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都北京被层层雾霾所笼罩,天空一片昏暗,太阳也黯然失色。
B. 从几百米的高空俯看下去,他的小心脏“咚咚”狂跳,赶紧闭上眼睛,正襟危坐,生怕掉下去了。
C. 虽然我的时间真的很紧,但实在是好意难却,只得先听从他的安排了。
D. 妈妈经常批评他不讲卫生,老师和同学也提醒他好多次,可他却不以为然,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2、请选出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 )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蹄。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A.全诗分为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既有旋律上的美感,也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B.诗歌选取了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了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C.诗歌中时间和地点的几次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一再追寻、几度求索的深情执着。
D.诗歌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情谊,诗中充满了难言的苦痛和绝望。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匠心独运,不尚速成。无数巨匠一生 ,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 、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 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我们今天所 的“工匠精神”。
A.默默无闻 敬畏 一丝不苟 倡导
B.名不见经传 敬畏 小心翼翼 传扬
C.名不见经传 畏惧 一丝不苟 倡导
D.默默无闻 畏惧 小心翼翼 传扬
4、班级组织了“悦读自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囚禁的章鱼
一只章鱼的体重可以达到70磅。但是,如此庞大的家伙,身体却非常柔软,柔软到几乎可以将自己塞进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
章鱼没有脊椎,这使它可以穿过一个银币大小的洞。①它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将自己的身体塞进海螺壳里躲起来,等到鱼虾走近,就咬住它们的头部,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而死。然后美餐一顿。对于海洋中的其他生物来说,它可以被称得上是最可怕的动物之一。
但是,人类却有办法制服它。渔民掌握了章鱼的天性,②他们将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章鱼一看见小瓶子,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不论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结果,③这些在海洋里无往不胜的章鱼,成了瓶子里的囚徒,变成了渔民的猎物,变成人类餐桌上的美味。④是什么囚禁了章鱼?是瓶子吗?不,瓶子放在海里,瓶子不会走路,更不会去主动捕捉。囚禁了章鱼的是它们自己。它们向着最狭窄的路越走越远,不管那是一条多么黑暗的路,即使那条路是死胡同。
以上是第一小组朗读的哲理散文,请找出下列表述恰当的一项( )
A.短文中画线句①“它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将自己的身体塞进海螺壳里躲起来”的主语是“它们”。
B.短文中画线句②“他们将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的主干是“他们沉入海底”。
C.短文中画线句③“这些在海洋里无往不胜的章鱼,成了瓶子里的囚徒”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短文中画线句④“是什么囚禁了章鱼?是瓶子吗?不,瓶子放在海里,瓶子不会走路,更不会去主动捕捉”是陈述句。
5、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 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下列句中的“望”字,与诗中“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
A.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
D.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2】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②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④溯洄从之,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以下选文,回答问题。
A.一九二九年在沈阳第一次见到这位少帅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他是公开激烈反日的。
B.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又曾悬赏8万元要他的首级。
(1)以上文段选白《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写出A、B两个选段中所描写的人物名字。
(3)通过阅读原著,你认为B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
8、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乌篷摇梦到春江
叶文玲
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
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A)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B)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千金难买的幽静。
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作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光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
【1】文章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富春江,为什么要从戈壁写起?
【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写的是美丽的梦境,是富春江上的乌篷船摇来的甜美的乡思梦。
B.作者圆了游富春江的梦,但俏丽娇美的富春江,扬古启今的严子陵钓台又把作者引进“梦”中,令她陶然如醉。
C.“江中之江葫芦湾”的景致,突出了富春江的“俏”:纤秀的水道,碧嫩的江,但见富春江的“豆蔻年华”。
D.“丰哉,富春江”,好一个“丰”字,委婉的江流,莫道不销魂的绿色,无与伦比的幽静,独具魅力的钓台,无不包蕴其中。
【3】第7段写富春江的水与吴均《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一句与其最相配。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
我选(______)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说说下面一句话的含义。
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9、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每一年,我们都经历春夏秋冬,但每一年,我们所遇之人、所做之事、所得之感却不尽相同。
请以“又是一年 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选择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要注意正确、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