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饮茶、品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元稹曾作宝塔诗赞道:“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跳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饮茶的盛行反映了( )
A.佛教文化的主流地位
B.文人意趣与精神追求
C.丝绸之路的贸易兴旺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2、如图是发表于20世纪某一时期的宣传画,此画反映的事件( )
A.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B.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促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D.有利于摆脱封建土地制度束缚
3、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但没有出现“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和“元末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之乱”那类相互火并的情况,而能在南方很快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临时的政府。这主要因为( )
A.皇族内阁促成各派团结
B.东南互保形成合作机制
C.中国同盟会的深刻影响
D.帝国主义列强联合侵华
4、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下列属于清初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是( )
A.建立密折制度
B.设立伊犁将军
C.派遣驻藏大臣
D.实行土司制度
5、20世纪前期,陈独秀曾撰文指出,清朝皇帝溥仪比寻常人还要可怜,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被人们抛在粪缸里,再也不能号令全国了。在此陈独秀( )
A.抨击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反对无能权贵通过“新政”掌握政权
C.揭露袁世凯以革命党要求施压清政府
D.赞扬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6、奕䜣上奏说: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李鸿章认为,如果火器能与西洋相埒, “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因此他们主张( )
A.开眼看世界
B.创办军事工业
C.兴办民用工业
D.开办新式学校
7、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这反映了( )
A.近代民族工业形成完整体系
B.民国初年社会经济的新气象
C.欧洲列强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D.国民政府扶持民族工业发展
8、下图是漫画家马星驰在19世纪末绘制的漫画《东三省之近视》。漫画所示事件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日本制造旅顺惨案
D.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9、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唐山、天津等地视察时强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谈话( )
A.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助推党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
C.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D.实现了党在政治领域的拨乱反正
10、他“继承了儒家的圣王理想和比较积极的道德精英政治观,编造了君权神授的理论,同时篡改了经典儒家的人本主义精神,用这样的体系来迎合大一统国家政治的需要”。“他”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朱熹
11、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这位历史人物是( )
时间 | 1852—1864年 | 1866年 | 1875年 | 1877年 |
事件 |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 | 在福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造船厂 | 被清政府任命为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 | 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冯子材
D.邓世昌
12、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中国在相关领域签署加入的国际多边条约数量(单位:个)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 )
时期 | 经济贸易 | 政治军事 | 环境 | 科教文卫 | 交通运输 |
1949年10月—1978年12月 | 2 | 9 | 0 | 2 | 10 |
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 | 23 | 16 | 15 | 13 | 19 |
A.积极引领全球化的发展
B.不断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
C.深入参与全球多边治理
D.强化了同同盟国之间的关系
13、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下列历史解释合理的是
| 史料 | 历史解释 |
A | 《南京条约》:中国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 鸦片战争中英国损失共计二千一百万银元 |
B | 《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 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 |
C |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 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
D | 《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 列强逼签《辛丑条约》的目的是报复义和团运动 |
A.A
B.B
C.C
D.D
1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呼,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15、1947年5月,北京大学学生罗荣渠在日记中写道,当月下发公费生活补贴五万元,而膳食费即需四万元,交完饭费已近乎无钱生活;同月,全国各地学生陆续掀起“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其直接原因是( )
A.国共关系破裂引发学生不满
B.全面内战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C.长期战乱导致经济严重衰退
D.美国经济掠夺导致物资匮乏
16、1949年4月23日,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发布的时机是( )
A.人民军队占领南京
B.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
C.渡江战役即将开始
D.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17、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大的意义”。可作为上述观点佐证的是,辛亥革命(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结束了中国的专制制度
C.实现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意愿
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18、“鼎”是西周的青铜礼器。西周前期存在两套用鼎制度:周王室规定的天子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的制度;另一套是五等爵制度,即公、侯用七鼎,伯五鼎,子男三鼎或一鼎。这反映出当时( )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冶炼技术的进步
C.宗法观念的淡化
D.等级制度的严格
19、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强调秦汉两朝的统治者们建立了复杂的官僚体系,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设施,在帝国内还鼓励文化上的统一,在大约450年的时间里,秦朝和汉朝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方向。这“一种方向”指的是( )
A.道路建设推动了国内外交流
B.官僚体系运作日益复杂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D.思想领域厉行文化专制
20、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后,日寇改变了政策,移其主力于敌后战场,残酷地对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进行清乡和“扫荡”。敌后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逐渐成为主战场。这一状况( )
A.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减轻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
C.奠定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基础
D.引发了中国国民党的消极抗战
21、据图推断( )
A.汉唐时期农业得到持续发展
B.宋元粮食增产依赖于中原开发
C.明清时期人地矛盾走向尖锐
D.古代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2、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景德镇“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余”。这些从事瓷业的佣工很多来自外地,在景德镇没有田地,时称景德镇“皆聚四方无籍之徒”。由此可知,明朝万历年间的景德镇地区( )
A.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剧
B.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C.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D.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23、近代中国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在确定中西文化关系时,最初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将西方技艺归入“器”,而中学归入“道”;稍后采用了更为有力的两分法,这就是著名的“体”和“用”,即“中体西用”之说;同样的态度还表现为在中国传统中寻找支持现代化的依据,这就是所谓的“托古改制”。材料旨在表明,这些“有志革新的绅士”( )
A.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在不断地改变和完善
B.学习西方的态度呈现越来越灵活的态势
C.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时存在着矛盾心理
D.为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24、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共创办新式学堂三十余所,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著作。这些举措( )
A.开启了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B.培养了近代化实用技术人才
C.唤醒了民众救亡图存的意识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羁绊
25、为了________,洋务派创办了一批________的________工业,如________、________、天津机器局等
26、“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家之口( )
27、中国近代史上允许西方国家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
28、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中叶的__________(国家),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各地;宗教改革最早是16世纪__________(国家)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拉开了序幕,随后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了改革;启蒙运动最初出现在17世纪的_________(国家),18世纪_________成为中心,18世纪后期达到高潮。
29、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_的现实危险。为此,他强调“以________为纲”,想通过发动“________”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0、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史称“________”1898年9月21日慈禧囚禁光绪,临朝训政。“________”被杀于北京菜市口,除________变法的改革措施均被废除
31、工农武装割据
(1)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_______,开展_______,进行_______,建立_______,创立了第一个______________。
(2)_______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_______,和毛泽东领导的______________会师。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______________”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______________,以_______包围_______,_______夺取政权的道路。
(4)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______________,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
32、列举我国在1956年——1966年间社会主义建设时犯的错误:
错误一:工业________,危害: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农业________,危害:________、________
33、上海、太原失守后,_______、_______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_______战争。根据地军民依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_______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34、理论形成
(1)形成过程
酝酿 | 1979年元旦 |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
提出 | ________ |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
确立 | 1984年 | 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通过。 |
(2)含义
①前提:一个中国。
②含义: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________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35、清朝是如何巩固东南边疆的?
36、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是什么?(从思想、阶级、个人、组织和外部因素等思考)
37、有人说,在人类所有的发明中,“法律”的发明才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人类所发明的“法律”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行为设定了公平规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根据适用对象的不同,写出罗马法发展的两个阶段,并概括出发展的主要原因。
(2)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根据所学知识,概述《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它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了什么原则?美国国家权力结构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
(4)写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与民主关系的认识。
3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体系叫做什么?
39、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3点,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