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浴火重生的湖北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期盼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B.“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够接受到100多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
C.随着天山南北杏花次第开放,各家旅行社纷纷推出踏春赏花旅游,预订量提升显著。
D.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普遍感到焦虑,对孩子怀有过高的期望。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佃农(diàn) 煮饭(zhǔ) 差役(chā)
B. 韶关(sháo) 养蚕(cán) 家境(jìng)
C. 耕种(zhǒng) 支撑(chēng) 聊叙(liáo)
D. 溺死(nì) 榨油(zhà) 勉强(qiá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王教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殚精竭虑,废寝忘食。
B.我们年轻一代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我们漫步在滇南绿洲生态园,沿途的风景络绎不绝。
D.李医生妙手偶得,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上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 叔叔离家后,就如石沉大海,杳无消息。
C. 这部新型电脑体积小、速度快、功能强大,在同类产品中鹤立鸡群。
D.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对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丑态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画。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高者挂罥长林梢
(2)忍能对面为盗贼
(3)俄顷风定云墨色
(4)秋天漠漠向昏黑
(5)长夜沾湿何由彻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6、古诗文默写。
他借用唐代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7、(题文)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采访、考察后写成的一部_______作品。它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__________的真实生活。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品味三春(李亚军)
①谷雨到,春天就过去了。天地永恒,春天年年如期而至。只是这个春天,有更多的时间和心情在等春、看春和品春,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春天。
②今年的立春在大年初四,只是那时北方仍寒风呼啸。从季节上讲,立春标志着冬去春来,但冬和春常常要缠绵好一阵子。到了元宵节前后,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像过山车一样,枝头看不出有动静,地上的枯草也没苏醒。二月二龙抬头时,气温连续几天超过10摄氏度,关中总算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天。
③从那以后,照进院子的第一缕光,会从窗子的顶框上慢慢下滑,落在花木上,逐一把它们叫醒。门口的杏树第一个醒来,枝干泛出青光、生出芽苞、开出白花,散发着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白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花箱里的牡丹,深紫色的芽苞像一个个小扇子,一天一格地打开,越开越大,颜色也随之亮丽起来。绣球的宿根上也顶出了一个个绿色小芽,偷偷看着春光,悄悄挺起身子。每天早晨,在一群小鸟的鸣叫中,所有的花木都活泛了起来。才七八天的功夫,光秃秃的院子里,很快出现了绿、红、紫、白,有了春天的样子。立春约一个月后,物候意义上的春天才真正到来。
④但是,春的脚步也并非一切顺利,不时会有恼人的插曲。九华山上的桃花刚刚开放,就迎来一场大雪,伤了一片早开的花。杜邑遗址公园,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南山下形成连片粉霞。可惜,一阵风雨后,吹落无数的“雪花”,让刚刚还丰姿绰约的枝头一下子萧瑟起来。
⑤忙着追春的我也有过几次教训。元宵节后,偶尔有几天阳光灿烂,那些娇嫩的花草,被心急的我搬出屋子,却在一个晚上冻蔫了。还有那盆养了多年的凤尾竹,原想着让春雨清洗一下叶上的灰尘,没想到,春雨下到后半夜竟然变成了雪,把它的枝条压断了。第二天一大早,看着翠竹上晶莹的冰雪,我的心与它们一样清冷又清醒,对春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春不是鸟鸣的某一瞬,也不是叶生的哪一片。它是一个为时不短的季节,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是百科全书式的厚书,也是生命演绎着的大剧。
⑥关于春,我也多是跟着季节、借着诗句来想象和表达,很少具体地观察和思考,觉得它来得轻松自然,好像天生就多姿多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鼓舞了我很多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诗我引用过好多次。诗和春一样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和美好。可是,诗毕竟是心里的春,并非真能体会到一棵草的心声,了解一朵花的节奏。
⑦冬春交接有个过程,聪明的古人早就把春天分成三段。早春犹如襁褓里的孩子,还裹着厚厚的冬衣,把春心深深地藏着。仲春时节草木萌芽,但还没有长开来。只有到了盛春,草木全部转绿,百花竞相开放,鸟儿鸣,水流欢,那个魅力无限的春姑娘才惊艳出场。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过程,以为春天一到,大地就像舞台的灯光一开,四下马上会亮丽起来。
⑧这方面,人有时还不如草木。草木会跟着季节的轮转,随着气候的变化,凭着它们的感觉,从容不迫,不急不躁。倒春寒会严重摧残刚刚萌芽的草木,但草木不改春心,脚步坚定,慢慢修复,用坚韧维持着生命长河的节律。相反,春天时很多人会凭空生出许多烦恼。悲观者感叹春日苦短,乐观者憧憬秋实。这些人多远离田野,手不沾水,脚不踩泥。只有那些与时光、草木一起成长者才明白,不是春季到了花就开,也不是花开了就会一定有结果。从立春到花开,天地在运作,从春花到秋实,人们在劳作,都需要耐心等待,也得接受可能的意外。
⑨谷雨到了,气温会一天天高起来,雨水也会慢慢多起来。草木和庄稼都准备大口喝水、顶着暴晒,一起迎接生命的又一个盛夏。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1】文章写“忙着追春的我也有过几次教训”,请简要概括“几次教训”的内容。
【2】赏析第②段加点词语“缠绵”的妙处。
【3】作者从“品味三春”的过程中,悟出了哪些人生哲理?
【4】阅读第⑧段画线句和下面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第⑧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句运用的写作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9、同学们,记忆深处,总有一些人的眼神,这眼神中有关爱、有鼓励、有期盼、有希望……让你有所触动,难以忘怀。
请以“你的眼神让我______”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认真规范,卷面整洁。
(5)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