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六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件事情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扑朔迷离之感。

    B.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脏话,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C.“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D.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同学都不以为然觉得不是大问题。

  •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围绕祥子还写了霸道的车主刘四,泼辣的虎妞,可怜的小福子,死亡线上挣扎的老马和小马,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示了老北京的世态炎凉。

    B. 《骆驼祥子》中祥子是个自由的洋车夫,他想拥有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从风雨里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

    C. 《海底两万里》作者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被人们称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D. 《海底两万里》中我在海底散步时看到了光的曲折作用而形成的色彩缤纷万花筒似的美景,我把这种新奇的感觉用一种约定的记号告诉了康赛尔。

  • 3、下列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改进文风,______是语言问题、技术问题,______是思想问题、情感问题,那些居高临下的呆板陈述,固然与文字水平有关,但本质上反应的却是对待读者、对待群众的态度;那些无新意的应景报道,______是创新能力不强,________是对世情国情缺乏深刻的认识。

    A.既   又   要么   要么 B.既 又   与其说   不如说

    C.不仅  更   要么   要么 D.不仅 更   与其说   不如说

  •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B. 《济南的冬天》 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

    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 《天净沙.秋思》是我国明朝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D. 《散步》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无时无刻都在努力学习。

    B.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人要讲诚信。

    C.漫步花丛,我闻到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D.瑞金脐橙远近闻名,是赣南佳果之一。

     

  •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怪(zhēn) 恿(còng)  塌(tān)   怪不经(dàn)

    B. 泣(chuò) 干(kū)   热(chén) 人忧天(qǐ)

    C. 巢(guǒ)   护(bì)   职(xùn)   畏罪逃(qiǎn)

    D. (ài) 晕(xuàn)  菡萏(hàndàn) 堂大笑(hōng)

  • 7、下列词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狭隘 帐蓬 滚烫 刨根问底

    B.恍惚 抽噎 晕眩 随声附合

    C.气慨 惊讶 缥渺 怪诞不经

    D.禁锢 鄙簿 妥当 骇人听闻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各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河”)两兄弟,都是西晋著名文学家。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蒙以军中多务( )     (2)鲁肃过寻阳( )

    (3)里人相庆( )            (4)实冀三横余其一( )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经 三 日 三 夜 乡 里 皆 谓 已 死 更 相 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4】吕蒙和周处都有改过自新的经历,但两文写法各有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提示默写。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诗人托月送“愁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掰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1】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文中有多处生动的细节描写。请赏析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说一说这处细节描写好在哪里?

    【3】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

    【4】—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一句让史铁生难忘的话语,都让我们感受到父母深深的关爱。请比较本文作者和《秋天的怀念》中的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 11、阅读下面现代文

    失忆的母亲

    傅友福

    近几年来,母亲的记忆越来越差,有时候连我也认错了。本想接母亲进城好好尽孝,谁知道,母亲一来,本来平静的家,一下子炸了锅。

    母亲闲不住,一出门就搬回一些塑料袋旧报纸什么的。家里本来空间就不大,母亲这些垃圾一堆,更是没有落脚的地方了。为此,妻和儿子都意见很大。我也和母亲谈过,让她别这么做了,家里并不缺这点钱。可母亲不听,说是我们刚买了房子,经济不宽余,这些废品一出手,也能换点钱。

    这还不算个事,更严重的是,母亲一走出小区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每次被警察送回来,我和妻都告诫母亲,让她别走远了,可母亲一出门,就控制不住自己,会越走越远。

    我们合计再三,决定请一个小保姆。小保姆请来后,母亲有人陪着,我们也可以放心工作了。从此,母亲再也没有走失的记录了,可我也发现,母亲的情绪却越来越低落了。

    这天晚上,我下班回家,发现母亲正拿着父亲的照片发呆。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加自卫反击战时牺牲的。那时候,我刚出生,母亲没有再婚,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送我上大学。我知道母亲的苦,也清楚母亲对父亲的感情。当下,我坐在母亲身边,和母亲一起缅怀父亲。

    ⑥30年了,不知道他在那边可好?他要是还在的话,也是个老头子了。母亲叹了口气,好象是对我说,也好象是在自言自语。

    我说妈,您健健康康的,父亲在那边才会安心。母亲点点头。劝说一番,我就回自己房间了。

    后来,母亲的精神好了很多,我们也稍稍放宽了心,看来母亲慢慢适应了。

    这天下班后,却发现母亲和保姆都不在家,接到保姆的电话,才知道母亲再一次走失了。

    我们四处寻找,犹如大海捞针。不得已,到派出所报了警,期待着警察再一次将母亲送回来。

    可是这次却杳无音讯。

    正当我们焦心似焚的时候,家里堂弟打来电话,说母亲回到家乡了。

    这怎么可能?她怎么搭车回去的?母亲可是患了失忆症的。

    我们急忙赶到家里,发现母亲拿着一顶军帽,站在村头的龙眼树下发呆。我忍不住责怪母亲不该这样,让我们一顿好找。

    母亲说,孩子,你们都很忙,我不想连累你们,所以就回来了。虽然我记不得其他东西,但回家的路我还是知道的。特别是这颗树。秋风中,单薄的母亲抚摸着树干就像抚摸着久违的亲人。

    站在一边的三伯告诉我,当年你母亲就在这树下送你父亲去当兵的。而今天,正是父亲和母亲订婚的日子。

    1本想接母亲进城好好尽孝,谁知道,母亲一来,本来平静的家,一下子炸了锅。那么,母亲来了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比较头疼?

    2】联系上下文,分析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加自卫反击战时牺牲的。那时候,我刚出生,母亲没有再婚,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送我上大学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秋风中,单薄的母亲抚摸着树干就像抚摸着久违的亲人。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4】选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5】关爱空巢老人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读了本文,你有了怎样的认识?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重庆某地67岁的何奶奶没等到9岁孙子团团来过暑假,就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亲自去接,没想到孙子不愿意去,在地上打滚哭闹,说奶奶家没有WiFi和智能手机。父母无可奈何。何奶奶对此很伤心费解,自己会讲故事会唱歌,还做得一手美食,团团是她一手带大的,如今到底输在了哪里?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甲同学说:暑假那么长,那么无聊,没有WiFi和智能手机,怎么熬得过去呢!

    乙同学说:何奶奶待团团这么好,讲故事唱歌还为他做美食,这样也太伤她的心了!

    丙同学说:子不教,父之过。团团的任性妄为、网络成瘾难道他父母没责任吗?

    丁同学说:我觉得网络成瘾的何止团团一个?你看看我们周围的同学……

    以上事件和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抄袭、套作给分为10分以下。如果抄袭前面阅读材料,判为0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