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性格和蔼,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他的好感油然而生。
B. 每到夜幕降临,柳州的小吃街便人声鼎沸,那场面十分壮观。
C. 读书是游历世界最经济、最省事的途径,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大饱眼福。
D. 柳州电视台的“摆古”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2、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花在①他脸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②这张脸枯瘦而发黄,泛着令人不快的铜色③反光;深蓝色的长头发,后面一④卷一卷地挂在衣领上,前面⑤卷成神气的鬓发;一双发肿的⑥小眼睛没有一点表情;上嘴唇上翘着几根髭须。
(节选自《猎人笔记》,丰子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A. 文段中①“他”和②“这”都是代词,分别是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B. 文段中③“反光”是一个动词,在这里的意思是“被光线反射”。
C. 文段中④⑤两处“卷”字词性不同,分别是量词和动词。
D. 文段中⑥“小眼睛”中的“小”为中性词,不带褒贬色彩。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其代表作有《诫子书》《出师表》。
B.《天上的街市》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
C.《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文中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D.《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伊索相传是古罗马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 经过这次有趣的试验,我爱上生物了。
B 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C 针对目前互联网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很多人发出文明办网。
D 乡情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声。
5、下面语句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娃娃”“水藻”“精神”“秋天”“左右”都是名词。
B.“这个女孩长得像她妈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C.“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这句话用了比拟的修辞。
D.“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采用这句话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方法。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课铃响了,原本安静的教室里人声鼎沸。
B.他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早就疲惫不堪了。
C.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
D.小山村因为没有通路人迹罕至,所以显得很安静。
7、班队开展了“集文常,拓视野”知识竞赛,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令”等谦辞,如家父、家母、令弟、令妹等。
B.《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该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中国传统历法常用干支纪年法表示年份,今年按照此方法计算应该是农历辛丑年。
D.北宋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课文《孙权劝学》就节选自该作品。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狼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屠大窘 窘:惭愧
B.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C.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D.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人不知而不愠
B.两狼之并驱如故/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以刀劈狼首/非淡泊无以明志
D.其一犬坐于前/闻之于宋君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写了屠户杀狼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恶、狡诈的本性,嘲讽了恶狼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
B.故事的情节是围绕屠户与狼展开,可以依次概括为: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第③段“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等,表现了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他的机智。
D.结尾作者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从“狼”上升到“禽兽”,意思是像狼一样的恶势力都终将失败,升华了文章主旨。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乡书何处达?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诸葛亮《诫子书》)
(5)谭嗣同的《潼关》中表现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
(6)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从政杂谈》中强调扶贫先要扶志,他用“_____,_____”(《论语•子罕》)来向民众表达自己对于摆脱贫困的决心。
10、阅读下列两个文本,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纪念白求恩》节选)
乙文:
①和过去的人类世界相比,我们的世界极其复杂。由于交通极其发达,在地球上每一部分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重大事件均有密切的联系。没有孤立的灾难,也没有一种进步不是会促成全面进步的。这种情况反映在人们的思想里。人们的思想内容在范围和复杂的程度上现在也具有世界性。一个为自己的人民和国家谋福利的人若单单联系毗邻的国家来考虑本国的形势是不够的。世界大势包围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必须投身其中并有所贡献才能够左右自己的前途。今天人类最崇高的任务是:认清反动和死亡的势力,并同它进行斗争,加强并实现今天的世界所提供的、以前的世界从未有过的、给所有的人一个美满的生活的种种可能性。
②任何时代的英雄都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以惊人的忠诚、决心、勇气和技能完成了那个时代放在人人面前的重要任务。今天这些任务是世界性的,因此当代英雄——无论是在本国或外国工作——也是世界英雄,非但在历史上是如此,而且现在也是如此。
③诺尔曼·白求恩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他曾在三个国家里生活、工作和斗争——在加拿大,他的祖国;在西班牙,各国高瞻远瞩的人士曾成群结队地去那儿参加人民反抗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黑暗势力的、第一次伟大的斗争;在中国,他曾在这儿协助我们的游击队,在日本法西斯军人自以为已经被他们征服的地区,夺取并建立了民族自由与民主的新根据地,并且协助我们锻炼出终于解放了全中国的、强大的人民军队。在一种特殊的意义上,他属于这三个国家的人民。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他属于和对国家对人民的压迫进行斗争的一切人。
④诺尔曼·白求恩是一位医生,他曾用他所最熟悉的武器在医务方面进行斗争。在他本人的科学范围内,他是一位专家和创导者——他把他的武器保持得锋利如新。而且他,自觉而一贯地,把他的伟大的技能贡献给反抗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的先锋。对他来说,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比任何其他疾病对人类危害更大的疾病,一种摧毁千千万万人的身心的疫病,并且它既否认人的价值,也就是否认了一切为人的健康、活力和生长服务的科学的价值。
⑤诺尔曼·白求恩在日军炮火之下传授给中国学生的技术的价值,决定于它们使用的目的。德国和日本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因为它们曾为人类进步的敌人所领导,它们的科学与技术只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人民的战士有掌握最高的专门技术的责任,因为只有在他们的手中技术才能够真正为人类服务。
⑥我很荣幸来介绍诺尔曼·白求恩大夫的生平,让为数更多的人能够认识这位当代英雄——他如此崇高地象征着所有人民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的共同利害。他的生、死和他所遗留的事业与我个人关系特别密切,这不仅由于他对我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贡献,而且由于我个人在由我任主席的保卫中国同盟内的工作。保卫中国同盟正在为继续白求恩的事业的白求恩和平医院及白求恩医学院获得援助而工作。
⑦新中国永远不会忘记白求恩大夫。他是那些帮助我们获得自由的人中的一位。他的事业和他的英名永远活在我们中间。
(宋庆龄《我们时代的英雄》节选)
【1】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品味甲文第①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3】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白求恩同志,试分析白求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4】乙文中第②自然段作者对“英雄”进行了阐释,试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试举一位能称之为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狗的哲学
①小时候,家里养了一头猪和一条狗。每当给猪喂食的时候,母亲就让我看着狗,怕它偷吃。
②狗低眉顺眼地卧在一旁,一副与世无争的表情。但只要一个不注意,它就溜过去,迅捷地在猪食槽里舔上几口。等我回身过来,它又卧在一边,嘴唇上的食儿还没干呢,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③有一次,它又偷食,被母亲拦腰踹了一脚。骂道:你个狗东西,猪的食你也敢抢!是的,那个年代,猪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一年到头,把一头猪养大了养肥了,然后卖掉,便是家庭的全部收入。
④狗似乎对此没有异议。骂也好,打也好,待在家里,从不耍狗性子,或者玩什么离家出走。每次猪吃饱之后,一扭头,懒洋洋地走掉。石槽的边缘上,还残留少许米粒和糠末儿,母亲一瓢水倒进去,便是狗的食物。狗埋头舔食,把一槽泔水舔得音乐感十足,混个水饱后,一扭头也走掉。
⑤狗是没有怨言的,依旧看家守院。有一年,有贼人到邻居家偷牛。狗觉得不管不行,叫声尖锐,咬个不休。三邻五舍的人都被惊醒了,扛着铁锹,举着镰刀奔出来。贼人走了空,临逃的时候,打折了狗的一条腿。狗拖着一条伤腿无精打采地过了一段日子。父亲每天往街里去瞭一回,看有没有收狗的,有的话,好把它赶紧卖掉。
⑥狗赶在屠户来之前,竟然不声不响地好了。看来,要保住自己的一条狗命,靠别人是行不通的。这个世界,主人们或主子们都是实用主义者,他满心想着自己的时候,是不会顾及一条狗命的。
⑦母亲每次从地里干活回来,狗总要欢天喜地地迎上去。猪呢,睡在那里,连眼皮都不抬。母亲把猪草丢给它,它先将鼻子凑过去,闻一闻,觉得不错,才懒洋洋站起来。我有点看不惯猪的德性,有一次它刚要站起来,我一脚把它踹躺下了。它就真的躺下了,连猪草也懒得吃了。我骂它,你真是头猪啊!大人们的看法总是跟小孩子有区别的,母亲就觉得猪这个样子好得不得了。
⑧大人们的眼光真是有问题。
⑨有时候,狗去偷吃猪食,我就假装看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看到母亲出来,我才高声咳嗽一声。狗能听懂我的暗示,它赶紧撤身,卧在一边。有一回,母亲出来得突然,我来不及咳嗽,结果,我发现,狗居然也能全身而退。原来,狗根本无视我的咳嗽,它早已学会了辨别母亲的脚步。
⑩狗活久了,都会有一点老谋深算。
⑪有一年冬天,家里跑来了一条小狗。大狗在它身上嗅了嗅,没有咬它―― 算是收留了它。小家伙来了之后,不知道天高地厚,有时候母亲连踹几脚,即使痛得叫声尖利,但依然埋头跟猪抢食,而且不屈不挠。大狗卧在一边,眼皮微抬,有点不屑地看着它折腾。自从小狗来了之后,大狗有意让着它。它抢食的时候,大狗就卧在一边看。
⑫狗大了,总会有一点风范的。
⑬小狗最终被赶走了。原因是八个字:不顾廉耻,祸猪殃家。后来,整个院子又成了大狗的天下。它这儿转转,那儿转转,把个院门看得紧紧的。院子里边,有个高高的草垛,有时候,它跳到草垛上,凝神端视着整个村庄。
⑭这条狗一直在我家活了好多年。从小黑活到了大黑,从大黑活到了老黑,没等到活到黑老,它就死了。是老死的。它在家乡山岭间找了一个隐秘的地方,安静地死去了,没给家和村庄带来一丝惊扰。
⑮父亲平时很少去评价什么。它死后,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嗯,这是条好狗。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儿童的眼光写了狗的一生,道出了狗的生存智慧。
B.第⑥段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自私、实用主义的鄙视。
C.第⑦~⑨中“我”对猪和狗的态度和行为截然不同,是因为猪和我感情疏远,狗和我感情亲密。
D.第⑮段用父亲的评价结束全文,这既代表父亲认可了狗,认可了狗的性情和对家的贡献,又含蓄委婉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极富说服力。
【2】下列句子中两个“一扭头”表达的意义有何不同?
每次猪吃饱之后,一扭头,懒洋洋地走掉。石槽的边缘上,还残留少许米粒和糠末儿,母亲一瓢水倒进去,便是狗的食物。狗埋头舔食,把一槽泔水舔得音乐感十足,混个水饱后,一扭头也走掉。
【3】请分析猪和小狗在文中的作用。
【4】标题为“狗的哲学”,那么狗的生活哲学是什么?
12、题目二:假如你可以变成一种物品,比如一本书、一部手机、一件快递包裹……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以“假如我是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600—800字。(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