。
B.“我”和小孙女是怎样观察红蚂蚁的。
C.红蚂蚁是凭着什么找到回家的路的。
【2】小孙女为什么要给红蚂蚁走过的路做记号?( )
A.因为她喜欢观察红蚂蚁。 B.因为她喜欢和红蚂蚁开玩笑。
C.因为这样便于观察红蚂蚁的行走路线。
【3】短文的哪句话可以概括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大意?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1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②“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④“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 盛东西的,并 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⑤“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在第④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第④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_____。
【3】用“ ”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从描写铁罐的词语可以看出铁罐 ;从描写陶罐的词语可以看出陶罐 。
【4】读了这一课,我懂得了 _____。
15、阅读。
红蜡烛(节选)
新美南吉
夜晚来到了。大家兴冲冲地来到山顶上。猴子早就把“花炮”捆扎在一棵树的树杈上,在那儿等着大伙儿呢!
花炮马上就要放到天空中去了。想不到,这时发生了一件非常难办的事:谁也不肯去给花炮点火。大伙儿乐意看,却不愿意动手。
这样,花炮就看不成了。
后来,大伙儿决定采用抽签的办法——谁抽着“去”字,谁就去点火。
抽到“去”字的是乌龟。
乌龟只好鼓起勇气,朝花炮走去。
他点火点成了吗?
没有!
他刚刚挨近花炮,脖子就不知不觉地缩了回去,怎么也伸不出来了!
这样,只好第二次抽签。这次应该黄鼠狼去。黄鼠狼比乌龟强点儿——他的脖子没有缩进去。可惜黄鼠狼近视得厉害。他光瞪着眼,在花炮周围转来转去。
后来,轮到野猪去点了。
大伙儿惊慌地钻进草丛,把耳朵紧紧地捂住,这还不算,连眼睛都闭起来了。
“你们准备好了吗?我可点了!”最后,是勇敢的野猪擦亮了火柴。
“点吧,快点吧。”回答的声音从草丛里响起。大家又是期待又是害怕——好紧张哦。
可是,等啊,等啊,等了好久——没有震天的巨响,没有照亮整个夜空的美丽火花,什么都没有。一个接一个地,小动物们睁开眼睛,放下捂住耳朵的手,他们惊讶地看见:一支小小的、红色的蜡烛,在天朗气清的夜空下,静静地燃烧。静静的,静静的,无声无息——只有一片小小的光亮和温暖,小得仿佛盈手可握,像一个最亲的人,在对着他们微笑。
【1】风一吹,各种形状的鸟窝就在枝头跳起了舞。(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
【2】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用带下划线的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例:无声无息(ABAC式):________、________
【4】大伙儿决定用 的办法决定谁去点火。
A.划拳
B.抽签
C.赛跑
【5】文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去点火,最后,________点火成功了。
【6】乌龟为什么没有成功点火呢?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答案。
【7】文中提到的“花炮”其实是________。
16、妙笔生花。
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是本文的一个特点。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用上这种方法,围绕下面的中心句,把这句话写清楚、写具体。
海底的动物形状千奇百怪。______________
17、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1.例:水是那样绿,绿得好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得____________。
2.例: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不爱学习的人是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例:小虾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很快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最后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词句段运用。
(1)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妈妈说:“我今天加班,不回来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请你仿照例句,根据给出的开头,接着写。
例句:我的小表弟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雨下得真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这段话不通顺,读一读,看看有什么问题,修改后抄写下来。
小华养了鹦鹉一只,它有着眼睛大大的,羽毛五彩缤纷的。它非常的聪明,因为它会学小华说话,所以小华很喜欢它。有一次小华在看书,突然鹦鹉唱起了小华最喜欢的那首歌。它的声线悦耳特别的。这让小华喜爱更它了。
20、修改句子。
(1)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圆闰的鲜红色的樱桃,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梨,金黄色的面包。
________________
(2)小虾的搏斗很热烈,蹦出水面是长有的事。
________________
(3)这肥皂泡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成小球两三个。若是扇得太急了,这薄脆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势,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美好的情感,如母子情、父女情、师生情等。请你以“关爱”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