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其中,主体是消息的核心。
B.《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本文是他被贬黄州期间所作。
C.《“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它与通讯不同之处在于通讯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D.《藤野先生》以写藤野先生为中心内容,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藤野先生诚恳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追溯 枯躁 惊心动魄 大彻大梧
B.震憾 怅惘 草长鹰飞 目空一切
C.恣意 帷幕 人情事故 海枯石烂
D.骤雨 迁徙 矫首昂视 周而复始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选自短篇小说集《呐喊》。
B. 《傅雷家书》的作者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
C. 《关雎》重点写了一名君子对心目中所爱之人的反复追求。
D. 《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是东晋诗人,他写了大量的诗歌,如《饮酒》其五。
4、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前五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B.《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箍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颔联意为“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B.甲诗颈联“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
C.乙诗描写了早春的明媚风光,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D.乙诗尾联“最爱”一词直抒胸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2】请分别描绘两诗颈联的画面。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6)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7)《春望》诗中有一个细节真实地写出了杜甫的生活境况,__________,__________。
(8)《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7、名著阅读。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1)文段选自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文学作品《 》,其中的“他”是 。
(2)请你结合原著内容,指出“他喜欢和战斗人员打成一片”的事例。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成什么样,气候说了算
①人类学家以皮肤颜色来区别人种,而诸如气温、气压、湿度以及日照、降水等,也是形成人种特征的重要因素。
②在欧亚大陆,可以明显地看出,越往南走,人的皮肤颜色越深。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由于光照强烈,气温又高,人的皮肤颜色是黑黝黝的,大多为黑种人。他们脖子短、身体大多前屈;就头的形状而言,其颅腔容量为1297立方厘米,明显偏小,头的形状前后长;鼻子较阔,呈“塌鼻子”状。这种长相有利于散发体内的热量。另外,他们的手掌和脚掌的汗腺,在每一单位面积中的数量,比白种人、黄种人多,而且汗腺粗得多,这就更有利于排汗散热。
③在寒带、温带的高纬度地区,常年得不到太阳直射,光照强度较弱,气温很低,严寒期长。这里大多为白种人。白种人皮肤白、头发黄、眼睛蓝,与阳光照射微弱的环境相适应。
④白种人为了抵御严寒,往往体毛发达,而且有一个比住在湿热地区的人更钩一些的鼻子。他们鼻梁高,鼻道长,鼻孔细小,鼻尖下呈爪状,因为空气经过长长的鼻道后,干冷的空气可以变得较为暖湿,不会使冷而干的空气直接去伤害呼吸道。体毛发达,则起着保暖作用。就头的形状而言,寒带和温带居民的颅腔容量为1386立方厘米。他们头大,头呈圆形,脸部比较平,这很有利于保温。
⑤黄种人的容貌则介于两者之间,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和的亚洲。咱们国家的人就属于黄种人。但是,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各异,人的身材也就大不一样。总体来看,高纬度地区的人,身高高于低纬度地区,牧区高于农区,城市高于农村。
⑥自然气候使地球上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人种,也使不同区域的人形成了不同的性格。
⑦生活在寒带的人,因为室外活动不多,大部分时间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养成了具有较强的耐心和忍耐力的性格。比如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因纽特人,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
⑧居住在热带的人,为了躲避酷暑,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使人性情暴躁,易发怒。
⑨居住在温暖宜人水乡的人们,因气候湿润,风景秀丽,人们对周围的事物敏感,大多机智敏捷。
⑩居住在草原上的技民,因为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气候恶劣,风沙很大,他们常常骑马奔驰,尽情地舒展自己,所以性格豪放直爽,热情好客。
⑪城市里,温度高、降水少,空气不清新畅通。这种憋闷的气候,使城市人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人们常常闭关自守,万事不求人,即使同楼居住多年,也素不相识,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奥秘》)
【1】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本文语言准确严谨,请以第⑧段画线句为例加以简要分析。
【3】请指出文章第②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用简明的语言分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了总分总的写法,结构清晰完整,条理分明,说明具体,给人增加了有关知识。
B.文章着重介绍气候条件与人类性格品德形成之间的关系,说明住什么地方就是什么人。
C.高纬度地区的人往往长得比较矮小,低纬度地区的人往往长得比较高大。
D.文章第⑦段主要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说明住在寒带的人比较有忍耐力。
9、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埃德加·斯诺一路西行,突破层层阻隔,终见耀眼红色风光;斯科特队探险南极,虽晚于阿蒙森队到达极点,却见人性崇高之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克服种种困难,终见宇宙浩瀚之美……一路行来,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和风景,他们都在若有所得或若有所失中奋进前行,所行之路满眼皆风光。
请结合材料给你的启示,以《这一路,风光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②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③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