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大半辈子过去了,李老师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诲人不倦,教出了一批批优秀学子。
B.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西游记》给人们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的大英雄。
D.由于我们的观点大相径庭,讨论很愉快,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
B.《邓稼先》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C.《黄河颂》是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借赞美黄河歌颂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南宋政治家、史学家。
3、下列五个句子填入文段中画横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课文《散步》说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____________。其实,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温馨场景。
①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 ②内容好像比较浅 ③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 ④但仔细品味 ⑤滋润着家人的心灵
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②④①⑤③
D.①③⑤④②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
A.他好像看到遥远的未来,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耸立在蓝天之下。
B.桂花盛开的时候,颗颗花粒就是一个个小精灵,在秋风中旋舞飘荡。
C.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D.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一串宝石点缀在湖面之上。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住在林间安稳的小舍,淅淅沥沥的雨声时常助我恬然入梦。
B.昔日人迹罕至的深度贫困村,如今依托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游人如织。
C.这家黑心作坊对假酒技术精益求精,包装精美,以假乱真,祸害无穷。
D.近日,美国媒体列出“铁证”,公布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证明美国新冠肺炎监测数据造假严重。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最为丰厚的营养。
B.青岛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许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
D.我国近期的疫苗生产量,除了满足中国市场以外,还能够供应给世界各国。
7、下列词语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朗润(lǎnɡ rùn ) 酝酿(yùn niànɡ) 卖弄(mài nonɡ)应和(yìnɡ hè)
B. 着落(zháo luò) 慈善(cí shàn) 贮蓄(chú xù) 澄清(chénɡ qīnɡ)
C. 棱镜(lénɡ jìnɡ) 粗犷(cū ɡuǎnɡ)莅临(lì lín) 造访(zào fǎnɡ)
D. 吝啬(lìn sè) 草垛(cǎo duò) 竦峙(sǒng zhì)碣石(jié shí)
8、河中石兽 纪昀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伊犁凿井 纪昀
【乙】伊犁①城中无井,咸汲水于河。一佐领②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③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不谬也。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改动》)
【注释】①伊犁:今新疆境内。②佐领:清朝官名。③绠(gěng):绳子。
【1】用 / 线给下列句子断句。
今 城 中 多 老 树 苟 其 下 无 水 树 安 得 活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但知一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沿河求之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以为顺流下矣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D.咸汲水于河 尝射于家圃
【3】翻译下列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耳。
【4】阅读两篇古文,说说老河兵和佐领在解决问题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9、默写填空。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__________________ ,小草也清得逼你的眼。 《春》
④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⑤ 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秋思》
⑥ 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
⑦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 。《 次北固山下》
⑧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 《峨眉山月歌》
⑨_________________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念长安故园》
⑩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 。《江南逢李龟年》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①我被护士领着离开病房,准备去八楼手术,一位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②我从手术室出来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③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④哎哟,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嘛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大家纷纷指着桌子上的面包对她讲。
⑤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我躺在病床上暗自庆幸:幸亏老公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样儿。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任她站在那里,也不会和她目光对接,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⑥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我们越不买。”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⑦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房里的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嘭”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⑧医生给我做了各项检查,说我手术恢复得不错,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⑨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她一直都没来,我心里有点儿牵挂了,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
⑩我悄悄问护士,卖面包的小女孩咋没有来?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冬天天冷风硬,极易引发她的哮喘病发作。她家里也不宽裕。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⑪“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⑫“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⑬“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赶紧离开,也好早点回家呀。”
⑭“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⑮我走出护士站,老公帮我办完出院手续,收好行李坐在病床上等我,“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我的提议老公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 让她转交给小女孩,出了医院,老公问我信里写了啥,我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⑥⑦段中写大家懒得理小女孩,甚至会把她赶出病房,是因为她打扰了大家休息。
B.第⑧段中老公所说的“心理阴暗”,是指“我”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别人的是非。
C.第⑨段写小女孩第二天、第三天都没来,“我”心里有点牵挂了,是因为“我”一直是同情她的,只是受了大家的不良影响。
D.本文告诉我们:善良是纯洁的,不要因为沾染上世俗的灰尘而伤害他人。
【2】医院特许小女孩在病房卖面包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的形象特点。
【4】文章结尾处“我” 给小女孩的信“什么也没写”,请你替“我”写几句话送给小女孩。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榜一大哥”是我妈
曾颖
①网络直播刚火起来的那阵儿,我也掺和了一把。
②我曾是个电视新闻工作者,故而,对“直播”这两个字,是饱含敬畏的,因为这活儿我印象中是高级而昂贵的,往回倒 20 年,直播可是省一级电视台才能干的业务。
③“直播”这两个字对我的诱惑,显而易见。
④当我架好手机,向茫茫比特世界发出信号的时候,我的小小直播间开始有人名晃动,但很快,进来的人又匆匆走了,我的直指间人数从三位数降到两位数,直至落到个位数,最后直播成绩十分丢人。
⑤但这也激起了干了半辈子传媒行业的我的斗志。于是,我重整旗鼓,发挥特长,谈时事、讲作文,甚至介绍本地的民俗和美食,统统试过一遍,发现都不灵。
⑥就在我感到最失落的时候,有一个人,不仅不停给我点赞,点亮了“粉丝灯牌”,还发了5个价值1元的小红心。也是从那时开始,我的直播间里开天辟地般地有了“榜一大哥”
⑦之后的几天,“榜一大哥”总是在开播几分钟内就会出现,每次都会点亮小星星,但我问话他从不搭话,我只能一个人在那里尬聊。聊了三天之后,我终于搞清楚,这位“榜一大哥”我唯一的忠实粉丝,是我的妈妈。她学着上网,注册账号,看直播,找到我的直播间,一直潜伏着,关注着我。
⑧和许多宠溺自己孩子的妈妈一样,母亲对我直播的失败是不在意的。相反,听到儿子的声音,看到儿子的日常生活场景,于她而言,便是成功和胜利--她的老儿子在离她百里外的城市生活了三十几年,她对他的生活,只有散碎的远望和想象。而如今,在直播间里,我的一呼一吸、一举一动,都那么清晰,就像母子俩坐在一起,面对面地聊天。这在平时是不可多得的。
⑨我从家乡出来打工这些年,一直被生活催着匆匆奔忙,给父母的印象就是“忙得很”所以,每一次母亲给我打电话,从语气中我都能听出她的歉意和惴惴不安,她总觉得她的每一次通话都是对我的打扰。她知道她这个儿子并不像每次见面时表现出的那样令她放心,省城在她心目中就是一条大河,身处其中,不努力扑腾就要沉下去。所以,她觉得儿子很累,不想让自己的思念成为孩子负重的一部分,但又想念,只能满怀歉意地拨个电话,支吾半天,问省城的天气,我说冷,她就嘱托多穿衣;我说热,她就说注意防晒,几乎忘了她的儿子也了知天命的年纪。她的儿子也知道,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能听到孩子的声音。所以,我的直播至少让她知道她的儿子当下是什么状态,也可以让她详细而生动地了解儿子的日常生活。这在平时是不大容易办到的。
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妈成为我直播间里唯一的固定观众,每次直播,她都会第一时间并为我点赞。
⑪之后的日子里,我每晚8点开始,给妈妈直播。我通常是一边直播,一边散步,带着她去看平时她很少看到的成都夜景,每晚一个方向,往北猛追湾,往南太古里,往西文殊坊,往东香香巷,都是些“网红打卡地”。我和她一路聊着家长里短,给她讲哪些是我日常喝茶的地方,哪些是买菜的地方,哪些是我女儿小时候荡秋干的地方,哪里有家巷巷面馆,味道跟她做的一样。
⑫她就那样跟着我的镜头,一路乐呵呵地看着,听着时不时插嘴问上一句。后来,她更加熟悉网络直播了,有时会反客为主,给我直播她的生活,要么是今天做了豆释或香肠,要么是今天在超市买到了优惠大米、酱油,要么是今天和舅舅、姨妈们去吃饭,再要么是老爸今天又做了什么令她生气的事……
⑬这起初还有些妄念,以为直播能让更多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看到我琐碎的生活,就像微信朋友圈那样。后来发现,直播间的朋友可没有微信朋友圈那么有耐心。聊来聊去,聊得最多的依然是我们母子。于是索性断了那份妄念,重归微信,每晚半小时到两小时不等,母亲做着家务或泡着脚,我画着画或健着身,互相陪着;她提醒我喝水,我提醒她吃药,相互端着常吃的小药片先干为敬;或突然想起久远的一些趣事,甚至童年听过的评书,讲得眉飞色舞、宛如回到白莲花般云朵下的谷堆边的那些往日岁月。
⑭我的直播间只有一个观众,我却乐此不疲,并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
(选文有删改)
【1】本文围绕直播,写了“我”和妈妈之间的哪些事?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2】品读下面句子,并按照要求赏析其表达效果。
(1)省城在她心目中就是一条大河,身处其中,不努力扑腾就要沉下去。(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她学着上网,注册账号,看直播,找到我的直播间,一直潜伏着,关注着我。(“潜伏”一词用得好吗?为什么?)
【3】小细节里蕴含着深情。结合具体内容“钱”在《老王》和选文中是如何表现主旨的?
【4】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联想到下面这些短语:母子情深、情感交流、关注老年人……请任选其中一个短语,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12、大作文
请以“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有真情实感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