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ɡ 高邈miǎo 着落zháo 贮蓄chǔ
B.朗润rùn 莅临wèi 澄清dènɡ 地毯tǎn
C.池畦wā 静谧mì 粗犷kuànɡ 花苞bāo
D.抖擞sǒu 棱镜lénɡ 应和hè 竦峙zh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契约 颠沛流离 烦燥 妇儒皆知
B.绝别 为罪潜逃 霹雳 心有灵犀
C.狂澜 悲天悯人 凛冽 千钧重负
D.绸密 耀武扬威 点缀 神采亦亦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竦峙(耸立)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花团锦簇(丛集、聚集)
B.差可拟(比较)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美不胜收(完、尽)
C.舍然大喜(解除) 静谧(安宁、平静) 见异思迁(改变)
D.饭疏食(吃饭) 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不经(经书)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绵绵细雨一连下了好几天,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潮乎乎的,各种细菌油然而生。
B.全国首个省际中药采购联盟在济南成立,将有效解决中药材价格难估、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C.她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孩,关键时刻总能随声附和,支持班级事务。
D.听了妈妈的一席话,我忽然恍然大悟。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澎湃 诧异 锋芒必露 群蚁排衙
B.嗥鸣 污秽 目不窥园 慷慨淋漓
C.澜语 烦琐 兀兀穷年 翻来覆去
D.惶恐 烦燥 大庭广众 深恶痛绝
6、下列各句成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B. 夜深了,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C. 六一国际儿童节,邻居家的小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可爱极了。
D. 夏天的暴雨总是淅淅沥沥下一阵,让人觉得酣畅极了。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于那些从不关心家中的父母却经常去敬老院做志愿服务的人,难道不该受到批评吗?
B.校运会上初二(1)班健儿们斩获的金牌总数,是参赛以来该班获得金牌数最多的一年。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三个文学社的老师开设了名著阅读和诗歌朗诵系列活动。
D.要区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基本的依据之一是看他能否留意自己产生的细小想法。
8、文言文阅(14分)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顾野有麦场 ⑵驰担持刀 ⑶意暇甚 ⑷一狼洞其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或以钱币乞之
B.其一犬坐于前 贤于材人远矣
C.乃悟前狼假寐 蒙乃始就学
D.复投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杀狼的描写是: (2分)
【5】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9、下面是学习小组古诗文复习整理成果,请你协助完成。
技法 | 古诗文名句 | 出处及释意 |
借物抒怀 | ①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直抒胸臆 | 夕阳西下, ②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 |
巧用修辞 | ④_________,不舍昼夜。 | 《〈论语〉十二章》 |
衬 托 | 潮平两岸阔,⑤_____________。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运用对仗 | ⑥_______ ,⑦______。 | 诸葛亮劝勉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 |
动静结合 | 水何澹澹,⑧___________ | 曹操《观沧海》 |
【反思】子曰:“⑨ _________, ⑩_______”通过整理,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有计划有策略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论语〉十二章》 |
10、亲爱的安德鲁
九穗
①那一年我十二岁。奶奶因病去世了,爷爷也就突然垮了下去,每日抱着奶奶的照片发呆。医生说爷爷有患老年痴呆症的倾向。有一次,爷爷迷了路,最后一位民警将他送了回来。
②一天,爷爷带了一只脏兮兮的小狗回来。小狗蜷在门厅里,浑身发抖;土黄色的毛一卷一卷地粘在身上,两只黑豆子似的眼睛胆怯地看过每一个人,又很快地垂了下去,嘴里“哼哼唧唧”地叫着。
③"它简直是一只小怪兽!”我尖叫着,踢了它一脚。
④“不”爷爷慢吞吞地说。接着蹲下去抚摸小狗的耳朵,小狗立刻把头歪在了爷爷的手心里,一副信任又享受的样子。爷爷的眼神里充满了温柔和慈爱,就像他看我的时候那样。“就叫它安德鲁吧!”我听见爷爷说。我的名字叫安德森,它叫安德鲁?
⑤安德鲁来到我家,很快便成了家里的主角。爷爷比以前开朗了许多,他大部分时间都与安德鲁在一起玩。他们亲昵地挤在沙发上;他们一起去散步,一起去看电影。
⑥据说,他们总是会一起走过长长的街道,在一个公交车站的小站台上休息一会儿,然后一起回家。
⑦“有安德鲁陪着爷爷,我们真是放心了不少啊!”爸爸感叹着,还亲昵地伸出手摸摸安德鲁的背。
⑧安德鲁竟然成了家里的宠儿! 。
⑨终于有一天,我忍无可忍了,决定扔掉安德鲁。
⑩就在那个星期天的早晨,我甩开爷爷,独自将安德鲁带出家门,将它扔在了路旁的一片小树林里。
(11)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复仇得逞的快感,倒像有块石头压在心底,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感觉.....
(12)安德鲁不见了,爷爷就像丢了亲孙子一样着急! 。我带着幸灾乐祸的心理告诉爷爷,是我将那条小狗扔到了很远的地方。听完我的坦白,爷爷愣在了那里,很久很久。他的背又慢慢地佝偻了下去。
(13)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开车去那片小树林寻找安德鲁。但它不在那儿。
(14)后来的日子里,我们又四处寻找了很多次,都没有安德鲁的消息。爷爷又开始变得沉默起来,像以前那样。不久后的一天,爷爷出去了一整天,很晚都没有回家。
(15)我们在五条街道外的那个公交车站的小站台上找到了爷爷。爷爷像座苍凉的石雕一样,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晚风吹乱了他的一头白发。
(16)泪水立刻爬满了我的脸颊,火热地烫着我的脸。
(17)两个月后的一天早晨,我打开门准备去上学,突然发现门口趴着一只脏乎乎的东西。我立刻惊叫了起来:“安德鲁!”
(18)安德鲁身上的毛粘到了一起,背,上一块新鲜的伤口很是刺眼。它瘦骨嶙峋,十分憔悴。
(19)我一把将安德鲁抱进怀里,将脸埋进它那脏得不像样的皮毛里。“对不起,安德鲁!”我轻轻地对它说。
(20)后来,安德鲁一直陪在我们身边。它陪伴了爷爷六年,直到两年前爷爷去世。如今,安德鲁也老了,一只八九岁的狗狗,已然到了晚年。它早就是我们的亲人了。
(21)爷爷去世后,安德鲁还会像以前那样,每天傍晚出去散步。它独自走过五条街道,在那个它与爷爷散步的终点站坐上一会儿。
(22)我知道,亲爱的安德鲁,它一直在想念爷爷。
(选自《意林·少年版》2018年16期,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人第⑧段和第(12)段中的横线处,第⑧段应填(_______),第(12)段应填(_______)。
A我的怒火顿时又涌了上来。 B强烈的怒火在我心里燃烧着。
【3】揣摩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1)听完我的坦白,爷爷愣在了那里,很久很久。他的背又慢慢地佝偻了下去。
(2)我一把将安德鲁抱进怀里,将脸埋进它那脏得不像样的皮毛里。
【4】第⑨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5】小狗被“我”扔那么远,两个月后,它怎么会又出现在“我”家的门口?请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11、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片大树林了吧!
②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③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④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⑤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⑥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⑦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⑧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⑨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以时间为序,讲述了牧羊人独自一人在荒芜高原种树的故事。
B.标题“植树的牧羊人”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
C.结尾段体现人的伟大力量,歌颂了牧羊人的精神,表达作者的敬佩之情。
D.文章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我”是牧羊人植树的见证者,可见故事真实可信。
【2】文中的牧羊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结合选文内容,以“他是一个的人 ”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12、亲爱的同学,假如你离开母校已经二十年了。这天早晨,你回到了阔别20年的母校,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的新奇,又是那样的亲切、熟悉。请展开想象,以“相聚在2038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想象合理,描写生动,主题积极鲜明。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