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A.颁(bān)发 翘(qiào)首 仲(zhònɡ)裁 殚(dān)精竭虑
B.悄(qiāo)然 娴(xián)熟 歼(qiān)灭 素湍(tuān)绿潭
C.溃(kuì)退 轻盈(yínɡ) 桅(wéi)杆 眼花缭(liáo)乱
D.要塞(sāi) 镌(juān)刻 遗嘱(shǔ) 重岩叠嶂(zhànɡ)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狼藉 轩榭 锐不可挡 眼花缭乱
B.锁屑 洗涤 正襟危座 重峦叠嶂
C.跋涉 娴熟 巧妙绝伦 因地制宜
D.鲜腴 销逝 摩肩接踵 自出新裁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富贵不能淫 B.百里奚举于市 C.劳其筋骨 D.所以动心忍性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是深恶痛疾的。
B.在教学活动中,郭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C.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有。
D.校园广场设计者自出心裁以革命事件作为主题,这比一般广场更具有历史文化意义。
5、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著,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决心。
B.颔联境界忽然开阔,“一片影”“万重云”形成鲜明的对比。小小的孤雁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迷茫。
C.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
D.全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孤雁象征自己。诗人满篇都在写孤雁,无一字涉及自己,却暗示了自己报效朝廷的决心。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默写古诗文。
①觉鸬鹚毛色下, 。
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② 翅湿沾微雨, 。(葛天民《迎燕》)
③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④忽见陌头杨柳色, 。(王昌龄《闺怨》)
⑤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
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林则徐 自题联)
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昆虫记》揭开了昆虫世界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活五个星期;螳螂善于利用“___________”制服敌人;___________不凭借任何工具就能“剪”下大小适当的原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2)《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的不朽经典名著。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线装书里旧时光
①逛街,遇到旧书店,我总会进去看看。常有泛黄的线装书躺在犄角旮旯里,封也软了,纸也黄了,边边角角都有磨损,拿在手里,隐约能触摸到光阴的温度,沧桑中多了柔软,厚重中透出素朴,油墨散尽,唯余纸香。
②看着那些竖排的方块字,线订的书,一时间心生恍惚。
③线装书是外祖父的最爱。曾经,在乡下,那时候外祖父还在,我还小。外祖父虽是乡野之人,但上过私塾,聪慧且心思灵巧。他不但爱书,而且会拉二胡,会养蚕,会种花,会写毛笔字,闲暇时间还会做一些皮影戏中的人物。外祖母对此颇有微词,嫌他在这些“旁门左道”上花掉了太多時间,于家事无益。他却“一意孤行”,把线装书当宝贝一般,藏在东里间的搁板上,谁都不许碰。
④晨昏时光,外祖父会捧一本书,坐在窗边,对着院中的大丽花闲读。时而蹙眉,时而微笑。我不明就里,对外祖父痴痴的样子充满好奇,书中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能使外祖父如此这般模样?
⑤有一次,趁外祖父不备,我将两个小板凳摞在一起,踩在上面,踮起脚尖,使劲够搁板上的书,但还是够不着,结果不小心把搁板掀翻了,外祖父的线装书洒落一地,有—本还沾上了污渍。我吓得大气不敢出,一个人乖乖跑到南墙根底下罚站,连晚饭也不敢回去吃。
⑥随着外祖父年龄的增大,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最后连看书的力气都没有了,一口气就那样慢慢耗尽,悠悠而去。
⑦记得有一次,我去看外祖父,他脸色蜡黄,十分憔悴,半躺在东里间的炕上,小小的炕桌上唯有一碗油灯。他见到我很高兴,朝他睡觉时用的枕头努努嘴。我不知何意,伸手在他的枕头底下摸了摸,摸出一本线装的《本草纲目》。他使劲喘着气,说:“这一本,送给你。”他的笑容里有孩子气的调皮,还有一丝没有精力再看书的失落。
⑧我无法言说内心的感受,抚摸着那本线装书,眼泪忍不住落下来。其实,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几个字,只因外祖父爱书,所以我也爱他的那些宝贝书。外祖父喜欢的都是些不当吃不当穿的东西,村里有人说他不务正业,连外祖母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摆弄那些“百无一用”的东西?
⑨外祖父只是笑笑,并不辩解。是啊!说什么呢?他的线装书、他的大丽花、他的蚕房、他的二胡,他珍视若生命的东西,其实都是精神上的食粮和寄托。
⑩有一年去江南,我在一家狭小局促的旧书店里,看到一本线装书。我忍不住拿起来翻翻,是一本年代久远的药书,繁体字,竖排版,插有白描的花草植物,纸张泛黄,边角起毛,一眼就能看出是经常翻阅的结果,空白处还有簪花小字的批注。一页一页翻过,仿佛折叠起来的光阴被瞬间打开,故园、老屋、外祖父、线装书,一层一层在时光里蔓延。
⑪光阴流转,多少旧事已尘封如梦。外祖父不在了,外祖母也不在了,就连线装书也很少见了。但我知道,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走多远,骨子里都会有一份别样的牵挂和怀念。有时候,在旧书店里遇到一套线装书,总感觉自己读得不是书,而是外祖父的音容笑貌。
【1】请以“线装书”为线索,概括我和外祖父之间的事。
【2】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是如何把回忆中的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
【3】文章中写外祖母和村里的人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画线句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一页一页翻过,仿佛折叠起来的光阴被瞬间打开,故园、老屋、外祖父、线装书,一层一层在时光里蔓延。
9、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他们仿佛一幅幅画面,镌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带给我们感动、欣喜、温暖抑或是伤心、难过,无论怎样,让我们珍藏这些记忆吧!
请以《教室里的笑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联系自己的实际,写出真情实感;(2)叙事过程中要有细节描写和人物描写;(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4)字数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