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出下列横线上的词语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
A.他在我们这群小伙伴中,做事稳当,处事果断,德高望重,很有威信。
B.今天因为要出去游玩,奶奶特意梳洗了一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煞是好看。
C.我小丽对待学习总是一丝不苟,她不求甚解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D.这两者本身就是不同的东西,请你不要混为一谈。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窠巢(kē) 绽开(zhàn) 淅淅沥沥(xī)
B.黄晕(yùn) 卖弄(nòng) 悔恨(huǐ) 咄咄逼人(duō)
C.应和(hè) 抖擞(sǒu) 企盼(qǐ) 人迹罕至(hǎn)
D.发髻(jì) 镶嵌(xiāng) 殉职(xún) 拈轻怕重(zhān)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B.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几年不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挚痛(zhì) 校补(jiào) 庄稼茬(chá) 酣然入梦(hān)
B.无虞(yú) 告罄(qìn) 揩桌子(kāi) 气冲斗牛(dǒu)
C.吞噬(shì) 猥琐(wěi) 曳铁钯(yè) 怏怏不乐(yāng)
D.孱头(càn) 怆然(qiàng) 一摞摞(luò) 兀兀穷年(wù)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変、筋斗云等本领,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行者。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B.《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C.《西游记》中,孙悟空到东海强要宝贝,闹地府销毁死籍,于是玉皇大帝准备派天兵天将去捉拿,是太白金星主张招安这个闹事的猴子。
D.《镜花缘》中唐敖是一个善良而风趣的小商人。虽为商人,却从不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他待人诚恳,朴实,很重情义。
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诠(quán)释 裨(bì)益 锃(zèn)亮 七皱八褶(zhě)
B.反刍(chú) 折叠(dié) 嘈(cáo)杂 瘦骨嶙峋(xún)
C.纳(nà)凉 翕(xī)动 宁(nìng)可 潜移默化(qiǎn)
D.浩淼(miǎo) 找茬(cá) 霎(shà)时 死乞(qiè)白赖
7、下面语段中加点字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走进院子,看着一垄垄绿油油的菜畦,他怅然的脸上多了一份活力。这粗犷的汉子也经不起生活的折腾:老房坍塌,妻子瘫痪在床,自己又下岗……只有眼前的绿,让怏怏不乐的他重燃生活的希望。
A. qí zhǎng dān yāng
B. wā zhǎng tān yàng
C. wā chàng dān yāng
D. qí chàng tān yàng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自誓守节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②。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⑥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
【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2】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A.欧阳修的母亲说过,你父亲是个小官,经常秉烛夜读官府文书,这是让欧阳修学习其父刻苦负责的精神。
B.“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一定要在名声上远远超过韩愈。
D.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②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
9、古诗文名句默写。
(1) ,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2)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济南的冬天》
(5)子曰:“不愤不启, 。”《论语》
(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领着我们上前去。《春》
(7)《西江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8)人们常用孔子的名言“ , 。”来告诉别人要取长补短。《论语》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伯牙学琴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俞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离开。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觉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1】俞伯牙能成为天下最出色的琴师,是因为( )
A.他得到了名师的指点。
B.涛声鸟语对他的发。
C.他在名师的指导下,从生活中得到了启发。
【2】伯牙是如何谱写《高山流水》的?(可用原文回答)
【3】在选文中,伯牙明白了谁才是最好的老师?
【4】学了这篇选文,你认为怎样才能把琴练好( )
A.在清净的地方专心弹琴。
B.要有名师指点。
C.专心致志,弹琴的时候要有意境,要做到人琴合一。
11、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子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的画线句是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⑤段画线句子“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说“这像极了我的母亲”,结合全文回答:文中的“蒲公英”和我的母亲哪些地方相似?
【4】本文第⑤段画曲线的句子与链接材料有相通之处。请你说出它们写法上的相同点和表达作用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写法上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用上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
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500字;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