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对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指诗人前行的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中“平”“阔”“正”“悬”描绘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C.颈联写残夜消退、红日初升,旧年已过、春天到来的景象,蕴含一种自然理趣。
D.尾联采用设问的手法,诗人希望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传达出一种思乡愁绪。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B.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C. 鲁迅先生和周建人先生,还有别的一、二位朋友在后边。
D.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3、鲁迅先生书房墙壁上挂着的是( )的画像?
A. 藤野先生 B. 寿镜吾老先生 C. 父亲 D. 长妈妈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窠巢(kē) 黄晕(yūn) 侍弄(shì) 拈轻怕重(niān)
B. 笃志(dǔ) 殉职(xùn) 干涸(hé) 畏罪潜逃(qiǎn)
C. 抽噎(yè) 女娲(wā) 庇护(bì) 参差不齐(cēncī)
D. 怂恿(sǒng) 莅临(lì) 称职(chèn) 骇人听闻(hài)
6、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B.民主战士闻一多的籍贯是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巴河人。
C.为了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必须加强防范。
D.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7、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没有一条河流能有这样清。____________________,顺着水的方向向前漂移。
①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
②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痕
③长长的、像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
④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8、古诗文联读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子野心
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②,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③,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④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①畜(xù):饲养。②厅事:住所的堂屋。③俟(sì):等待。④啮(niè):咬。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暴起(暴躁)
B.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C.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D.止增笑耳(只是)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学而不思则罔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此曲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此曲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动人心魄。
【4】对《狼》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故事情节曲折,语言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给人启示。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5】下面对《狼子野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讲富人收养两条狼,却差点命丧狼口,幸亏家犬相救,最终杀狼取其皮。
B.“狼子野心”意思是狼崽虽幼,却有凶恶的野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C.故事中的狼除了野心难改,还有阴险狡诈的特点。
D.故事中的狗自始至终保持了对狼的高度警惕。
【6】用“/”给《狼子野心》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9、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原句。
(1)今夜月明人尽望, 。
(2) ,清风半夜鸣蝉。
(3)晴空一鹤排云上, 。
(4)成功的花,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5)中秋月圆人难圆时,你总希望月亮能带去你对亲友的祝愿,就像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说的 , 。
(6)乐观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也会用“谁道人生无再少? ,
”来激励自己。(用苏轼《浣溪沙》中的名句填写。)
10、阅读《春》,完成下列小题。
春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请简要分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2】第⑥自然段中,作者除直接写雨外,还写了哪些景物?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第⑧-⑩自然段,以三个比喻句子并列结尾,分别赞美了春天哪些方面的特点?
11、阅读下文 完成下面小题
向上的背影
①所有人仰望的目光,都聚焦在岩壁的一个背影上。这是个红色的背影,一点一点向上移动着。人群中还有几台摄像机,在仰拍。如果拉近镜头,可以看到这个红色背影的身形是胖的,是个女人,发丝黑中杂着白的,年龄肯定不小了。
②这个背影此刻正气喘吁吁,但下面的人听不到。汗流到她眼里,很痒,但她腾不出手来擦拭,只好使劲眨巴眼。她知道下面有无数双目光在注视自己,可她只在意其中的一双眼睛。
③这双眼睛,来自于坐在轮椅上的那个女孩。她不用往下看就知道,女孩此刻一定坐直了身子,紧紧地捂着嘴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她,心里也一定在喊:妈妈,小心!妈妈加油!妈妈会加油的,她在心里回应着女儿,一只手紧紧地抠着一道崖缝的边缘,另一只手向上伸着,寻找新的落点。她觉得此刻自己的脚就是女儿的脚,自己的手就是女儿的手,自己是在替女儿攀爬。
④女儿喜欢这个攀岩的电视节目。只有在电视前看这个节目时,女儿脸上才有一丝难得的笑容。一场大病后,女儿就站不起来了,医生私下告诉她,你要有心理准备,你女儿以后能站起来的可能性不高。尽管她没有告诉女儿实话,但女儿仿佛知道了一切,整日里坐在床上,失了神。有时会说,妈,我干脆死了吧,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她就骂女儿瞎想,然后出门去,找个僻静的地方哭一场。
⑤来参加这个攀岩节目,是因为女儿的一句话。当时女儿看到节目上的那些平常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都可以攀上岩壁去,就说人家真厉害。她听了随口一句,有啥厉害的,我也行。女儿说,你哪行,都五十多岁了,腰疼腿也疼的。她说,我咋不行,我爬给你看。女儿说,我是说着玩的。
⑥但她认了真。她找到了节目组。攀岩的教练们却不同意,岁数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她软磨硬缠,连着几天都去找,最后讲了自己女儿的事。教练们商议了一下,才勉强答应。两周的攀岩课程和基本训练后,她终于来到这座岩壁下。这陡峭的岩壁好似巨人,无声的站在大家的面前,令人生畏而又有所期待。和她一起攀爬的都是小伙子大姑娘,年轻力壮,十八米的岩壁,很快就攀到岩顶,探着身为她加油。这时候,她才爬了不到一半。她不敢往下看,她有恐高症。很快,她就手臂无力,酸疼麻木,有几次脚没踩稳,手没攀住,一下子滑落下去。底下的人们一声惊呼。幸亏有安全绳。
⑦满眼满脸的汗水。但她没止步。爬,再爬。手指磨破了,手背划破了,两个膝盖肯定也磕出血了,生生地疼。爬,继续爬。“我行,我一定能行!”她一边攀着,一边念叨。脚、手没力气了,歇一歇,攒一攒,再使劲。终于,她攀上了岩顶!早攀上去的年轻人在为她鼓掌,岩下的人也在为她鼓掌。轮椅上的女儿,巴掌拍得最响。
⑧她俯身向岩下喊:“慧慧,没有什么事能难住咱们,今后咱们都要好好地活!”岩壁太高,声音太轻,容易被风刮走,落不下。这时岩上的人们都俯下身,将手卷成喇叭,一起喊:“要好好地活!……”
⑨底下的慧慧仰着头,流着泪,大声喊:“妈妈,我会的!”她周围的人也将手卷成喇叭,一起喊“会的!……”
⑩从岩上落下来的声音,从岩下飘上去的声音,碰撞在一起,飘落到山谷里,久久回荡。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记叙的故事内容。
【2】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这陡峭的岩壁好似巨人,无声的站在大家的面前,令人生畏而又有所期待。(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爬,再爬。手指磨破了,手背划破了,两个膝盖肯定也磕出血了,生生地疼。爬,继续爬。“我行,我一定能行!”她一边攀着,一边念叨。脚、手没力气了,歇一歇,攒一攒,再使劲。(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3】文章以《向上的背影》为题有何妙处?(答出两点即可)
12、作文
请以“你 的样子真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定,600字左右(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