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海口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公司;到1919年,福新与荣氏兄弟创办的茂兴面粉公司共有8个厂,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一战期间出口量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     

    A.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工业中心

    B.对外贸易出现繁荣局面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民族企业获得一定发展

  • 2、南宋夔州路转运判官指出:“本路施、黔等州荒远,绵亘山谷,地旷人稀,其占田多者须人耕垦,富豪之家诱客户举室迁去……凡为客户者,许役其身,毋及其家属;凡典卖田宅,听其离业,毋就租以充客户。”这反映出南宋时期(     

    A.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突出

    D.人口迁徙受到严格限制

  • 3、19世纪以前,与中华民族竞争的都是文化和基本势力不及中国的外族。到了19世纪,我们遇到空前未有的变局……在道光年间我们受到重大的打击,才有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该方案(     

    A.认识到制度变革的必要性

    B.根源于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

    C.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推动了民众民主意识的觉醒

  • 4、1841年1月16日,英国女王在议会演说中谈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虚伪地强调英国“女王子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英国的皇家尊严受到“严重影响”。女王的这一言论(     

    A.找准了战争的爆发根源

    B.歪曲了战争的侵略本质

    C.描述了战争的基本事实

    D.加快了战争的发展进程

  • 5、有历史学家评述某次会议认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这一会议(     

    A.标志着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D.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6、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C.推动了民族融合

    D.阻碍了海外贸易发展

  • 7、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打破了先前诸侯割据的疆界,以禹的名义把战国时的天下分为九州,既包括中原地区,又涵盖了四夷之地。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有了统一族群观念

    B.战国时期分封制开始遭破坏

    C.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势力衰微

    D.此书托禹名义而无研究价值

  • 8、清朝某一机构初因军事而设立,后来其职能却越出军事之外,举凡军国大计的机要事务莫不总览,其大臣主要职责是“承受谕旨,回堂拟写”,经皇帝认可后下发谕旨。该机构是(       

    A.枢密院

    B.兵部

    C.内阁

    D.军机处

  • 9、1919年,李大钊在《五一节杂感》中指出:“我们中国今年今日,注意这纪念日的人还少。可是明年以后的今日,或者有些不同了!或者大不同了!”李大钊的这种认识基于(     

    A.五四运动促使中华民族全面觉醒

    B.十月革命在中国引发社会反响

    C.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D.五一国际劳动节对中国的影响

  • 10、清光绪帝下诏:“嗣后我君臣上下惟期坚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以此改变国内不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与此同时,两广总督刘坤一对以往的工商业政策也大加批评,说“无事不由官总其成,官有权、商无权”。这说明(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政府力求变革以图存

    C.洋务新政推行受阻

    D.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

  • 11、某学者指出,明代学术界发生了朱学让位于陆学的大转变,以“拯救人心”为矢的,竭力宣传理性、精神作用的陆王心学,如同一剂强心针,使明朝统治的机体得以复苏,让士子耳目一新,所谓“一时心目俱醒,恍若拨云雾而见白日”。这主要是因为陆王心学(       

    A.强调个体意识,提倡自由思考

    B.强调道德的内在性,倡导“致良知”

    C.强调理性精神,倡导“格物致知”

    D.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倡导“知行合一”

  • 12、下图所示为1959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东汉合葬墓中的“司禾府印”,它是一枚汉代西域屯田官员印。“司禾府印”可以用来印证(     

    A.汉代西域农业发展情况

    B.汉代对西域的民族政策

    C.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汉代对西域的管理开发

  • 13、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科技成果突出。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出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②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③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④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 14、1990年4月启动的浦东开发开放,确定了整个上海的发展目标,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贸易、金融、航运和经济中心,承担着国家战略的使命,这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增强

    C.中央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 15、19世纪70年代,驻英公使郭嵩焘在日记中写道“工匠数十年前纠众滋哄,减工加价……工匠不允,遂至停机。于是工匠大汹,毁机厂而爇(烧)厂主房屋……动辄称乱以劫持之,亦西洋之一敝俗也。”据此可知,郭嵩焘(       

    A.同情英国的工人运动

    B.主张制度上向西方学习

    C.警惕工运向中国蔓延

    D.缺乏对西方的全面了解

  • 16、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陆续废止了种种变法政令,但她认识到在领导权以外的各项事业,必须依靠新人去办;而新的人才旧办法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改用新办法,为此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其根本目的是(     

    A.借此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B.培养精通西学的各类人才

    C.改变自己的政治保守形象

    D.认识到新式教育的先进性

  • 17、《试论九品中正制创立之由及其蜕变》中说“在九品中正制创立初期,中正评定人物时还能注意清议,做到德才并举,秉公办理……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不断深入,门阀世族地主阶层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逐渐封闭选官制度,操纵中正的评议和任免。”据材料可知(       

    A.官吏选拔的弊端得到解决

    B.选官标准从重视德才为主到重视家世为主

    C.官吏选拔的范围不断扩大

    D.选官标准由考试选拔为主到家世门第为主

  • 18、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习式语言风格”。“习式语言风格”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善于引用经典,其中引用的古文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些古文分别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B.道家、法家、儒家、墨家

    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 19、明朝时期,松江府属各县及苏州府属嘉定、太仓、昆山、常熟等县,都成了著名的产棉区,农家多种木棉,专业纺织,棉作的收入成为农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当时的地方志中说:“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表明(     

    A.商税收入成为国家重要财源

    B.传统经济结构逐渐走向解体

    C.农业经济商品化程度的加深

    D.农业发展助推市镇经济繁荣

  • 20、宋代理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直为后人所传颂。该思想(     

    A.利于统治者进一步控制百姓

    B.体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C.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D.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 21、下图所示的制度变化(       

    A.促进了封建经济产生

    B.巩固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体现了儒家崇德尚贤思想

  • 22、《诗经·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yǎn: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据此可知,出现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王的鼓励和重视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

    C.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力发展

    D.周王室衰微井田制瓦解

  • 23、秦律规定:从事商业买卖,必须标明商品价格。不遵从这一规定的,罚制作一件铠甲。这一规定(     

    A.反映法律制度完备

    B.推动重农抑商形成

    C.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促进了手工业进步

  • 24、学者杨天石认为:从民族大义角度看,蒋介石的一生有“持久抗战、宪政”等三大功劳。另一“功劳”最有可能是(     

    A.创立黄埔军校

    B.国民革命

    C.四一二政变

    D.围剿红军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土地改革

    (1)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________之下。

    (2)________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

    (3)到________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________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

    (4)农民从封建________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________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_扫除了障碍。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

  • 26、背景(1)北宋________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宋仁宗时,________发起庆历新政

    ①宗旨:整顿官僚机构。 ②结果:明显触犯了________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失败。

  • 27、元朝时,形成我国________族的前身——回回

  • 28、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________,遭到清军反击,英法兵舰损失很大。大沽战后,为了报复中国,英法联军率军舰百余艘、陆军近三万人,于1860年8月占领天津

  • 29、三大改造: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对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________在我国初步建立

  • 30、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朝代填写在表格里

     

    历史事件

    发生的时代

    张骞出使西域

     

    科举制的建立

     

    礼乐制度的创设

     

    百家争鸣的出现

     

    孝文帝改革

     

    东亚文化圈的建立

     

    赤壁之战

     

    焚书坑儒

     

    内外朝制的出现

     

     

     

     

  • 31、万隆会议

    (1)________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________举行。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________参加的国际会议。

    (2)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________”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

    (3)中国代表团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同________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4)亚非会议后,中国________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从1954年9月至19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 32、徐州会战日军占领________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1938年1—5月,国民政府调集60万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的指挥下展开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取得________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 33、(1)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宗法制,宗法制继承原则是________

    (2)秦朝在中央实行________,三公是指________、太尉和________;汉武帝将左右亲信近臣组成________;宋代设________分宰相的行政权、设________分宰相的军权、设________分宰相财权。

    (3)元代在地方实行________,同时设立________,管辖________________、青海部分地区。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朝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________,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________,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34、君主专制强化

    1)仿照样式,完成古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举措)”创设的具体内容。

    2)补充完成古代中国在其他领域制度创设的史实。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文革时期周恩来和邓小平是怎样整顿的?

  •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向老幼、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按时赈济日常生活用品,在两汉时期的已成为常制。从《史记》、《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几乎每个皇帝都多次下诏“赐高年帛”、“赐高年米”、赐“个鳏寡孤独帛,贫穷者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疮、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粟”。据统计,两汉关于这方面的诏令多达80多条,平均不到5年就有一次,是各种诏令中最多的一种

    —吴晓林《中国古代社会对老弱群体的救济与启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汉对弱势群体进行赈济的条件及影响。

    材料二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的看法。

  • 37、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具体内容是什么?

  • 38、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有何不同?

  • 3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