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
A.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C.与经济基础的发展相适应
D.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2、光绪年间,清朝使臣出使英国时,发现其常演奏本国的国歌,于是上奏请求制定国歌,但是当时未得到慈禧的同意。在光绪三十二年时,成立清朝陆军,并且有陆军军歌,之后,有演奏国歌的情况之下便会用军歌代替,直到宣统年间才制定了大清国歌《巩金瓯》。这从侧面反映出( )
A.西方资本主义影响逐渐深入
B.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重
C.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步履维艰
D.中国近代政治局势频繁变动
3、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
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
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4、宗教改革是基于宗教的一场运动,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据此推知,宗教改革
A.否定了教会等级制度
B.推动了新教改革运动
C.有利于集权国家形成
D.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
5、如表所示为战国晚期两名思想家有关法律与治国的观点。由此可知,二人均认为( )
思想家 | 观点 |
荀子 |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法不能独立……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
韩非 | 好恶者,上(君主)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禄而恶刑罚……治国者莫不有法,然而有存有亡;亡者,其制刑赏不分也 |
A.法律高于君主权威
B.法治可与德治并行
C.治理乱世当用重刑
D.律法是人治的工具
6、如表为先秦史料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
记载 | 出处 |
若国有大故(大故:大事故),则致万民(国人)于王门,令无节者不行于天下 | 《周礼·大司徒》 |
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 《周礼·小司寇》 |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 《尚书·洪范》 |
A.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B.集体议政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C.周天子具有礼贤下士的风范
D.原始民主仍具一定的影响力
7、安史之乱后,第五琦的盐政改革采取直接专卖制,在各地建立官卖机构并安排官吏专门负责销售。刘晏的改革则采取官商合作,即民产、官收、商运商销,将盐的具体运销转给商人承担。这一变化旨在( )
A.提升商人社会地位
B.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C.强化对商业的控制
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8、图片承载着大量信息,也可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下图反映的是( )
A.太平天国起义
B.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根据地军民抗日斗争
9、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真正的革命都是社会革命,因为它使新的阶级占据统治地位,并且让它有可能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社会。”能体现上述特点的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戊戌变法
C.阿里远征土耳其
D.巴黎公社成立
10、乡约起源于宋代,蓝田四吕以理学思想为核心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明代乡约日益推广,大儒王阳明以《太祖六谕》为蓝本制定《南赣乡约》,并在辖内推行。至清代,雍正亲自制定了《圣谕广训》作为乡约正式宣讲的文本,并在全国范围内宣讲。中国古代乡约的变化( )
A.反映出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强化
B.体现了儒学社会教化功能逐渐衰退
C.折射出乡约与律法合流的趋势
D.表明社会基层政权建设的日益完善
11、中古西欧城市文学中的典型代表是以狐狸列那为主人公的一系列动物故事。伊桑格蓝狼代表残暴又愚蠢的贵族;狮子代表国王,象征正义和权力;骆驼代表邪恶又虚伪的僧侣;主人公列那狐是城市富商的代表,它精力充沛、机智多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统治彻底衰落
B.王权强化受到普遍的认可
C.城市获得自由和自治
D.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2、《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在创世第六日时,并没有将人分为三六九等,世上之人,不论尊卑贵贱,在上帝眼中都是平等的。当时,男尊女卑的观念十分盛行,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却极为重视女性的地位。材料反映了基督教( )
A.一定程度上推动平等原则发展
B.消弭了地位身份的差别和壁垒
C.有效遏制了统治者权力的膨胀
D.努力维护信仰的纯洁性神圣性
13、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述中论及中国历史文化,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中国热”的出现表明
A.中外交流开始触及文化领域
B.中国是启蒙思想的源头
C.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深远
D.中国历史文化领先西方
14、事务官与政务官两官分途是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特征,政务官有任期,而事务官则长任。这种政治行政二分的制度设计( )
A.使得权力制衡机制失去效用
B.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和持续
C.导致了行政权力的急剧扩展
D.铲除了政治腐败滋生的温床
15、1688年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表明英国( )
A.社会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B.君主权力仍至高无上
C.议会逐渐掌握核心权力
D.国王由议会选举产生
16、原始社会历史久远,如果要研究早期原始人类的生活生产状态,目前最客观、最科学的方法应该是( )
A.依靠口述史料
B.依靠民间传说
C.研究出土文物
D.凭借神话故事
17、1791年7月,法国国民议会征用圣热纳维耶芙大教堂,改为先贤祠,用以供奉伏尔泰等人。在仿古罗马万神殿的三角门楣上,雕刻了“献给祖国感念的伟人”的铭文,大型浮雕的主题从天使围绕十字架的“信仰之爱”变成了“祖国为公民与英雄加冕”。这反映出( )
A.天主教失去精神独裁地位
B.英雄崇拜危及社会平等观念
C.民主共和思想被广泛认可
D.当时政府注重塑造民族意识
18、中国古代王朝十分重视监察官员的作风和考核官员的业绩。若为此观点提供证据,可以选择的史实有( )
①秦汉推行上计制度 ②隋唐以御史台为监察机构
③宋朝取士不问家世 ④明朝设立了督察院和六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等国家多次以“反对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在全世界,特别在亚太地区煽动反华,指责中国“输出革命”。对此中国政府做出的有力回应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以大国的身份参加会议
D.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20、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21、有学者认为,“官僚政治制度不是静止的政府型态与组织法,制度的形成及运行本身是一动态的历史过程,有‘运作’、有‘过程’才有‘制度’,不处于过程之中也就无所谓‘制度’”。该学者主张研究制度史必须( )
A.探讨现实政治中实际运作的“活”的制度史
B.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来观察社会历史变迁
C.基于人类学对作为基调的日常统治加以研究
D.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也
22、《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23、盛泽镇(今江苏苏州吴江区),本来是一片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归……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
A.以盛泽镇为中心形成了徽商和晋商
B.明代开始突破坊市制度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24、1750年,《纽约公报》上有广告称:“华尔街的罗谢尔和夏普进口了来自英国伦敦的一些商品以低价出售,包括咸菜……绿茶、胡椒……瓶装腌制蘑菇、腌制洋葱、酱(油)等一批价格优惠的商品。”这主要反映了( )
A.近代世界商品贸易的发展
B.地理大发现后的物种交流
C.西方在商贸中的垄断地位
D.工业化时代的世界性交流
25、近代殖民活动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____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____主导、融合____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26、中国古代官吏制度不断演变,汉朝选官主要实行________.隋唐时期,选官用人采用________.为后代沿用。
27、________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8、根据下列材料信息及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完成上面“儒家思想的发展流变”表格
① 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_
(2)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政治上形成了以⑥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统治。司法上,北宋司马光的《⑦》等史书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传统史学的观念影响。
⑥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859年,______发表《_____》,标志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30、文明的足迹古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文明的足迹,成为历史研究的珍贵史料。如图所示史料中,有实物、有文献,更有兼具实物和文献价值的史料,按上述三个标准对图中史料进行分类(填写字母)。
31、表现
(1)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年夏,⑦_________被废止。
(3)70年代初,高校招收⑧__________,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32、基本内涵及进一步阐述
(1)2007年6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________,核心是____________,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33、____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34、填空:
35、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积极倡导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为正在失序的世界提供了新的变革动力和新的行动指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谋求共同发展有何重大举措?这一举措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3)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格局又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其直接原因是什么?
(4)举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为推动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所作出的努力。
3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雨果指出:“浪漫主义······只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其目的“只求带给国家一种自由,即艺术的自由或思想的自由”。
材料二 美学家李斯托威尔说:"自然这块天地,不得不等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方才得到了充分而又细致的发掘。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歌德,是他们第一次把大海、河流、山峦带进了他们自己的作品。
材料三 在雨果的这部小说中,它仿佛有了生命的气息,庇护爱斯梅拉达,证实克洛德的罪行,悲叹众路好汉尝试打击黑暗统治而英勇献身的壮举,惊赞卡西莫多这“渺不足道的微粒尘芥”把一切豺狼虎豹、一切刽子手踩在脚下的侠义行为……
依据以上材料和相关知识,概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和风格。(字数不要超过200,条理清晰,史论结合。8分)
37、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是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什么局面?在这一局面下,对儒学创立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哪些(至少列举2人)?并列举其中一人的主要思想?
(2)在汉代,董仲舒和汉武帝为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起到了很大作用。汉武帝时期兴办的哪一机构,既打破了以往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又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北宋时期,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指出理学的集大成者以及贡献?
(4)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使传统儒学得到了怎样的新发展?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儒学应该采取何种正确态度?
38、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办法来摆脱危机?各自结果如何?从这次危机的解决道路及结果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39、关注人,关注社会是东西方很多哲学家的主张,东方的孔子创立儒学,注重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西方古代希腊和近代欧洲更是关注人自身的发展。由此请回答:
(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儒学是怎样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的?
(2)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3)启蒙思想家进步主张的核心是什么?对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