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 ( )
A. 啊 ! 黄河 !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C.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D.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2、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即远大的目标、艰苦的过程、成功的喜悦。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其中的第几种境界?( )
A.第一种
B.第二种
C.第三种
D.都不是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匿笑(nì) 瘫痪(tān) 树杈(chà) 和蔼可亲(qīn)
B.姊妹(zí) 粼粼(lín) 诀别(jué) 藕断丝连(ǒu)
C.攲斜(qī) 沐浴(mù) 脸颊(xiá) 思绪万千(xù)
D.絮叨(xù) 捶打(chuí) 徘徊(huí) 稳如泰山(wěn)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有关地理方面的著作,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B.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D. 《卖油翁》作者是欧阳修,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滞笨(zhì) 模样(mó) 默契(qì) 字帖(tiě)
B.坚韧(rèn) 晌午(shǎng) 殷红(yīn) 亘古(gèn)
C.伛偻(yǔ) 震悚(sǒn) 污秽(huì) 哺育(bǔ)
D.愧怍(zuò) 粗拙(zhuō) 豁亮(huò) 嗥鸣(háo)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
②大园在南,西边有一垛长达四十四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
③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有小园、大园之分。
④这块界石和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
⑤小园在北,向西北角突出,面积约为大园的四分之一。
A.①④③⑤②
B.③⑤②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③②①④⑤
7、下面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长篇抒情民歌,它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C.《卖油翁》选自笔记小说《归田录》,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文章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阐明了“业精于勤”,“熟能生巧”的道理。
D.古代皇帝自称有“孤”“朕”“寡人”等,“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以“卿”相称。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时:按时
B.可以为师矣 为:作为
C.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A.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B.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C.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的必要性,“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延伸和升华,关键是“知新”。
B.第五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C.第七章指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D.第十二章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做学问要多学、多问、多思、多疑。
9、根据课文填空。
①瘦骨—————— ———————秋毫 —————其来 ——————神怡 玲珑—————
②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
③温故而————————————;学而不思————————————,思而不学————————————。
④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10、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背影
①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他从小住在玄武湖公园里。离家五百多米的职工食堂,每到下午有点心卖,他喜欢吃食堂的糖包。
②父亲说,给你零钱,自己去买吧。以前是父亲去买,现在父亲病了,只能他自己去。他胆怯。他一直不敢独自出门。父亲给他出主意,说,胆子要大点,有张嘴走到哪都能回得了家。父亲一字一句地叮嘱他;出门,左拐,绕过假山,找到两个台阶,上坡,下坡,直走下去就是食堂的大门,左边就是买糖包的窗口。果然,他独自完成了人生的第一趟旅程。五百多米,六岁的孩子子用足了全身的劲。
③想去儿童乐园玩。父亲说,途中要经过一条小路,路两边的花开了,慢慢跑,正好闻闻花的香味。天热了,父亲的病仍没有好起来的迹象。外面传未卖冰棍的叫卖声。父亲说,你去买根来吃吃呢。
④他的胆子慢慢大了,敢独自出门了,敢开口问路了。外面的世界,值得一试。
⑤天冷。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弱。父亲问他:怎么不找小朋友们玩呢?他没吭声。小朋友们不喜欢跟他玩,嫌他什么都不会。父亲拉他到身边坐下,把他的小手握在掌心里。父亲告诉他,雷落在湖里就化成了水,而落在树上树就白了。父亲说天热时,荷花开了,湖上就飘来一股香味,荷花是淡淡的粉红色,粉红色是什么样子呢?粉红色就是白中带点红……父亲努力想要讲得清楚、明白,可大自然曼妙的变幻、轮回,哪是声音就能讲得清楚的呢。他会追问,火红是什么样子的?火是什么样子的?父亲轻轻叹息,极细,怕他听到,但他还是听到了,他听懂了。那叹息,是父亲为自己讲不明白而生出的懊恼、无奈。
⑥那回,他把姐姐攒钱买的笔碰坏了,姐姐不高兴,说你看不见就别乱动啦!父亲生气,说:你批评他可以,为什么非要说他看不见呢!你为什么要伤他的自尊心呢!他知道犯了错,不安。但父亲说的自尊心,是什么呢?这是他第一次听说自尊心这个词。父亲为了他的自尊心,第一次动手打了女儿。父亲举着刚打过姐姐的那只手,看了半天才缓缓落下,父亲一定是不相信自己会打孩子。
⑦他从没见过父亲的面容,没见过父亲的背影,他没法看到父亲的模样。后来,听别人读朱自清写自己的父亲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幔慢探下身去……”他流泪了。此时,父亲已离世多年。
⑧他也有背影,是自己的,(A)他的背影一直在被父亲注视着。多年后得知,他去买冰棍、糖包,去儿童乐园的路上,身后总悄悄跟着一位老人,是父亲。父亲迈着因生病而有些无力的步子跟在他身后,当路上有临时出现的障碍时,父亲抢在他前面,悄悄让行人指引他一把;当他站在卖糖包的柜台前,个子矮、手够不着时,父亲会从柜台里接过包子放在离他的手稍近的地方……
⑨父亲所要做的,是让他知道自己“能行”,社会是暖和的。后来,他创办了南京第一家盲人中医医院,为解决盲人就业一次次建言献策、捐资捐物、身体力行。举手投足,他知道,(B)自己的背影一直在被父亲注视着。
⑩他说,我想把我的故事,都讲给你听。讲到父亲听,他说,父亲始终走在我身后,他对我的背影,不知满意否。
(文/韩丽晴,有删改)
【1】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段落 | 主要事件 | 父亲的用意 |
①~④段 | 父亲鼓励他独自出门买糖包和冰棍、去儿童乐园玩。 | ① |
⑤段 | ② | ③ |
⑥段 | ④ | 保护他的自尊心。 |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直线的句子。
【3】第⑦段“他流泪了”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
【4】理解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5】请描写一个你印象深刻的背影。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10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请给本段选文拟一个小标题。(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②段主要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2分)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①段说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与第②段“我却还以为是船慢”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分别写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专题三:议论类作品
以“人与月亮”为题,可阐发自己的观点,文从字顺,有理有据的展开独特的表达和见解,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