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上个月的诗词朗诵大赛很精彩,使得古典诗歌与话剧各得其所。
B.广场上顿时人声鼎沸,眨眼之间掀开了清晨寒意的面纱。
C.《红楼梦》是需要精读的作品,不应走马观花,不求甚解。
D.作为地质工作者,他经常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原和山坳。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①青年之于党和国家而言,最值得爱护、最值得期待。
②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
③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④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
A.①④②③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④③②
3、下面的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B.《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他既是唐代政治家,也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作者一生的真实写照。
D.《老王》的作者是杨绛,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我们仨》,译作《堂吉诃德》等。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无数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奔赴抗疫一线,我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B.一想到在今天的贝尔格莱德奥预赛上,中国女篮100:60大胜韩国,我就无比兴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C.母亲节那天,小微送给妈妈一大束康乃馨,妈妈满心欢喜地说:“这花这么漂亮,真是美不胜收啊!”
D.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8日在北京说:“咄咄逼人从来不是中国的传统,国强必霸压根不是我们的选择。”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贬义词的一项是( )
A. 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白求恩的医术是最高明的。
B. 我们党内有些人极端自私的行为让大家看到了他们丑陋的灵魂。
C. 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D.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6、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刘锐是第一位驾驶轰-6K飞向远海的飞行员,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装备使用探路人。
B. 求学的过程中,有欢乐也有泪水,同学的友谊时时温暖着你,但误解也可能不期而至。
C. 近日,不法分子沥尽心血地设置了各种陷阱引诱未成年人上当,我们要提高警惕。
D. 《时刻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一书中说,青少年要锤炼品格,培养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然勒功”与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有关。
B.“五经”指《易》《书》《礼》《论语》《春秋》等书。
C.“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D.福橘因其名带 “福”字,为取吉利,旧时江浙民间有在正月初一早晨吃福橘的习俗。
8、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B)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B.待君久不至/宾至如归
C.元方人门不顾/顾此失彼
D.而不知其味者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相委而去(舍弃) B.同坐嗤之(认为…笨)
C.每经危急(遭遇) D.乃受炙人也(接受)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请用三处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顾 荣 在 洛 阳 尝 应 人 请 觉 行 炙 人 有 欲 炙 之 色 因 辍 己 施 焉
【5】下列对上述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A友人发怒前的文字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为下文元方对友人不亢不卑的态度作铺垫;选文B“乃受炙人也”有力地回应了上文。
B.选文A篇幅虽短,却能以简练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如友人的急躁、心直口快和知错能改,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C.选文A中尽管客人认错了,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个细节体现了七岁的孩子特有的童真,富有生活气息。
D.选文B中“同坐嗤之”属于细节描写,不仅表现同座者对顾荣行为的不理解,还从反面衬托了顾荣的过人之处,为后文埋下伏笔。
【6】两则选文各宣扬了怎样的思想?
9、请将下面诗文补充完整。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
②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⑤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⑥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⑦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
⑧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
10、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太阳
丁立梅
①天阴了好些日子,下了好几场雨,甚至还罕见地飘了一点雪。春天,姗姗来迟。楼旁的花坛边,几棵野生的婆婆纳,却顺着雨势,率先开了花。粉蓝粉蓝的,泛出隐隐的白,像彩笔轻点的一小朵。谁会留意它呢?少有人的。况且,婆婆纳算花么?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婆婆纳可不管这些,兀自开得欢天喜地。生命是它的,它做主。
②雨止。阳光哗啦啦来了。我总觉得,这个时候的阳光,浑身像装上了铃铛,一路走,一路摇着,活泼的,又是俏皮的。于是,沉睡的草醒了;沉睡的河流醒了;沉睡的树木醒了……昨天看着还光秃秃的柳枝上,今日相见,那上面已爬满嫩绿的芽。水泡泡似的,仿佛吹弹即破。
③春天,在阳光里拔节而长。
④天气暖起来。有趣的是路上的行人,走着走着,那外套扣子就不知不觉松开了——好暖和啊。爱美的女孩子,早已迫不及待换上了裙装。老人们见着了,是要杞人忧天一番的,他们会唠叨:“春要捂,春要捂。”这是老经验,春天最让人麻痹大意,以为暖和着呢,却在不知不觉中受了寒。
⑤一个老妇人,站在一堵院墙外,仰着头,不动,全身呈倾听姿势。院墙内,一排的玉兰树,上面的花苞苞,撑得快破了,像雏鸡就要拱出蛋壳。分别了一冬的鸟儿们,重逢了,从四面八方。它们在那排玉兰树上,快乐地跳来跳去,翅膀上驮着阳光,叽叽喳喳,叽叽喳喳。积蓄了一冬的话,有的说呢。
⑥老妇人见有人在打量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先自说开了:“听鸟叫呢,叫得真好听。”说完,也不管我答不答话,继续走她的路。我也继续走我的路。却因这春天的偶遇,独自微笑了很久。
⑦一个年轻的母亲,带了小女儿,沿着河边的草坪,一路走一路在寻找。阳光在她们的衣上、发上跳着舞。我好奇了,问:“找什么呢?”我们在找小虫子呢。”小女孩抢先回答。她的母亲在一边,微笑着认可了她的话。“小虫子?”我有些惊讶了。“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我们寻找春天的小虫子!”小女孩见我一脸迷惑,有些得意了,她响亮地告诉我。
⑧哦,这真有意思。我心动了,忍不住也在草丛里寻开了。小蜜蜂出来了没?小瓢虫出来了没?甲壳虫出来了没?小蚂蚁算不算呢?我想那个老师真有颗美好的心,我替这个孩子感到幸运和幸福。
⑨在河边摆地摊的男人,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些银饰,摆了一地。阳光照在那些银饰上,流影飞溅。他蹲坐着,头稍稍向前倾着,不时地啄上一啄——他在打盹。听到动静,他睁开眼,坐直了身子。我拿起一只银镯问他:“这个,可是真的?”他答:“当然是真的。”言之凿凿。
⑩我笑笑,放下。走不远,回头,见他泡在一方暖阳里,头渐渐弯下去,弯下去,不时地啄上一啄,像喝醉了酒似的。他继续在打他的盹。春天的太阳,惹人醉。
【1】文章开头从雨雪写起,有什么好处?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3】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从哪些事上可看出“春天的太阳,惹人醉”。
【4】《雨的四季》中,刘湛秋爱恋雨,而在本文中,丁立梅沉醉太阳。那么你是更喜欢雨还是更喜欢太阳呢?说说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1、阅读短文,完成下面问题。
送给青蛙的大海
①阿和有一条心爱的浴巾,这条浴巾突然不见了。今天,妈妈把浴巾洗了洗。刚刚晾好,一阵大风刮来,浴巾被刮上了天,飞了。糟糕的是,大风之后又下起了一场大暴雨。没法去找浴巾了,阿和伤心地哭了起来。
②“浴巾没有了,午睡时盖什么呢?”
③是啊,阿和中午睡觉时盖什么呢?
④阿和降生到人间之后一直盖着这条浴巾,直到现在为止,有时她还咬着浴巾的一角进入梦乡哩。这条浴巾虽然有些磨破的地方,但它却是阿和心爱的蓝浴巾。
⑤“蓝浴巾一定是飞到森林那边去了,等雨停了咱们一起去找找看。”妈妈说道。
⑥阿和没有午睡,她的眼泪和雨水一起流了下来。
⑦大雨终于停了。阿和和妈妈匆匆忙忙地向森林走去,寻找那条被大风刮走的蓝浴中。森林离阿和的家不太远。森林里的地面上有个被大雨冲成的“小水塘”,水中映出了蔚蓝的天空。树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雨珠,闪闪发光。这些雨珠闪着亮光从树叶上滚落下来,掉在“小水塘”里。其实,这“小水塘”并不是真正的小水塘,而是被雨水浇湿的浴巾,是阿和要寻找的心爱的蓝浴巾。
⑧“啊,我看见蓝浴巾了!”
⑨阿和正要飞快地向蓝浴巾跑去,却猛地被妈妈按住了胳膊。
⑩“别出声!”妈妈说道。不知从何处传来了一阵声音,非常动听,像歌声一样。
⑪“啊,发现了,咱们发现了一个好东西!”
⑫顺着这声音望去,只见蜂斗草的叶子上有两只小青蛙,它们正在兴致勃勃地俯视着这被雨水浇湿并积满水的蓝浴巾。
⑬“这是什么呀?对,问问哥哥吧!”
⑭青蛙弟弟转过身子叫来了青蛙哥哥。青蛙哥哥看着蓝浴巾,对青蛙弟弟说:“这是大海吧?”
⑮“爸爸说过,海是蓝色的,还很大!”
⑯“这真的是大海吗?海面上是浮着船只的呀!”青蛙弟弟的话音刚落,一片树叶轻轻地飘落下来,像一只船似的浮在水面上。
⑰“啊,是大海,这是我们的大海!”
⑱两只青蛙一齐跳进了由蓝浴巾和雨水构成的大海,它们俩在海里又蹦又跳,又打又闹,还进行了蛙泳比赛。不仅如此,它们还找来一根小棍撑船玩呢。
⑲玩了一阵,它们又把小棍做成钓鱼竿,在大海里钓起鱼来。
⑳“我想钓鱼,我想钓鱼,我想钓一条大鱼。这鱼比船大,这鱼比海大。”
㉑呱——呱——呱——两只小青蛙一边唱着一边挥舞着钓鱼竿。
㉒“嘻嘻嘻!”阿和看见这番景象不禁笑了起来。正在这时,一条头部成三角形的长蛇,吐着红红的长舌头,一点儿一点儿地向大海靠近。
㉓“危险,快跑!”阿和情不自禁地向小青蛙发出了信号。两只小青蛙迅速地从船上跳下来,潜入水底。长蛇从蓝浴巾旁边游了过去,消失在森林的深处。
㉔“多危险哪,这下没事了!”阿和紧紧地握住妈妈的手。
㉕“阿和,怎么办?浴巾还拿回去吗?”妈妈瞧着阿和的脸问道。
㉖“先不拿,这蓝浴巾借给它们吧,让它们玩到晚上。”说着,阿和便和妈妈悄悄地离开了森林。
㉗晚饭后,阿和同妈妈又来到了森林里,这时的森林已是漆黑一片。
㉘突然,一束光柱在阿和的眼前闪了一闪。
㉙“哟,萤火虫!”妈妈叫了起来。
㉚萤火虫轻捷地飞着,停在大海边上。萤火虫的光芒像灯塔里射出的光柱一样照着平静的大海。两只小青蛙在没有亮光的地方甜甜地睡着了。他们好像在梦里说:“大海多美呀!”
㉛是啊,大海太迷人了!
㉜这时,阿和把嘴贴近妈妈的耳朵,说:“妈妈,浴巾就留在这儿吧,咱们该回去了。”
【1】这篇童话结构巧妙,大故事里套着小故事。阅读全文,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2】童话中青蛙钓鱼时所唱的歌谣富有童趣,请作赏析。
【3】阿和找到了心爱的蓝浴巾,最终却选择了放弃。品味下面句子,结合童话内容,探究阿和这一行为的意义。
森林里一片寂静,萤火虫发出的亮光永远照射着小青蛙们居住的蓝色的大海。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也许你最熟悉的人,就在你生活的家庭中,然而却被你忽略了,今天请你细细地回想,用心地感悟,选取家庭中的一位亲人,以《家中有个他(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立意自定;②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 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④ 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