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决别 分岐 截然不同 翻来复去
B.博学 和霭 小心冀冀 花团锦簇
C.搓捻 奥秘 人迹罕至 不求甚解
D.感概 鉴赏 油然而升 美不盛收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老舍纪念馆是位于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 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
C. 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D.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3、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中“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原野开阔、大江奔腾、波涛汹涌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C.颈联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揭示时序的交替、暗示时光的流逝,和旧事物中孕有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既是美景又含哲理。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传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4、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A.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B.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C. 覆盆子像珊瑚珠窜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D.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作文大赛,他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B.这次期末考试,一个考场大约有30人左右。
C.济南的冬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D.一个人能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选出下面这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①④②③⑤
B.①③④②⑤
C.③④①②⑤
D.④②⑤③①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B. 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C.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
D. 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亭林先生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选自《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2)用现代汉语补全文中画线句的翻译。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如果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__________
(3)上面选文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
A.交友
B.考察
C.读书
D.喝酒
(4)这段选文主要表现了顾炎武 _____、_____的特点。
9、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诗文中空缺的内容。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3)我想他们此刻,_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4)水何澹澹,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5)《诫子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6)确立志向,明确奋斗方向。谭嗣同在《潼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山水河流来表达他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王 几 何
马及时
从小学跨进初中校园,一切都是新鲜的,特别是几何那门全新的功课。所以,我们初一上第一节几何课时,大家睁圆了眼睛,认真而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几何老师会是怎样一个人呢?
铃声一响,全班42双黑眼睛一齐望向教室门。须臾,一个头方耳大、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工夫就站到了讲台上。胖人能走这么快?全班同学大吃一惊,教室里更安静了,静得只听见周围深沉的呼吸。
可是,一分钟过去了,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矮胖老师足足又哑笑了两分钟。
太神奇了,他该不是聋哑学校的老师吧?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
矮胖老师依然不说一句话,但却渐渐收起了笑容,用黑板擦轻轻敲击着讲台上的课桌,待全班同学安静下来,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又好看,于是全班同学都呆呆地想:用圆规和三角板画,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扬扬的表情。待全班42双黑眼睛惊讶得每一双都放大半公分后。他突然转过身去,面向黑板,挥手写下了排球大的三个字:王玉琳。
“这就是我的大名!”他说,声音出奇的洪亮。
全班男女同学被他那金属般的声音镇住了,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睁大双眼,屏息静听。
“上几届的同学。承蒙他们的特别关爱,私下里给本老师取了个绰号。”矮胖老师缓缓转过身去,挥手在黑板上优雅地又写了三个大字:王几何。
真是太幽默了,全班男生、女生哄堂大笑。
王老师却毫不理会满教室的笑声,继续用他那金属般的声音说:“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老师在黑板上公布自己的绰号,并且希望大家以绰号相称,在那些做什么事都严肃认真、呆板教条的年代,这样的稀奇事,不是太离谱了么?但少年时代总是充满了叛逆,越离谱的事大家越喜欢,于是全班同学兴趣高涨。
一个个洗耳恭听这矮胖幽默的绰号叫“王几何”的老师到底还要说些什么有趣的话。
矮胖老师继续用黑板擦轻敲课桌,以镇住教室里的嘈杂声。“上几届有的同学说:王老师你画的那圆圈有啥了不起?我们也会画!”
胖得像弥勒佛一般的王老师,站在讲台上眉开眼笑:“现在,我就请同学们一个个上台来,用不着反手,只是正面徒手画圆和三角形……”
简直要让人笑破了肚子,几何课竟变成了图画课!
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肯放过?转眼间,只见男女同学轮番走上讲台。
可是,大家哪里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圆和画三角形?笑得双手发抖的同学们,一个个变得笨手笨脚,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人人都笑得满脸泪水,喉咙发肿。
几十年后。我依然可以对天发誓:这是我这辈子笑得最得意忘形、最舒畅、最厉害的一次。
几何老师在同学们快乐得泪流满面的大笑中结束了第一堂课。
王老师下课前的结束语是:“请注意,我并不是要大家死板地学我画圆、画三角形。我教了20多年中学几何,是一个一辈子热爱几何教学的教书匠,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奇怪的是,王老师说这番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鸦雀无声。
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
这堂课的喜剧效果让42个中学生一辈子铭记在心,让42个少年永远记住他们的中学时代:有一位业务水平极高、人人都盼望他上课的幽默风趣的老师,他的名字叫做王玉琳,绰号叫做王几何。
王玉琳是父亲马仁海的毛根儿朋友。
【1】文章开头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2】仔细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1)文中对王老师的“胖”没有作细致描写,却用一个字写出了王老师“胖”的形态。请在文中找出这个字。
(2)文中有四次写同学们的“笑”:第一次、第二次是哄堂大笑,第三次是笑破了肚子,第四次是笑得满脸泪水,喉咙发肿。这四次笑,笑的内容各是什么?
(3)王老师开始上课时哑笑,下课结语时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王老师这样做的用意各是什么?
【3】从全文看,王老师是个什么样的老师?
【4】文章开头说:对第一节几何课,“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好奇”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贯穿全文。请围绕“好奇”画出情节发展的思维导图。
11、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作者选取哪几件事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做”的?
【2】“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精神?
【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12、请以“有你相伴,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