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佳木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清朝皇帝多认为“军机处,其地重要,其弊极少,较诸汉相国府,唐之中书、门下,宋之三省,明之内阁,有利无弊……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日事日毕。”这说明军机处(     

    A.具有行政决策权力

    B.行政办事效率比较高

    C.限制了宰相的权力

    D.挽救了清朝统治危机

  • 2、某同学为写一篇小论文收集到一些资料(1)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让中国人看清了西方列强的真面目。(2)五四运动的爱国热潮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们这个东方大国带来了新的希望,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人的观念转变。请为他的论文选择一个最适合的题目(     

    A.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救亡之路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C.中国近代外交面临严重困境

    D.中国传统文化被全盘的否定

  • 3、北伐战争虽然取得胜利,但我们仍说国民大革命是失败的,其最主要的理由是(     

    A.共产党员被屠杀

    B.国共合作破裂

    C.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

    D.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 4、孙中山曾经说过: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为此,孙中山主张(       

    A.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民主政治

    C.国共合作 开展北伐

    D.平均地权 关注民生

  • 5、南宋陆九渊认为:“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明朝王阳明认为:“理,一而已矣;心,一而已矣。故圣人无二教,而学者无二学。”由此可知,二者都(       

    A.推崇格物致知

    B.提倡慎思明辨

    C.认为心即是理

    D.主张经世致用

  • 6、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它们的问世反映出(     

    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C.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

    D.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7、如图漫画选自1911年11月9日出版的《盛京时报》(日本人创办于沈阳),题为《疮痍满目》。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A.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

    B.清朝黑暗统治彻底结束

    C.瓜分中国狂潮的兴起

    D.北洋军阀集团陷入分裂

  • 8、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总结性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并被译成多种文字。欧洲传教士与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这反映明朝后期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注重对传统科学技术的总结   ②科技与生产生活无任何联系

    ③中外科学技术成果相互交流   ④创新性研究成果占绝对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9、如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其中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这一变化年平均数(     

    A.根源于中国通商口岸开放过少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体现了中国商品强大的竞争力

    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 10、据统计,至1926年7月,湖北省建立起农民协会等革命组织的有十余县,参加的农民有三万余人。到1927年3月初湖北省农民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有组织的农民已达八十万,农民协会能直接领导的农民群众约五六百万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发生转移

    B.国民革命促进农民运动发展

    C.人民群众土地革命斗争热情高涨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得到认同

  • 11、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民族

    内容梳理

    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古代羌人的分支,政权定都兴庆府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完成统一,设立驿站,进行了制度创新

    A.党项、女真、鲜卑、蒙古

    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C.女真、吐蕃、契丹、满洲

    D.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 12、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下表反映了唐—五代、宋书院的数量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朝代

    全国(所)

    北方(所)

    南方(所)

    唐—五代

    47

    8

    39

    713

    31

    682

    A.重文轻武之风

    B.经济重心南移

    C.印刷技术发展

    D.理学大力推动

  • 13、明朝一学者认为“真心”就是“最初一念之本心”;他将未被伦理道德、社会关系所污染的人的原初状态视为人的“真实状态”。他极力追求未被知识和见闻所污染的“赤子之心”,强调“人皆有私”,人人生而平等。由此可知,该学者(     

    A.深受道教的影响

    B.践行了经世致用

    C.发展了阳明心学

    D.传播了西学理论

  • 14、习近平主席在《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这表明,五四运动(     

    A.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C.直接引发了国民大革命运动

    D.是一场广泛的爱国主义运动

  • 1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下列选项最能从政治结构转型角度说明近代史自“辛亥革命开始”的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推翻了清王朝反动封建统治

    C.开始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尝试

    D.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 16、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同日军、伪军作战1600多次,毙、伤、俘敌5.4万余人,牵制敌人兵力近30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遍布华北、华中9省。当时,敌后斗争(     

    A.促进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B.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

    C.加速了中华民族抗战的胜利

    D.率先在占领区展开反攻斗争

  • 17、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B.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

    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

    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 18、1960年,鞍钢公司创造出“鞍钢宪法”,指的是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实行工人群众、技术人员、领导干部三结合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该制度体现了(     

    A.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D.生产技术的革新意识

  • 19、宋初,君主为了矫正唐末五代政治之失,引导臣下明君臣之义、尊卑之分,重建儒家道德伦理,通过文臣驾驭武将,此举旨在(     

    A.提高文官地位

    B.抑制武将势力

    C.重建统治秩序

    D.强化道德约束

  • 20、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其用典出自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流民南迁。这一历史现象客观上(     

    A.消除了中原地区的民族矛盾

    B.确立了户口南多北少格局

    C.推动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D.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繁荣

  • 21、近代中国前期,清朝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呈现出三种类型: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三是近代条约关系,如英国、法国等。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清政府抗拒履行不平等条约

    B.传统外交关系受到较大冲击

    C.中西双方外交理念存在差异

    D.仍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

  • 22、如表反映了1937—1945年八路军和新四军人数的变化,对此解读恰当的是(     

    年份

    1937

    1939

    1940

    1942

    1945

    八路军人数

    80000

    270000

    400000

    340000

    1028893

    新四军人数

    12000

    50000

    100000

    110960

    268591

    A.军队奋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B.中共领导的军队数量持续增长

    C.皖南事变导致了当年八路军减员

    D.抗日战争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

  • 2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由此可见,当时(     

    A.礼乐制度彻底消亡

    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加强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挑战

  • 24、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20世纪80年代,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九二共识”

    D.“国共合作”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明太祖为________,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________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________。这一举措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 26、北宋的_______和元朝的_______是两位大科学家,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

    ①沈括所著《______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②郭守敬最重要的业绩是设计和监制多种_______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_________》,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 27、影响

    (1)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________,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 28、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29、海外贸易:________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________、明州等

  • 30、________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________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 31、(1)请将试题中对应的选项内容链接

    A.中日甲午战争___________①《权利法案》

    B.英:君主立宪制___________②《马关条约》

    C.第一次鸦片战争___________③《南京条约》

    D.辛亥革命___________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填空

    (1)罗马法的开端是①___________

    (2)三民主义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民生主义。

    (3)《资政新篇》具有④________色彩的施政方案。

  • 32、行省制________明朝

    废除丞相________清朝

    设立军机处________元朝

    三省六部制________汉朝

    推恩令________隋唐

     

  • 33、清朝皇帝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_______”。这一时期,_______得到加强。

  • 34、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__________事变,中国__________开始。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式建立。国共合作抗日:正面战场与____________相互配合。抗战胜利: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胜利意义: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____________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17—19世纪,英美法德四国先后建立起近代的资本主义政体,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据此回答:

    (1)上述四国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2)上述四国分别建立起哪一种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 36、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 37、(题文)20世纪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最终形成了哪两个军事集团?

    (2)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格局?其中哪些条约直接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意日三国结成政治军事同盟,这个同盟的名称是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美、苏等国在哪一年建立了一个什么组织来共同对付德意日法西斯?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世界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

    (5)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请你设计一条呼吁和平的宣传标语。

  • 38、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请回答:

    (1)面对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形势,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方针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其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哪次会议表明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重要会议?

    (3)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打开建国以来的外交僵局,说出70年代前期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外交成就。

    (4)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什么政策?

  • 39、雅典民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民主制正常运作?这些措施是否有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