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色裂(jūn) 消声匿迹(nì) 褶皱(zhě) 撺掇(duō)
B.喘气(chuǎn) 此中人语云(yù) 眼眶(kuàng) 树梢(sāo)
C.冗杂(rǒng) 戛然而止(jiá) 褪色(shǎi) 舟楫(jí)
D.连翘(qiáo) 佁然不动(yí) 枯躁(zào) 篆文(zhuà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正确的是( )
A.如果美是专指“婆(pó)娑(sō)或旁逸(yì)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她坚强似白杨,处逆境而不折不挠(náo),她高洁如莲花,出於泥而不染污秽(huì)。
C.北宋的汴(biàn)京:江面上,舳(zhóu)舻相接;江岸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D.翌日,大家屏息疑神翘(qiào)首等待为航天事业殚(dān)精竭虑的英雄们凯玄。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明同学做作业时,字迹潦草,杂乱无章,如群蚁排衙。
B.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的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C.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D.湖南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湘江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4、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长篇小说《西游记》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确引人入胜。
B.张华在书摊中无意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水浒传》,真是妙手偶得呀。
C.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D.小明的妈妈生病住院了,爸爸为了不耽误小明上学读书,撒谎说妈妈出差了,真是别具匠心。
5、古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漫成一首①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766年,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从云安前往夔州的船上所作。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②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打破了静谧之境,以静衬动,愈见其动。
C.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E.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让人心中莫名地徒生伤感,连向来忧国忧民的杜甫都心生厌世归隐之意。
【2】请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1)《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_
(2)《野望》中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起来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
(3)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4)《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是_______ ,_______
(5)亭亭山上松,_______。《赠从弟》
(6)《龟虽寿》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
7、名著阅读
(1)根据你对法布尔《昆虫记》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法布尔《昆虫记》的一项:
A.法布尔像侦探似的长时间追踪观察昆虫,用了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记录了各种昆虫真实的生活状态。
B.法布尔以人性观察虫性,融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C.法布尔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诞生《昆虫记》的荒石园,成了人类朝圣的精神圣地。
D.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尖锐地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污染了自然环境,旨在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提议人们要热爱小动物。
(2)有人说:“每一本书都可能是一扇窗户,改变着我们对世界观望的方向。”
请你从以下两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事件,谈谈你对上面这句话的感悟。
(备选名著)《红星照耀中国》 《飞向太空港》
8、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①一个人能有成就,首先是因为他对那件事有兴趣。兴趣是什么呢?就是人追求完美事物的一种本能。孩子对糖块有兴趣,老人对忆旧有兴趣。人们对休闲、娱乐、美食、华服有兴趣,更对学习、开拓、创造有兴趣。
②达尔文小时候对生物有兴趣。一次,他在野外看见一只未见过的甲虫,就用右手捉住;又见一只,即用左手捉住。这时又发现第三只,情急之下他将一只放入口中,腾出手来去捉第三只。不想嘴里那只甲虫放出一种辛辣刺激的液体,他“哇”地一声,三只全跑了。可以看出,这时他的兴趣还是一种孩童式的天性。但是,由此出发,他后来毅然参加了贝格尔舰的环球考察,一走五年。每到一地,就采挖生物标本,托运回国。五年后,他定居伦敦郊外潜心研究这些资料,冷板凳一坐就是20年。1859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创立了进化论。对于达尔文而言,是目标和毅力巩固和延伸了他的兴趣。可见,要取得成就,还得将它转化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
③要想有更大的成就,兴趣还得转化为一种责任,必得担大责,才能有大成。比如许多文学少年,当初只是因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而对文学产生兴趣。但真正要成为大作家,如鲁迅,则非得有为时代、为民众立言的责任心不可。至于说到社会活动家,更是要心忧天下,以身许国。兴趣只有在注入了毅力和责任之后才算成熟,才能抗风雨,破逆境,到达胜利的彼岸。
④总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先得找见自己的兴趣是瓜还是豆。只要我们像达尔文、鲁迅一样,一开始就认定要收获硕果,栉风沐雨几十年,就一定能享受到秋收的喜悦。
【1】细读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论点。
【2】文章第②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9、作文。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本文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为我们全方位地展示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假如你是庭院里的一棵树,是街口的一个红绿灯,是天空中的一朵云,甚至是水中的一叶扁舟……你会有怎样的经历?会看到怎样的社会生活?又会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请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①恰当地运用表达方式,600字左右。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