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储氢纳米碳管研究成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但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的杂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方程式为3C+2K2Cr2O7+8H2SO4=3CO2↑+2K2SO4+2Cr2(SO4)3+8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2)H2SO4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填选项序号)。
A.酸性
B.氧化性
C.氧化性和酸性
D.还原性和酸性
(3)请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______。
____Fe2++____H++_____NO=_____Fe3++_____N2O↑+____H2O
3、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
(1)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在密闭容器中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 ΔH=-90.8 kJ·mol-1。在容积为1 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230 ℃、250 ℃和270 ℃三种温度下合成甲醇的规律。下图是上述三种温度下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与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则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
(2)下图是甲醇燃料电池工作的示意图,其中A、B、D均为石墨电极,C为铜电极。工作一段时间后,断开K,此时A、B两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
I.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_______
II.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__ ________;A极析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
III.丙装置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下图,则图中②线表示的是________的变化;反应结束后,要使丙装置中金属阳离子恰好完全沉淀,需要________ mL 5.0 mol·L-1 NaOH溶液。
4、(1)写出分子式为C3H8O的醇的所有同分异构体_______。
(2)写出分子式为C4H8O2的羧酸的所有同分异构体_______。
5、请回答下列问题:
(1)2 mol的CO2与3 mol的SO3的分子数比是_______;原子数比是_______。
(2)9.5 g某二价金属氯化物(ACl2)中含有0.2 molCl-,则A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
(3)铁与蒸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的瓷器驰名世界,制备陶瓷是以粘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4]为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若以氧化物形式表示粘土的组成,应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实验室用固体配制
溶液,填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溶液时使用的仪器除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的
溶液的步骤如下,完成下列填空:
①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
②称量
③溶解: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入烧杯中,然后用适量蒸馏水溶解,该步操作用到的另一仪器的作用___________。
(3)其余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每个字母限用一次)___________。
A.用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将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C.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D.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E.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处
(4)实验中有关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物右码
B.称量时,将
固体放在滤纸上
C.使用容量瓶之前应先检验是否漏水
(5)若实验中出现下列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什么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___________;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_;
③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__;
(6)若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线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7、在反应Fe2O3 + 3CO 2Fe + 3CO2中,_____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_____是还原剂; _____________元素被氧化, _____________ 元素被还原; _____________是氧化产物, _____________是还原产物。
8、利用生活中或实验中常见的物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化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原电池。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原理:Fe+2H+=Fe2++H2↑。
(2)实验装置(如图)。
(3)原电池设计及注意的问题:
①按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仪器,注意观察(耳朵听)耳机是否有声音发出,如果没有,可将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的一极接触耳机插头上的一极(注意:接触的同时耳机的另一极是连接在原电池的另一个电极上的),这时可以听见耳机发出“嚓嚓嚓——”的声音。其原因是:在原电池中,由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在耳机中又由_______转化为声音这种能量。
②如果将装置中的耳机改为电流计,则铁钉应该接电流计的_______极,电极反应是_______,发生了_______反应。
9、对比分析钠及其化合物的特点,请完成下列空白。
(1)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个,其中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供氧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日常生活中常用到苏打和小苏打,鉴别它们的方法有多种。例如:
方法①:如图所示装置,这是根据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性质加以鉴别的。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A试管口_______,试管B中_______,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用_______的方法可以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少量的NaHCO3。
方法②:取等物质的量的苏打和小苏打分别于试管中,再分别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比较现象得出先出现气泡者为_______。请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测定Na2CO3(含氯化钠杂质)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①称取m g样品放入烧杯内加水溶解;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n 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10、在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经测定,加入的NaOH的物质的量(mol)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下列线段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DC段________。
(2)原溶液中Mg2+、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
(3)图中C点表示当加入____ mol NaOH时,Al3+已经________,Mg2+已经______________。
(4)图中线段OA∶AB=____。
11、通常使用的分类方法是______、_______。
12、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氯碱工业的基础,下图是实验室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图,A、B均为石墨电极,U形管内装有足量的饱和食盐水,通电几分 钟后,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A电极一端的管口,试纸变蓝色,请回答:
(1)b端为电源的_______极;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使湿润的淀粉淀化钾试纸变蓝的原因_____________
(2)写出B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3)若在U形管的两端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则一段时间后_____极(填“A”或“B”)呈红色
(4)请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13、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组成的植物营养液。已知某植物营养液的配方为0.3 mol KCl、0.2 mol K2SO4、0.1 mol ZnSO4和1 L H2O。若以KCl、K2SO4、ZnCl2和1 L H2O为原料配成相同组成的营养液需三种溶质分别为KCl______g,K2SO4_______________g,ZnCl2______g。
14、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拥有109公里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厚。现已建有风力发电群,总投资654.3亿大南海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已顺利投产。从海水中可以制取溴、镁等多种化工产品,提取过程如下:
(1)操作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B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
(3)提取溴的过程中,经过2次转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吸收塔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由此反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
(5)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等杂质离子,精制时常用的试剂有:a.氯化钡溶液;b.稀盐酸;c.碳酸钠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
(6)工业上常用上述流程“空气吹出法”实现海水提溴,将海水浓缩至1L,使用该法最终得到
,若提取率为80%,则原海水中溴的浓度为___________
。
15、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aA(g) + bB(g)cC(g) ∆H < 0在恒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 b : c为________。
②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2)如图表示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 mol Cl-、1 mol ClO (x=1,2,3,4)的能量相对大小。
①比较微粒的稳定性:B _________ C(填“>”或“<”)。
②D是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③B → A+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在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PH4I固体,T℃ 时发生如下反应: PH4I(s)PH3(g) + HI(g)
①下列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判断依据的是_________。
A.容器内 HI 的气体体积分数不变
B.容器内 PH4I 质量不变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②一定温度下,测得体系总压(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t/min | 0 | 100 | 150 | 250 | 420 | 540 | 580 |
p/kpa | 0 | 1.2 | 1.8 | 3.0 | 5.04 | 6.48 | 6.90 |
试判断580min反应是否达平衡:_____(填“是”或“否”),理由: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