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朋满座、不吝赐教、敬请惠顾、欢迎光临”等词都向对方表达了恭敬之心。
B.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C.《雨的四季》是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的一篇优美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D.古人的称呼语分为敬词和谦辞两种。称呼他人一般用敬词,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令”等谦辞,如家父、家母、令弟、令妹等。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骨骼(gé) 鞭挞(tà) 横亘(gèn) 孑然一身(jié)
B.间或(jiàn) 游说(shuì) 浸润(qīn) 物阜民丰(fù)
C.耸立(sǒng) 捕获(bǔ) 谥号(shì) 风驰电掣(chè)
D.飙升(biāo) 菜畦(qí) 尺牍(dú) 韬光养晦(huì)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yùn)酿 粗犷(guǎng) 惩(chěng)罚 咄(duō)咄逼人
B. 妥当(dàng) 棱(léng)镜 荫(yīn)蔽 人迹罕(hǎn)至
C. 脑髓(suǐ) 攒(cuán)成 秕(bǐ)谷 一霎(shà)时
D. 烦闷(mèn) 掺和(hè) 倜(tì)傥 混(hùn)为一谈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红(yān) 亘(gènɡ)古 修葺(qì) 迸(bèng)溅
B. 赫然(hè) 诘(jié)问 拖沓(tà) 忏(qiàn)悔
C. 哺(bǔ)育 震悚(sǒng) 挑(tìǎo)逗 履(lǚ)行
D. 字帖(tiè) 默契(qì) 炽(zhì)热 涎(xián)水
5、下列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会引用诗句,不会使用修辞手法,表情达意只会用网络流行语……这是目前一些年轻人使用语言的现状。
①大部分网络流行语活泼有趣,结构简单;然而这种语言也存在明显不足,就是缺乏对细节的描摹,忽略人的细致感受。
②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词语偶尔用用倒还可以,但使用频率太高,便可能是思维懒情的征兆了。
③这一现状,与网络语言的流行密切相关。
④比如,面对大好春光只说个“赞”,就意味着省略了对春暖花开的细致感受;在键盘上随手敲出一串“哈哈哈”,就意味着放弃了对喜悦的贴切表达。语言不只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还是思维的具体呈现。我们选择了简单的网络流行语,也就等于选择了简单的表情达意的工具和简单的思维方式,如果都变得越来越简单,就应该警惕起来了。
A.③①②④
B.④②③①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语文组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 读经典著作,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D.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少优秀的文学著作,可作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读本。
7、下面是关于《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车夫老马,曾救过饿晕的祥子,祥子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即使有自己的车,也会饿死。
B.《骆驼祥子》中的孙侦探,之前是孙排长,他仿佛是祥子命中注定的前世冤家:祥子的“三落”,其中两次都与他有关。
C.曹先生在祥子受伤时赠药,并没有解雇他,他帮祥子想办法,对祥子友好、亲切,而且答应给小福子一口饭吃。
D.《骆驼祥子》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作者对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关怀和同情。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nǎng:以往,过去。
【1】“甲翁之妻子去乡”中“去”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即可)
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3】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9、默写下王湾《次北固山下》后四句。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椴树花开
尚书华
①在长白山区,每当仲夏时节,碧绿如海的天然混交林间,会飘来一团团洁白的“云朵”。那“云朵”形态各异,连绵成片。
②“椴树花开哟一片片白/养蜂的哥哥进山来/肩挑蜂箱颤悠悠/踏香寻蜜云天外……”歌声从远方山巅一座瞭望塔中飞出,携着缕缕芬芳,在浩瀚林海中悠悠飞翔。唱歌的人是护林员老逢。几十年了,每到此时他就唱这首歌,像是在传递一种信号:椴树花开了。
③老逢的工作岗位就在山巅上那痤高高的防火瞭望塔上。起初,他觉得这项工作特别有意思。可时间一久,他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枯燥寂寞让人难忍。
④就在老逢来当护林员的第二年,也是在椴树花开的时节,他看见一对夫妻在小火车道旁忙着搬运放置蜂箱。
⑤简单交谈后得知,他们是从江苏来的,为了赶椴树花季。
⑥老逢上下班都从这里路过,每天都跟他们聊上几句。日子久了,便成了朋友。得知那男的姓佟,夫妻俩有一个儿子,在老家让奶奶带着。
⑦老逢常从家里带点自产的蔬菜送给他们。他们也会把舍不得吃的家乡土特产送给老逢。一来二去,彼此的交往越来越深。
⑧老逢问老佟:“南方一年四季,什么时候都有花开,你为啥非要千里迢迢跑到东北来,赶这茬椴树花呢?”
⑨老佟说:“因为长白山的椴树蜜稀少,珍贵,营养价值高,值钱。”
⑩“可江苏到这几千公里,火车汽车倒来倒去,收入够得上折腾吗?”
⑪“够得上。不然,我们就不来了。”
⑫老逢送他们些自己采的蘑菇、松子。
⑬自从有了这样的朋友,老逢越发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他常常想,老佟每年都能从这里采走几百斤椴树蜜。这些蜜卖掉后,赚的钱可以踏踏实实养家糊口。吃到蜜的人,也一定会对其上好品质大为赞赏。进而想,这里仅仅产出蜂蜜吗?林间的动物、林下的草药等等,哪一样不是珍贵的宝贝?他突然认识到,他所保摅的这片山林,是一个天然的大宝库。
⑭可是,随着天然林的不断砍伐减少,老佟夫妇有些年没来了。问其原因,说是椴树少了。树少花就少,花少蜜就少,不够折腾了。这让老逢很难过。不只是因为老朋友不能如期见面,更为椴树的逐年减少而焦虑。
⑮后来,有好消息传来。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次生林迅速成长,椴树渐渐又繁茂起来。每逢仲夏,盛开的椴树花又如同朵朵白云,在苍翠的绿海间随风飘荡。
⑰在老逢临退休的前三年,还是在椴树花开的时节,老佟回来了。这次他没带媳妇,是儿子开着拉蜂箱的卡车陪他来的。老佟告诉老逢,他们父子俩一路上从南到北,油菜花、桃花、枣花、杏花、梨花,追春光,赶花期,到这里是最后一站。老逢说,这回好了,儿子开着车,哪里有花蜜就在哪里停下来,采够了再换个地方。
⑰老逢退休了,他在防火护林员的岗位上干了三十四年,他所分管的片区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老逢退休时,老佟对他说:“只要有椴树开花,我就会再来。来看你,看你曾经保护过的这片山林,咱老哥俩一同去采集最纯最好的椴树蜜……”
【1】文章第②段写老逢唱歌的歌词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歌声从远方山巅一座瞭望塔中飞出,携着缕缕芬芳,在浩瀚林海中悠悠飞翔。(语句表现了老逢怎样的心情?)
(2)每逢仲夏,盛开的椴树花又如同朵朵白云,在苍翠的绿海间随风飘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阅读文章第⑬段,老逢为什么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请以老逢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回答。
【4】文章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如果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校刊,应该放在以下哪个栏目?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A深情厚谊 B生态保护 C社会担当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日迟迟
朱小勇
①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②一场声势浩大的雨,像列队空降的伞兵旅,突如其来地,在窗外迈开齐刷刷的步子。闪电尾随其后,光束的裂痕从玻璃上散开,雷声鼓破天空,像一列蒸汽火车从云端冲进室内。我从梦中醒转,倾听着这场使整个世界流淌起来的雨,打开天地间酣畅淋漓的对话。它来自时令的安排,安静的夜晚注定要热闹起来。
③一定是谁的脚步,走漏了春天的风声。
④我想起周末在江边遇见的几只雀鸟,向着整个雨季抖开羽毛。它们开始欲说还休地在枝头四下张望着,对着可疑的春天摆弄着小脑袋。之后来了一阵小南风,它们就叽叽喳喳地说开了,对着整个世界评头论足。它们在枝头上练习平衡木,有时单脚侧身,有时伸展左翅,有时上下翻飞,姿势优雅而得体。它们的尖喙在鹅黄的枝头上,嚯嚯磨动。闪亮的瞳孔里,遍布着油菜地炫目的金黄色。油菜花成吨成吨的盛开,油菜地里来了一茬又一茬的游人。蝴蝶拍打着金色粉尘,翅翼上对称而抽象的图案,一定来自某处隐匿的讯号,无从破译的自然美学,在天空下翻转灵动。
⑤沿江公路旁,一株白玉兰的花期被几只嗡响的野蜂一语道破。这些大大咧咧的昆虫,拎着它们的蜜桶,一股脑儿钻进了密密的灌木丛。
⑥春天必须有约定俗成的姹紫嫣红和鸟语花香。这当然也是时令所致,回到春天本来的样子。斜在江边的渔船,披着几场令人猝不及防的阵雨,少了“青箬笠绿蓑衣”的古典方式,依旧有“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悠然自得。
⑦江边码头,或是民国残存至今的几块褐色麻石。春风里苔藓疯长的记忆还在,杵杵的旧年捣衣声依稀可闻。有人曾经从这里涉江而去,也有人逆流而上从此杳无音讯。接踵而至的,只有无边的绿顺势爬上堤岸。春风徐徐处,先是伸出墙头的几枝杏花带雨的词;然后滴答滴答地汹涌成庭院后,连缀成大片桃红柳绿的句子;紧接着,就是一个个晴雨交替的湿漉漉的段落。
⑧元宵之后,村落就安静下来,一抬头,就能撞见从老树上的鸟巢里筛落的阳光,那些曾经温暖巢穴的光恍如隔世,它来自一对斑鸠还是长尾鹊,现在鸟去巢空,像天空一样空。
⑨村尾一小段看上去岌岌可危的土墙,被一串标语的白色粉底掩饰着。稍加时日,或许就有野栀子、苍耳、蒲公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儿从土墙里蹿出来。这些桔梗科的春雨、伞形科的春雷、十字花科的春晖和芸香科的春风,就会纷至沓来爬上墙头,春色拥挤春意盎然。
⑩植被如此,而动物昆虫们也不甘示弱。或许只需一场夜雨,就能率领黑暗中的虫豸从茫茫夜色中突围,那些前赴后继涌向光明的虫子,没有一个落单的。它们可以从大地的罅隙里挤出来,可以从江堤的滩涂里钻出来,可以从田野的阡陌处蛙跳出来,也可以从树洞里伸出爪子直起身板,打个哈欠伸个懒腰。这些两栖类的蛙鼓、爬行纲的蛇信子、熊科的大肚腩、翼手目的声波,都将回到晨钟暮鼓的春光里。
⑪一场春天的盛大筵席,正在天地间铺展。
(选自《江西日报》2019年3月1日)
【1】文中所写的“春天的盛大筵席”包括了哪些图景?请简要概括。
要求:每一幅图五个字,如第②段中可用“夜雨雷电图”来概括。(至少写出四幅图)
【2】文中第②段与第⑥段两处写到春雨,请问这两处的春雨的特征或给作者的感受有什么异同?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4】本文运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文中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些物件里,会住着我们的灵魂,凝聚着我们的情感。你身边肯定也有这样的物件,让你真爱与不舍。比如,一个旧式的文具盒,一张校园运动会的照片,一本书的扉页留言,家中一台老式的相机……或许藏着一个激起心底涟漪的故事。
请以“物件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