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田畴             序幕            卑微             巧妙绝伦

    B.挑衅             遏制            城廓             芳草萋萋

    C.飓风             频临            苔痕             旁逸斜出

    D.锤练             吹嘘            酒肆             长虹饮涧

  • 2、下列与课文有关的内容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安塞腰鼓》——刘成章————现代

    B. 《灯笼》——吴伯箫————当代

    C.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D. 《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

  • 3、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我们在追求自我提升的时候,不要去迷信那些神奇、快速的解决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人在自信的时候更可能做出有益的行动,发生积极的改变。

    ①因为自我提升本身就是一段漫长艰苦的历程

    ②我们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过程中应当保持谦逊

    ③没有什么心灵鸡汤可以让人醍醐灌顶,立即改写人生

    ④但也要坚信自己有着不可抹杀的价值

    A.①③④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 4、下列对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渔家傲》的作者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B. 《白杨礼赞》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胡线索。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滕文公下》,文中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D.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人着一“____________”字,即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辉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

    【2】请自选角度鉴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请用课文原句填空:(每小题1分,共7分。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

    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现洞庭湖气势阔大的名句是: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昆虫记》的片段:一只蜜蜂过来喝蜜了。时机来了,蟹蛛猛扑上去,用毒钩抓住这冒失鬼的翅尖,而长长的爪子则笨拙地将其勒住。几秒钟过去了,蜜蜂尽力反抗,可是攻击者在它的背上,它的针刺不到。这样的肉搏不能持续很久,否则蜜蜂会逃脱。于是,蟹蛛松开了蜜蜂的翅膀,迅猛而准确地咬住它的颈部。毒钩一旦刺入,战斗也就结束了,死亡随之而来。蜜蜂就像是被雷突然击中一样。它原来还在猛烈地扑腾,可现在只剩下跗骨还在微微颤抖,这是最后的抽搐,接着它便不动了。

    【材料二】名家对《昆虫记》的点评:

    ①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和书写。

    ——罗斯丹

    ②法布尔是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罗曼·罗兰

    【材料三】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

    【1】请结合【材料一】所选片段的内容和语言特点,谈谈你更赞同【材料二】中哪一位名人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2】【材料三】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___________”。孔子云:“勇者无惧。”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①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②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③最终。他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怀抱沉重的巨石,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可以说,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公,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全,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日子,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④端午,承载着代代后辈对伟人的缅怀和敬仰。

    ⑤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屈原把自己的一身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⑥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⑦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原活着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原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⑧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粽子,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

    ⑨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屈原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

    ⑩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蒿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

    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敢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有特色,内涵很丰富,请赏析。

    【2】请从内容和结构上说说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3】题目“端午的阳光”,除了指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的阳光,也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在历中的见证的含义外,还有两层更深刻的含义。请你仔细阅读全文,答出这两层含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诚实这美德要用行动来诠释。

    请以“做个诚实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