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巴彦淖尔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省体操男队新选的五个小队员,都是十五六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B.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C. 王刚和李铁是乒乓球队的男双主力队员,他们从小就青梅竹马,在一起玩耍,所以二人在场上配合得十分默契.

    D. 辩论会上,我方辩手巧舌如簧,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 2、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①父亲老实厚道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②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

    A. 忍气吞声 莫名其妙   B. 低眉顺眼 不知所云

    C. 低眉顺眼 莫名其妙   D. 忍气吞声 不知所云

  • 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吟诗作赋,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两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猎豹短跑的速度是陆地上任何(fǔ)乳动物都望尘莫及的。

    B.在亚洲,猕猴桃在(yīn)蔽条件下能生长得很好。

    C.时移世易,他对故乡欣欣向荣的景象感(kǎi)不已。

    D.参加龙舟比赛的选手个个裹头赤膊,精神抖(sǒu)。

  • 5、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沥/分 B.亮/泊 憔/荟

    C.红/怒/ D.型/劳/

  •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立春过后,冰雪消融,草木,还有各种花,都相继开放。

    B.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全部删去。

    C.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D.烟雨中的大围山,恰如一幅清丽淡雅的水墨画,展现出别样的风姿。

  • 7、下列各项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此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老虎要下山,老猎人躲在岩石下,抡起虎叉,给了老虎一下。(句中的“下”分别为动词、名词、量词)

    C.“谦逊”“直爽”“憨厚”三个词感情色彩一致。(词的感情色彩判断正确)

    D.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文学常识表述正确)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①息:呼吸。②术:方法。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1】下列选项中的“之”字的用法与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以我酌油知

    B.康肃笑而遣

    C.友人惭,下车引

    D.子可示我以耕

    【2】对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A.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B.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C.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D.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甚矣,农之惰也!

    A.真是的,农夫太随意了!

    B.过分了,农夫的懒惰!

    C.这个农夫真是太懒惰了!

    D.这个农夫真是太随意了!

    【4】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农夫耕田的时候,“数息而后一锄”,说明农夫是个懒惰的人。

    B.行者解衣下田,最后累倒在田里,表现出他劳动非常卖力。

    C.“乃子之术误矣”中的“术”具体指耕作的方法技术等。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方法正确,再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将下列与雨有关的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张志和《渔歌子》)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阳光

    ①秋后的阳光在乡下变得金贵起来。父亲往坡地上收完了玉米,一棒一棒剥去苞叶,就在厦台上垒成圆柱,当清早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一堆堆玉米就开始展露金黄的颜色,孩子一般笑开了脸。

    ②但父亲自己不笑。六十出头的年岁,常年经风受雨上山下田,他早把自己的一副身板练成了一个刻度精准的气象表,乘着这几天筋骨舒适,他得赶紧往水田里抢收稻谷。

    ③晴朗的阳光下,那一丘黄澄澄的稻谷,尽显丰收之色。父亲着急得很,清早出门时太阳还没上来,往田埂上一走,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家田里往齐腰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己也弯成了一穗稻谷。

    ④愈是成熟,就愈应该变得涵养和谦逊起来。父亲到了这个年岁,腰身早已脆如薄纸,稍稍一弯,整个身子就痛得几将折断。在岁月的磨砺中,父亲习惯了容忍与沉默,弯不成腰,他就选择蹲坐,甚至跪立。窸窸窣窣的谷穗碰响,伴着霍霍的镰刀连动,父亲将丰收的喜悦整齐地码在茬口之下,散发出清甜的谷味芳香。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⑤雨水稠密的滇西十月,往往天晴不过三日。秋后的阳光变得吝啬起来,时而云朵盖上,天空就变得不再明朗。父亲焦心不安地直起身子,风恰好在这时刮来,父亲就在风里打了一个寒颤,瘦弱的身体就和他早前安下的稻草人一起抖动起来,吓跑了一群抢食的鸟雀。父亲就势一通手舞足蹈,“呜呜”地大声鸣叫,盖住整个坝子的鸟雀就被他风一般地赶上天空。从稻子插到田里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把这一丘稻子当作他呱呱坠地的孩子,除草挑稗,把这田当作一块上好的绢布,把自己当作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一针一针在这田里编织出一幅锦来。

    ⑥转眼光阴如逝,父亲就在这田里织了整整六十年。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可父亲最终却失算了,身至暮年,期望大半辈子的安逸就和养大的子女一样,一个个都远离而去。勤劳成性的他怎忍心土地闲着?就在一个个阴晴无定的日子继续走上田头,弯着老腰照旧在他的地里织起锦来。

    ⑦天还在变。父亲焦心起了家里晒场上的荚豆,当初被套种到了玉米地里,成熟之后绿皮干脱成了黄皮,却还死死连着豆心。父亲收回来就铺在场心里让太阳晒,直待黄皮干透变白,渐渐裂开炸出豆子,回来再使上一阵连枷,方能收获一袋成色姣好的豆子。

    ⑧云层变得更加厚实,接着一阵雨水下来,父亲和他的一丘稻子被淋了个全透。开初父亲还不想就此休息,可雨水打得他睁不开眼睛,要紧的是雨水还夹着雷电,乌天黑地里忽然一个彻亮地狂闪,稍稍四五秒钟过后,轰隆隆的雷声就把整个坝子都震得地动山摇。吓得父亲只好拾起镰刀,躲到村边的屋檐下避起雨来。向来本分的父亲,就用自己一辈子的老实巴交,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

    ⑨雨过天晴,太阳淘气成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金子一般惹眼的光亮,照得天空一碧如洗。抢收回来的父亲就把湿漉漉的谷子往晒场里铺。正午的太阳一下子变得很毒,父亲戴上草帽手把竹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好似一下子回到田里,又开始了一个季节的开墒起垄、精耕细作……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6日)

    1阅读全文,请围绕“父亲”概括主要情节。

    父亲垒堆玉米——____——父亲稻田织锦——____——父亲被雨淋透——____

    2请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从修辞的角度)

    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父亲的阳光”既指自然界的阳光,又暗示了父亲一辈子在田地劳作的辛劳。

    B.“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句中“精明”恰恰体现了父亲作为中国农民身上特有的憨厚、朴实。

    C.文章第⑧段说父亲“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既写出了父亲的本分,又流露出对父亲迷信神灵的遗憾之情。

    D.本文通过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父亲为了家人的幸福而终日劳作的品质,抒发了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4比较本文第⑨段画线句子和下面链接材料,请分别说说人物描写方法和抒发情感的异同点。

    (链接材料)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芦苇花的精魂

    ①芦苇花随风飘逸,那一片片的风景,摇曳在家乡的冬春季节。

    ②我站在芦苇荡旁边,眼看、心感,总觉得芦苇花有一种说不清的精魂在那里飘拂。真的,很少有植物的花带给人这种感觉,即便是飘秋菊也要输给芦苇花。秋菊还是带有些艳的颜色,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板了母来,历经沧桑,还是那般亲切,地浑浊的老眼透溢出慈祥的光芒。

    ③芦苇花内里,最深邃的那份情感,魂系着芦苇荡的仁心雄魄。细想下去,天地造芦苇,这苇却不尽是干瘪,虽然它腹中空洞,却诠释了“空也是富有”的极妙哲理。这也许有些难懂,“空”与“有”本是相反的两极,怎么能搞在一起?但及待芦苇抽出了芦苇之花,我才真正懂得芦苇的气质心那般空,爱是这般厚。

    ④芦苇的心间呀,盛着一片天,它怕这个天太空寂,慢慢捧出充满质感的芦苇花。这花似人生的彻悟,在黄叶与绿叶中间绽放一种白发苍苍的弧度美。

    ⑤我心中不由一惊,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画面更让人感受到冬野之真味了……有什么植物能把毛茸茸的花,撑过一个又一个清冷的黄昏,与寒冬深情地去握手,你来说一说?请不要讲,潇潇冷雨打沧桑,呼呼寒风吹断肠。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染了荻花美。

    ⑥我想起一个女性朋友,在遭遇身体误诊、丈夫背叛、失去女儿的苦难后,她的心没有灰暗甚至死去,却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一个又一个孤儿。她说,在爱中学会爱,自己很像一捧芦苇花。我听后,在泪眼模糊中,突然感到了芦苇花人性的甜美。

    ⑦这让我想起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坚守,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感染了病毒被隔离治疗,他说:“我怕得哭了。”当时,分身乏术的张定宇不能陪在妻子身旁,有时一连三四天都看不上妻子一眼。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字却没有半点害怕。但他说,在开车去看妻子的路上,自己害怕得哭了,心里怕失去她。所幸,妻子感染后已经康复。

    ⑧就像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一样,张定字的双腿已开始萎缩,全身会慢慢失去知觉。他对时间特别敏感,因自己的身体会渐渐被这种罕见的病魔“冻”住。他曾说,自己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一定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⑨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一点点在我的心扉展开,似有一个声音在呢喃和诉说,一点一点地将生命的抗争用毛笔在天地间一笔一画地写着、写着,像慢镜头一样。每年三月烧芦苇做草木灰,触目即是的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过去的艰涩和荣光只有芦苇根知道。

    ⑩有人说,秋天芦苇花开了,就意味着生命光华铺射,那便是高峰闪现。内心质朴的人们,一直把芦苇花装在心头,阳光不断透过指缝进入瞳孔,似乎新苇在眼前努力地生长。

    (选文有删改)

    【1】文章以芦苇花贯穿全文,为何在第②段写到菊花?请简要分析。

    【2】作者为什么要把张定宇比作“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请结合文本分析。

    【3】本文题为《芦苇花的精魂》,请简要概括芦苇花的“精魂”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2016四川凉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情境写话。(100字以内)

    在5.12地震8周年之际,学校举行防震演练。演练开始的铃声响起时,同学们纷纷双手举起书本放于头顶,在课桌旁躲两分钟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场所。小刚同学却一直坐在座位上不动。他的同桌小明叫他快跑,他却说:“慌什么,假的嘛!”

    演练结束后,如果你是小明,该如何劝说小刚积极参与到演练中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